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帅
2016 年 7 月 1 日,百度用户体验部总监刘超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 2016 国际体验设计大会上发表演讲(视频)。因为演讲内容过 low,一度被在场观众当众要求下台。随后又引发了业内人士在网络上的评论。
7 月 4 日早间,刘超因挨不住压力,在百度内网的论坛道歉。
4日晚间,百度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内网宣布已将刘超从高管团队除名。
对刘超事件,在此不做任何评价,因为,目前为止没有看到百度任何对外公开正式的回应。只是从HR专业角度上,想跟百度的HR聊聊。
我只想问几个问题:
1.发生此类事件,HR的回应只是将其除名?
2.既然刘超水平如此LOW,他又是怎么通过HR面试进入百度的?
3.2011年加入百度,至今已有五年,试问他是怎么在BAT的百度生存下来的?他的绩效HR又是怎么考核的?
4.刘超的演讲PPT为什么没有通过公司进行审核?
1.看第一个问题。先说明一下,从管理层除名,是降职,不是辞退!
HR的责任无需多言,宣传、维护公司形象本职所在。但是,百度HR没有对外发声回应,高层亦没有动作,仅仅除名不足以消除影响。
关键是,为什么除名通知只是在公司内网公布,而非是对外正式回应?网络大量负面评论,竟然没有任何动作,我表示对百度HR的不作为匪夷所思!
平息内部矛盾是首要的,但外部影响已经远超过圈内人的讨论,而是变成了一个社会事件,对百度的企业形象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经此,大家对刘超失望至极,对百度的消极沉默亦是失望之极,百度将死言论充斥网络。
百度员工发帖如此说:
“当我听同事说,现在下馆子都不好意思要发票(因为title是百度),朋友圈不敢发跟百度相关内容的时候,内心真的无比难受:为公司的不作为难受,为员工的麻木难受。”
一位网友如此评论:
“
一个总监出来参加行业大会居然可以不向公司通报;一个部门居然在此事网络肆意负面传播还发表诸多看起来挺无知的言论;面对舆论危机时,百度的PR反应总是要慢半拍。
这些事情加在一起,会让人觉得,看起来百度的问题真的是深入骨髓的。从用人机制到企业价值观再到危机公关时的响应机制,通通都存在问题。
虽然看起来只是这几次的事件,集中把这些问题展现了出来,但同时,在各种各样的环节上都存在着难以回避的问题,这其实对百度才是最可怕的。
”
2.其次问,刘超是怎么进入百度的?
我们先来看下他的职业经历:
“
刘超,1979年7月4日出生,天津人,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
2003年,任诺基亚中国图形UI设计主管。
2007年,加入中国移动研究院,组建中国移动第一个UI设计团队。
2009年,加入宇龙酷派手机,任用户体验部总监。
2011年,加入百度,担任用户体验部总监。(年薪150万,并且还有100万美元股票,分4年兑现。)
”
单纯从职业经历看,刘超加入百度是幸运。众所周知,诺基亚、酷派在移动端并不特别出色,酷派处于手机行业第二梯队,百度是如何看上的?
岗位名为用户体验部,那么不管是诺基亚还是酷派,用户体验方面都可以说是失败的,百度是如何看上的?
若是从小米、华为挖来一个用户体验总监,相信不至于如此不堪!
不知道,刘超入职百度,是通过猎头公司还是百度内部人推荐?
一位网友如是评价:
“刘超一直混在大公司是有原因的。大公司要履历,重内部推荐,松技能考核,岗位越高越松,恨不得管理岗不用拼技能一样。如果他去eico、rigo、cdc,应该是进不去的。”
3.刘超2011年加入公司,任职用户体验部总监,迄今已是五年。
两个疑问:
一、在一个岗位上干五年,为什么仍然只是用户体验部总监?以此不能评价说能力差,但足以说明算不上优秀。
一个人如果五年没有任何工作变动,我认为这个人是有问题的,公司也是有问题的。
二、在职五年的总监,现在通过一个演讲,才被外界发现他的LOW,那么五年中,刘超在百度究竟是怎么生存下来的?他的绩效考核又是怎么考的?
若是真如同行评价那么差,在百度生存下来,这也算是奇迹了。HR好像同样是无作为!无怪乎网上传言百度是“人傻钱多公司大”。
4.要说刘超不知道对外演讲发言,需要先经公司审核,我是不信的。
要说百度没有审核机制,我也是不信的。
只能说明,执行上出了问题。
而HR在公司内网发布的对于刘超除名的公告,仅是处分通知,仅是说明刘超未事先向公司报备,难道就算结束了?
还是需要继续往下追究,为什么没有报备?是不知道还是意识不强?若是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若是意识不强,为什么意识不强?
HR需要自我反思,不能将责任都推给当事人的不报备,难道这也是百度风格?都说百度内斗比较严重,沟通成本太高,不知是真是假?大企业病,该治!建议学习下海尔!
百度HR的四大过,希望我们HR同仁警惕:
一过:维护企业形象上存在失职,没有在最短时间内做好危机公关,平息网络负面影响;
二过:招聘把关不严;
三过:绩效考核不严 存在形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