【教研员日(22)】语文课上,厚植爱国的“种子”&“大观念”下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上好美术“微型课” - 新闻中心
【教研员日(22)】语文课上,厚植爱国的“种子”&“大观念”下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上好美术“微型课”
2024-11-19

【本期主题】

【教研员日(22)】语文课上,厚植爱国的“种子”&“大观念”下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上好美术“微型课”

厚植爱国的“种子”

&

“大观念”下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

上好美术“微型课”

教研花开,馨香实小。作为“西安市小学课程发展研究中心”所在地的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每周都会迎来一场教学的饕餮盛宴——“教研员日”。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教研员们扎根基层、扎根学校,走进陕师大实验小学听评课、研讨交流,与孩子“零距离”互动,面对面给予一线教师专业指导,以身为范,用智慧点亮课堂,用专业引领成长。

随着“教研员日”的不断深入实践与研究,“西安教科研”必将发芽、开花、结果,最终“让好课堂遍地开花,让好教育桃李芬芳”,进一步助力“西安好课堂”,推进西安“名校+”内涵质量再提升。

12月6日,陕师大实验小学进入本学期第六个“教研员日”。 因疫情防控需要,当天继续开展线上教研活动。通过网络实时连线,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王晓纲老师、小学英语教研员白文华老师、小学美术教研员张金莉老师,与陕师大实验小学的老师们“云端”相聚,进行了线上听评课。

当天,陕师大实验小学6位教师分别呈现了六节精彩的语文、英语、美术课。精彩的课堂、悉心的指导、高效的培训,让老师们受益匪浅。与此同时,来自陕师大实验小学“名校+”共同体其他成员校—— 西安国际港务区陕师大陆港小学、西安国际港务区实验小学、西安国际港务区陆港第六小学、西安国际陆港第二小学的教师们通过直播平台实时观看,开启在线研讨,共同聆听专家点评。

语 文

厚植爱国的“种子”

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编排了四篇精读课文,课文所涉及的年代、人物、事件各异,贯穿其中的是中国人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五年级的学生通过课内、课外的学习,已阅读了大量的革命故事、爱国故事、历史人物故事,感受到了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学们也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革命英雄、仁人志士的崇敬之情。

通过复习旧知, 夏菲老师带领学生回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填写关键词,引导学生回忆圆明园的建筑特点。紧接着,用三个学习任务,带领学生学习圆明园里的珍贵文物。通过学生与老师的资料补充,感受圆明园的文化价值;接着,再从文本出发,品读词句,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体会侵略者野蛮的行径以及圆明园毁灭的详细过程;最后,通过一个思辨性的问题结束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石蓉、雷姣老师设计、执教的《人物博物馆》,是“爱国情怀”主题下的一节活动展示课,以纵向时间轴为序,借助资料,全面梳理不同年代爱国人士的心声,让学生感知他们的壮举,进而引申到“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应该做些什么?”,从而发出“强国梦”的呼唤。

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

授课教师: 夏菲

五年级《人物博物馆》

授课教师:雷姣

教研员点评

王晓纲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语文教研员

夏菲老师的这节课,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设置三个任务,让孩子通过阅读“三镜”来学习文本内容;问题的设置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开展,利用课后题的时间轴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对比时间的一长一短,来深入感悟圆明园毁灭的令人痛惜,充分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所有环节的设置都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落实,对学生的指导比较充分,所以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给到老师积极的反馈。建议老师的设计可以再有层次性一些,将对学生的学习有更深入的影响。

石蓉、雷姣老师这节课设计思路更清晰了,每个活动意图明确,学生搜集的资源丰富,课堂交流充分。需要优化的建议是学生汇报环节,通过梳理和归纳爱国人物的类型化特点,由“聚焦一类人、理解不同时期爱国人物的特点”,延伸到“表达爱国情”,进而使整节课的层次性更加明显。

李军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共同体副校长

夏菲老师的这节课是《圆明园的毁灭》的第二课时,老师通过任务分解的形式,来让学生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如今的毁灭,让学生逐步从文章的关键词句过渡到资料的输入理解,最后形成孩子自主的思辨。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的爱国情感被调动起来了,学生的交流比较充分。建议在单元整合上有更明确的体现,在课堂中设置承前启后的环节。

石蓉、雷姣老师的这节语文实践课十分值得肯定,整节课以时间轴进行串联,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搜集的资料,课程方向清晰准确。建议利用时间轴层层深入,将每个时代的爱国人物进行系统化梳理,让整节课点面结合、层次分明,最终以传承爱国情为落脚点。

