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被研究了无数遍的拙才“曾国藩”,到底有哪些人生逆袭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新闻中心
被研究了无数遍的拙才“曾国藩”,到底有哪些人生逆袭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发布时间:2024-12-25        浏览次数:0        返回列表

谈到中国晚清历史,一个很难避开的历史人物就是曾国藩。

被研究了无数遍的拙才“曾国藩”,到底有哪些人生逆袭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他一生取得巨大成就,官至两江总督、武英殿大学士,组建湘军对抗太平天国运动,主办洋务运动,对“康乾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

然而,这样一个对晚清政治和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人物,却不是我们想象里的“天才”,在三十岁之前,他都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庸人。

没有那些一举中第的传奇履历,曾国藩非常接地气,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中人”,他资质平平,甚至有些差,但骨头里却保持着中国传统儒士的精神气——坚韧不拔、深刻的自省精神和强大的实行力,一路支撑着他,成为一代名臣。

三十岁前是庸人

曾国藩学习资质差,不仅是了解他的人这么说,后来一起工作的同僚们也都表示认可。

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但才气却算是四个人中最少的。

张之洞不满14岁就考中秀才,左宗棠14岁考上,李鸿章也17岁就考中,曾国藩却是在23岁的时候才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勉勉强强考上,这也是来来回回反复考了七次才中的。他曾祖父的长子曾麟书考试17次,连续失败。从家族遗传就没有给他一个特别灵光的脑袋。

他的天资之平庸,不仅体现在智商上,还有身体素质。他体质很差,稍一用脑,头昏疲劳。后来经常叹息自己“志欲强而气血不能副”,就是他志向远大却没有足够的体力配合的意思。

继23岁考中秀才之后,曾国藩好像才渐渐找到了开启人生的第一把小钥匙,第二年考中举人,五年之后28岁之时,考中了进士,鲤鱼跃龙门。

虽然跃过了龙门,但此时的曾国藩眼里只有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从气质到理念,与其他庸鄙的乡下读书人并无本质区别,朝夕过往也不过是这些鄙儒,甚至还有些“损友”,全部的精力都在八股文上。

直到30岁,道光二十年,他离开从小生活的家乡湖南,入京为官,才开始真正改变人生。这一年不仅是他仕途上的起步,也是他一生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起点。

立“学作圣人”之志

曾国藩上京任官,当时的北京聚集了顶级的文才,翰林学院更是精英之渊薮。曾国藩与他们交往发现,他们都是理学信徒,有着清教徒般的的热情,自我要求严格,对待他人真诚严肃,面对滚滚红尘内心坚定,而自己一心只是求功名富贵、光宗耀祖,不由得自惭形秽,这对他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并开始探索心灵上的圣人追求。

“慨然思尽涤前日之污,以为更生之人,以为父母之肖子,以为诸弟之先导”

正是在三十岁这一年,曾国藩立下了“学做圣人”之志。

但他也和我们一样,都有着大大小小许多缺点。

一是心性浮躁,坐不住。翻开曾国藩的日记,满满都是责备自己出去聚会,没有恒心的文字。他乐于交往,喜欢热闹,十分热爱社交,走东家串西家。每天忙于social,自然无心看书,无法深入思考问题。

二是为人傲慢、脾气火爆、修养不佳。虽然资质不优异,但在湖南乡下朋友圈里还是算出类拔萃的,所以曾国藩一度顾盼自雄。“凡事见得自己是而他人不是”,这样最常见的人性缺陷在他身上体现的很明显。待人接物,不周到之处甚多,他的几个至交好友都直言不讳的指出他的傲慢。甚至他还一言不合就出手,跟人打过几架。

三是浮伪,在社交场合常常顺情说好话,习惯给人带高帽子,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面孔。这对于一般人来说是正常的一种社交形态,但是在做“圣人”的路上却是绝对的禁忌,儒家认为修身之本在于“诚”,对自己和别人都要真诚。当虚伪成为社交习惯,人的面目也就因此庸俗可憎了。

力求自我完善

认识到自己的这些问题,曾国藩立刻就开始行动了。

第一步就是立坚韧不拔之志。

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人格发展的意义是决定性的。人的巨大潜力往往是人类所不自知的。“立志”或者说确立一个终身的奋斗目标,对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曾国藩对于这一点体认极深。他曾说,立志譬如打地基,只有基础广阔、解释,才能在上面盖起宏伟壮大的生命之殿。曾国藩人生的第一个成功之处,就在于立了最高远的志向。

这一志向,驱动他一生不在小诱惑、小目标面前止步,促使他在多大的困难面前都不苟且、不退缩。

第二步是执行力。

曾国藩真正的与众不同在于他踏踏实实地实践了自己的志向。从道光二十二年起,曾国藩开始了对自己全方位改造。他的办法是“日课”,时刻监督检查自己的一举一动。

每天都用工楷认真书写日记,细细回忆检索自己一天的一切言行,发现其中哪一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要甄别出来,记载下来,深刻反省。

古往今来,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处于昏睡或者赖床状态。有的人,一生被物欲所禁锢,如同被困在圈中的猪,终生没能清醒。有的人,意识到了醒来的必要,但终生处于一种“勤奋地懒惰着”的状态,一生想用力力不足,想振刷刷不清,在关键处突破不了。很多的根本原因是对自己下不了狠心,不能毅然横起,扫绝一切罗网。

而曾国藩坚持下来,后半生不断通过这种自修方式,逐一检出自己身上近乎所有的缺点毛病,在所有细节中贯彻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的进德修业才如此迅速而有力。

第三步就是借助外部力量来监督自己。

一个人意志再强,也有被自己打败的时候。曾国藩的办法之一是“师友夹持”。让老师和朋友来帮忙检查自己言行。

为了得到加持,曾国藩将自己的日记送给朋友们阅读评点,依次交流修身的心得体会。现存的曾国藩日记上,赫然有当时朋友们的批语,大多是鼓励、劝谏之言。之后的一生中,从来没有丢弃这一习惯。

曾国藩用自己一生实践证明,一个资质平庸的人,通过陶冶变化,脱胎换骨也可以成为超人。

与其他人总结的曾国藩的精明或厚黑不同。在历史学者张宏杰的眼里,曾国藩的一生关键词正是“拙诚”二字。“笨拙”和“真诚”一体两面,这是曾国藩性格的底色,也是成功的根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他的人生中获取自己的经验,这也是研究曾国藩这个人物的最大价值。

port="1">

莫言曾说:“张宏杰把人性的复杂、深奥、奇特、匪夷所思、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中之中表达的淋漓尽致。”

“以铜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张宏杰眼里的历史是活着的海洋,不是干枯的标本。他在自在而随性的文字中,拉近我们与历史的距离,见微知著地考察中国历史背后的游戏规则与人性。

所以今天想向大家推荐这套由张宏杰创作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让我们可以从曾国藩开始,去了解中国历史背后的人性与社会。

这套书共有三部,围绕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人生际遇与处世方法展开。

其中第一部主要讲述曾国藩的为官之路和立身准则;第二部主要讲述曾国藩的家风和治家之道;第三部主要讲述曾国藩与同僚、下属之间相互合作又有所冲突的关系。十分立体地再现了曾国藩所处的时代环境与社会环境。

por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