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专业培养掌握自然科学知识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基本的实践开发经验和项目组织能力,能够从事商业智能系统、移动互联网、嵌入式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课程:集合论与图论、近世代数与数理逻辑、数据结构与算法、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实训等。
软件工程专业也是计算机大类专业之一,该专业开设时间比较久,与人工智能的课程体系设置比较接近,而且软件工程也有专门的人工智能方向。该专业培养掌握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方法,具有软件开发能力以及软件开发实践的初步经验和项目组织的基本能力,能从事商业智能软件、商业信息管理软件、嵌入式软件等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和应用等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课程:离散结构、Java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数据库概论、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大数据存储、大数据挖掘、嵌入式软件、实训基础1(Java)、实训基础2(数据库)等。
大数据算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数学、统计学的交叉学科,会涉及到人工智能的相关课程,该专业要求对数据库、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都有足够了解,通过一些列操作从而获取、储存、分析数据。在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适用于各行业。
具体课程:Linux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Python语言、人工智能、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大数据存储与检索、大数据管理、Hadoop与Spark技术、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统计学、金融量化投资等。
生物科学涉及领域相当广阔,包括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科学、神经学、生理学、组织学、解剖学等等,主要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行为和生物起源、进化与遗传发育等,例如:人体组织结构、人类基因遗传、细菌培养、基因工程等。
主干学科:生物科学、医学、农学
具体课程:生物信息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分子生物科学、解剖生理学、现代遗传学、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组织培养、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等。
生物技术主要研习现代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分子生物科学、微生物科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等方面,主要利用生物体的物质来改进产品、改良植物和动物、或为特殊用途而培养微生物。常见的克隆、基因重组技术、生物疫苗培育皆隶属于此。
主干学科:生物科学、医学、农学
具体课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现代遗传学、发酵工程、普通微生物科学、生化工程、药物合成、生物技术制药、生物信息学。
生物信息学将生物与数学、计算机进行了有效结合,主要通过综合运用数学和信息科学等多领域的方法和工具对生物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分析和解释,来阐明大量生物数据所包含的生物科学意义,研究重点主要体现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两方面。
主干学科: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
具体课程:生物信息学、普通生物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科学、遗传学、计算生物科学、基因组学、生物芯片原理与技术、蛋白质组学、Perl/Python语言编程。
整合科学专业主要促进学科之间特别是生命科学与其它定量学科之间的深入交叉融合,培养新一代跨学科创新性科研人才。
主要课程:微积分与力学、定量分子生物科学、生物化学、定量细胞生物科学、整合热力学、整合化学动力学、电磁学、概率统计、量子力学与光谱基础。
神经科学是指寻求解释神智活动的生物科学机制,即细胞生物科学和分子生物科学机制的科学。
具体课程:脑科学、神经生物科学、神经病理学、行为遗传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工科门类中的一个重要专业。目前我国很多工科院校都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但设置的专业方向有很大差异。
能源与动力工程分为热能工程和动力工程两部分,热能工程主要研究能源(着重于热能)的合理、高效利用和转换,着重于系统节能技术;动力工程主要研究工程领域中能源转换、传输、利用理论、技术和设备相关的工程技术,着重于动力机械。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具体课程:热科学基本知识(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设计基本知识(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基本知识(电工学、控制理论)等。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主要研究将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转化为电力、热能等二次能源的生产和利用过程;研究人工环境、制冷空调、低温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还研究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力求实现能源利用高效、清洁的目的。例如:煤炭燃烧产生蒸汽能推动发电机的过程,社区绿化、供水、供暖的技术问题,风能、核能发电等。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具有很宽的专业知识面,是一个能源、环境与控制三大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专业。
主干学科:除数理化、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外,还设有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电工电子学、传热学、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基础、自动控制理论、能源与环境工程及自动化系列课程、制冷与人工环境及自动化系列课程等。
具体课程:工程热力学( I 、 II )、工程流体力学( I 、 II )、传热学( I 、 II )、自动控制理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概论以及能源转化、透平机械原理、热力环境控制、热力系统工程、热工信号处理技术、能源生产过程自动控制或制冷原理低温原理、人工环境设备、人工环境自动化、暖通与空调。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新能源的种类、特点、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等,包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能、化石能源等,例如:风力发电、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燃烧供热、农村农林废物发电等。
具体课程:理论部分,在基础教育系列中重点强调基础性与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工程技术基础课群;大学外语、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社会科学课群。在专业教育系列中重点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包括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能源系统工程、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光伏科学与工程、风力发电原理、生物质能工程、核能利用基础等专业平台课群;光伏材料与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场等专业选修课群等。
实践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单独设立"能源工程综合实验"课程,目的是充分利用学科的开放式实验室,指导学生开展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纳米技术已成为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纳米科技的兴起,对信息、生物、能源、环境、宇航等高科技领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新增了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报考也是相当热门的,竞争很大。当然,本专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纳米材料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的科学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技能。
具体课程:纳米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效应、纳米材料的结构、尺寸和形貌的表征技术、纳米粉体材料的制备与表面修饰、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 制备、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纳米材料的物理特性与应用、纳电子器件的基本原理和微加工技术、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等。
该专业为2011年新增专业,重点是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发展“新能源材料”的学术研究方向,具备坚实的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学科基础,系统掌握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器件设计与制造工艺、测试技术与质量评价、新能源系统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具体课程:固体物理、物理化学、材料化学与物理、能源电化学、电源工艺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储能材料与制备技术、材料分析与测试方法、能量转换与应用、先进节能技术、太阳能电池原理与工艺、锂离子电池原理与工艺、能源系统的集成设计、世界新能源发展态势系列讲座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研究和应用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和加工工艺的学科领域。高分子材料由大量相同或不同的重复单元组成,具有轻质、高强度、耐腐蚀、绝缘、可塑性好等特点,在众多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具体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科学综合实验、高分子材料表征与测试、高分子材料表征与测试实验、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加工工程、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聚合反应工程等。主要研究工业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应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进行机器人工作站的设计、装调与改造等,以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例如:工业生产线使用的机器人的设计研发,自动焊接机器人的制造,激光加工机器人的装调等。具体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机械制造基础》。来源:自主选拔在线(微信公众号:zizzsw),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