个人感悟

夏菲:本节课更多地回归文本,通过文字去感知课文表达的情感。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的讲授为辅,学生通过提取文章中的信息,抓住关键字词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强化情感。结合相关资料以及时间线索,体会“侵入”“闯进”等词语描写出的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辩论环节的设计,有意引导学生搜集并整理资料,有理有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学生全面表达和多角度思考的能力,有效培养了学生高阶思维的能力。但由于课堂内容容量较大,学生的辩论没能在课堂中呈现,今后在课堂内容的安排上还需要下功夫。

石蓉、雷姣:听了专家的点评与建议,让我们豁然开朗,对这节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大单元教学里的活动实践课有了更多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会更加深入解读教材,紧扣语文要素和单元主题,倾听学生所讲,适时给予点拨、总结梳理,对学生的引导更游刃有余、更智慧。

英 语

“大观念”下的单元整体教学

依据单元育人蓝图实施教学,构建由单元整体教学目标、语篇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组成的目标体系,使学生逐步建构起对单元主题的完整认知,促进正确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本期,靳宝老师和张磊老师在上期罗晓红老师和白璐老师前两课时的基础之上,分别完成了对PEP五年级上册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第三和第四课时的授课,学生通过对比,感知干净整洁家居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勤打扫、勤收拾的良好习惯,同时拓展学生的环保知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保护环境的美好品格。

靳宝老师这堂课,文本以邮件形式呈现,讲述了Mr Jones因新近搬入的老房子太过脏乱而邀请Robin前去帮忙收拾整理的故事,使学生养成并践行保持房屋干净整洁的良好习惯与做法。

张磊老师则在课堂上讲述了归家心切的易拉罐通过一路“旅行”,最终在小鱼和Zoom的帮助下得以“回家”的故事,引导学生做到垃圾不乱丢、垃圾需分类,呼吁学生爱护环境,一起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五年级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Part B Read and Write

授课教师:靳宝

五年级 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Part C Story Time

授课教师:张磊

教研员点评

白文华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英语教研员

靳宝老师的课具备单元整体意识,围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读前导入环节通过复习回顾了前两课时,在读中和读后多个巧妙活动的设计上,体现了语言的动态滚动学习与融合,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There be结构的理解与应用;在读的部分注重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且处理很细腻,既解决了语言问题,处理了意义理解,又强化的语言与语调;老师在需要学生输出的各个环节,均提供了可用的语言支架,帮助学生进行了有效表达与交流。

张磊老师对单元主题的把握特别精准,从There be结构的强化到引导学生垃圾不乱丢、垃圾需分类,到呼吁学生爱护环境,一起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均体现了该单元的主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任务型教学法,采用了绘本故事教学中的图片环游,逐步引导学生思考、发挥想象进行输出,尤其是让学生代入角色本身补白文本、让学生表达自己喜欢的角色和原因,层层递进,培养并提升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老师对文本的研读和对主题意义的解读特别到位,不仅启发学生思考动物们帮助易拉罐的原因,也让学生思考为何有些动物选择不提供帮助,教导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乐于助人。

个人感悟

靳宝:通过白老师的点评,进一步加强了我对主题意义与单元大观念的理解。主题意义是对某一语篇内容和话题的提炼总结,单元大观念是对单元整体语篇内涵的上位表述;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我对读写课课型的把握。学生的读是为后面的写进行铺垫和支撑,所以必须处理好读和写的关系与比例。

张磊:白老师的点评让我更加明确,教学不仅是知识本身的挖掘与提升,比如小学英语教材中蕴含着很多融知识与思想教育于一体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利用好这些教育素材,并基于学生特点创造性地使用这些素材,提升这些素材的育人价值;知识呈现方式的精心设计与过程引领,教师重在整合学习过程中的育人因素,时刻关注学生进入学习之初、参与学习之中以及学习之后的状态,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控,确保实效。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何种方式,知识转向的根本立足点是个体自身,转识成智,化识为德,都需要立足个体生命的提升”。

美 术

如何上好一节微型课

什么是微型课?微型课是时间短(20分钟内,通常是10分钟或15分钟)、容量小,但结构完整,是实体课的缩略版,能体现教师教学理念、课堂素养与教学基本功。微而有型,小而精准。尽管讲课时间有限,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型课必须要有完整的课堂结构。那么,如何上好一堂微型课呢?

王皓月老师的这堂课《生命之源——水》,属于“综合 •探素” 学习领域,综合了美术、社会、科学、语文等学科内容,与现实生活和自然环境紧密联系,并融合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特点,旨在引导学生对水资源的珍贵、水资源的现状、水与生活的关系等知识进行调查、搜集、整理与交流,综合运用美术知识与技能,以手抄报等美术形式,向人们介绍相关知识,宣传节约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表达对水资源的珍惜之情。学生在综合性的美术活动中,实现美术创作为社会服务的目的,感受美术对社会和文化生活起到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

梁晨博老师的这堂课《颜体偏旁-左耳刀临习》,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中的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的内容。本课中偏旁在颜体楷书偏旁中属于分类相似、使用频率较高的笔画之一。通过学习左耳刀的笔画、特点、写法和用法,引导学生在书法学习中掌握新的偏旁部首,以及楷书左右结构的特点。

四年级《生命之源——水》

授课教师:王皓月

五年级《颜体偏旁—左耳刀临习》

授课教师:梁晨博

教研员点评

张金莉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美术教研员

王皓月老师这节课是“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综合·探索类艺术实践课,在美术学科中融合语文、道法、科学等知识内容,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自然环境紧密联系,同时也融合了其他类艺术实践。王老师经过多次磨课,能够领会到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学情、教学目的设计合理,能多角度思考学科融合,在与科学实验部分,方法严谨标准。希望在图像识读方面再扎实点,在教学中尽量关注到全体学生。总之,王老师这节课注重新课标的理念的落实,教学设计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梁晨博老师这节课的课堂结构设置、重难点知识的突破比较扎实、透彻。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时非常细致,在学生书写时可以做到巡视指导,让学生的习惯养成、书写过程融入课堂;在讲授环节,教师通过偏旁的讲授、示范,使学生掌握重难点;在展示评价方面,教师利用圆形粉彩卡纸奖励性激励学生,提高了学生书写的积极性;在评价方面,运用自评、师评、互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建议在知识拓展方面可融入更多的文化理解,利用《说文解字》,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范字的特点和书写要领。在技法运用方面多探索研究。书法教学不是单调、枯燥的“讲练式”,应在内容制定、环节设计、训练手段、评价机制四个方面让学生全方位、全身心地投入。

个人感悟

王皓月:通过本次的上课、研磨,让我感受颇深、收获满满。本次的微型课,对于教师无疑是一种挑战,尤其是美术课,还有实践绘画的部分,更是难上加难。前期通过本组教师的相互交流中,在张老师的指点下,让我对于微型课又有了新的认识与启发。

梁晨博:张老师的点评,使我深刻感悟到,作为一名书法教师,必须做到基本功扎实、重难点讲授到位。拓展方面,要多融入文化知识,灌输文化理解。通过不同的范字对比观察运用学习书写技法。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我将不断探索与实践,以 培养学生兴趣为主、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视笔法的教学。

往期回顾

【教研员日(21)】语文“用好资料理解情感”& 英语课堂里的“思维花火”&有趣实验快乐科学

【教研员日(20)】培养数感的“搭桥计划” &道德与法治“爱的表达”&“体验探究”学科学

【教研员日(19)】数学,探究“数的密码”&道德与法治,体验不同的“爱”

【教研员日(18)】任务驱动下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英语感受“美的愿望”

【教研员日(17)】语文单元设计教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教研员日(16)】语文大单元整合&主题意义引领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教研员日(15)】数学,深入解读新课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

【教研员日(14)】在活动中,让课堂更贴近生活

【教研员日(13)】构建数学教学设计框架&道德与法治单元主题下实施有效教学

【教研员日(12)】探寻语文审辩阅读有效教学策略&英语绘本教学

【教研员日(11)】探寻语文审辩阅读有效教学策略&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教研员日(10)】让数学教学设计更有效&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教研员日(9)】“设计”中的数学课堂&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教学”

【教研员日(8)】“数”出乐趣&“思”辨前行

【教研员日(7)】数学,概念课也能有滋有味

【教研员日(6)】语文审辩式阅读&英语趣味阅读

【教研员日(5)】语文阅读&“情境”英语

【教研员日(4)】“游戏”数学&道德与法治“说课”

【教研员日(3)】量一量、分一分,让“数学课”回归生活

【教研员日(2)】语文阅读&英语常规课打磨

【教研员日】本学期再启起航!本期主题:道德与法治微型课&英语常规课打磨

编辑/关荣 素材提供/教学指导中心

摄影 / 刘威豪、张晓婷

版式 / 刘威豪

审核 / 王 娟

发布 / 宣传教育中心

  I   II   III   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