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曾国藩传》:一个底层平民的逆袭,离不开这三个人格特点
新闻中心
《曾国藩传》:一个底层平民的逆袭,离不开这三个人格特点
发布时间:2024-12-25        浏览次数:0        返回列表

有个孩子从小读书非常刻苦,每天不背下一篇文章不睡觉。有一天夜晚,他坐在书桌前背《岳阳楼记》,有一个小偷趴在他家房梁上,准备等这家人都睡着了好去偷点东西。

《曾国藩传》:一个底层平民的逆袭,离不开这三个人格特点

结果睡了两觉醒来,这个孩子还在那儿背呢,背的遍数多了听的小偷都会背了。最后,小偷忍无可忍,从房梁上跳下来,指着这个孩子的鼻子大骂:“你怎么这么笨,还读什么书?”说着给这个孩子从头到尾背一遍后扬长而去,留下这个孩子在那发呆。

没错,这个孩子就是被誉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他建立湘军,击退太平天国军队,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

曾国藩,天资如此平庸的一个人,如何做出如此大的成就,还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完人”?仅仅是时势造英雄吗?我怀着好奇之心读了张宏杰著的《曾国藩传》,并且从里面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张宏杰,百家讲坛主讲人,是一位知名的历史学者,他也是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著有《大明王朝的七章面孔》。他著的《曾国藩传》 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的过程,是第一部全面评述曾国藩的著作。

通过读《曾国藩传》,我心底越发的认为,一个人先天的优势固然重要,但真正的做到人生开挂、不断逆袭,还要靠后天不断地去精雕细刻。那么,曾国藩是如何做到从一个最底层的平民成长为一代声名赫赫的权臣?最主要是他人格上这三点重要的特征。

一,天资并不聪明的曾国藩的“尚拙”

国学大师钱穆曾经说过:“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诀窍无他,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曾国藩并非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便勤奋好学。他小时候真不是很聪明,外加他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是死记硬背,所以一开始曾国藩并不出众。

但可贵的是,即使曾国藩知道自己的天资并不是很好,他还是勤奋的学习、读书。这个“比小偷还笨”的人,并没有因为天性愚钝而放弃努力。

相反,因为愚钝,他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心血。废寝忘食、秉烛夜读是常有的事。据说他有一个独特的学习方法:如果一行字没有看懂,绝不读下一行。别人读一遍,他要读十遍,无论用多长时间,都要确保学精、学透。

也正是这样,曾国藩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为后期的爆发积蓄了大量的力量。

曾国藩说:“人的一生,如同果实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能懈怠。”他也确实是这么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地走出来的。

通观曾国藩的性格,天生的“拙”是有好处的,第一,笨拙的孩子会知道自己的劣势,会很虚心,肯付出。第二,抗打压能力强,逆商高。这也是他不断地去考取秀才,越挫越勇的根基,也练就了他后来在官场上平常心。第三,做事不留死角。知道自己不聪明,所以才会认真、考虑周到,踏实做事。

所以曾国藩崇尚“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他深得咸丰皇帝的喜欢,其中有一点就是为人老实,不油腔滑调工作,认真做官,尽职尽责,而且还很勤奋。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拙”,换个角度,坏事能变成好事。 勤能补拙这四个字,成了曾国藩人生中最美的注脚。

曾国藩说:人的潜力无限大,必须立志。

曾国藩的志向是做个圣人,所以他在很多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比如自我提升,善于反思,会择友,做事认真等等。

曾国藩之所以被后人所景仰,给予很高的评价,其中一条就是他满满的家国责任感。他独善其身,没有官僚作风,一心想着是为国效力,即使知道皇帝不作为,他也想着用自己的方式拯救这个国家。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到呢?

第一,本可以老实在家守孝三年,他却选择出山。

刚赴江西上任的时候,遭遇了家庭变故,母亲离世,按照清朝的传统,必须在家守孝三年。同时,她又是个文官,从没有带过兵,通过和咸丰帝接触,不被重用的他已经受到了打击。

这些理由足以让他安安生生在家修正,但他内心有拯救天下之志,骨子里还是想有一番作为的。

第二,用铁腕手段剿匪。

咸丰帝分派给各地团练的人不少,只有曾国藩当真了。其他团练者要么敷衍了事,圆滑自保,要么练兵为己,中饱私囊。

只有曾国藩一不要钱,二不要利,只想认认真真团练,尽力剿匪,拯救国家于水火。

第三,做长远之计:建立湘军。

他这一步棋是冒着生命危险走的,清朝的军队分为八旗和绿营,满汉都有部队,但士气低落,军心涣散。要想拯救清朝,从军队里面正风气是不可能的,已经形成的官僚之气让很多士兵无药可救, 只能从头开始。

但清朝是不允许地方有军事力量的,即使是在特殊时期。那么曾国藩立下的大志让他偏偏选择最危险的路去走。

建立湘军除了对清朝军队的失望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太平军不是普通的敌人,他们创立拜上帝会,对于祖宗的孔庙无视。所以出现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的文化遭到破坏的现象。

太平军违祖道人心,毁祖庙书籍,如果国家掌握在他们手中,国家将陷入巨大的蒙昧。

曾国藩做的事情,为什么能够置自己的生命度外?因为他想拯救的是整个国家,是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因为心中有大志,所以曾国藩也变得能屈能伸,有勇有谋。

正是这种家国责任感,曾国藩才能将生死置之度外,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爱国,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轰轰烈烈地做一番事业,留名千古。

三、祸福相依——曾国藩强大的抗挫能力与反思能力

曾国藩和他父亲双双去赶考,经历了六次痛苦的科举考试,除了面对自己考试失利的失落外,还要承受别人异样的眼光,这是很多人都受不了的。

相比同时代的洪秀全,我们更能看到面对挫折时的坚强与倔强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

洪秀全比曾国藩小三岁,都是普通的农民家庭,同样的是全家人也全力以赴的供他,但他的抗打击能力显然不如曾国藩。

他考秀才三次落榜之后,就受到严重刺激晕倒在地,做那个升天的梦,梦到了上帝。第四次失利后,就放弃了科举,创立了拜上帝教,走上了另一条人生道路。

由此可见,抗挫能力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它反映了你能不能接纳自己的缺点,有没有勇气正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只有败不馁,只有卷土重来,一切才有希望。

这也是我们喜欢曾国藩的原因,出身平民,天资并不聪明,且越挫越勇。而且这种勇敢不是莽勇,他的善于总结和思考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也是他成功的关键。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都说反思是成功之母,曾国藩第七次考试终于中了秀才,这是他不断反思自己的读书和考试方法和积累的结果。

曾国藩把反思能力用到了极致,更体现在他在团练上,也因此打造出了一种所向披靡的湘军。

湘军的崛起对于拯救大清王朝是一个转折点,曾国藩之所以能够练就出这一支精锐的部队,除了和他越挫越勇、百折不挠的性格有关,更在于他的反思能力。

在他的反思能力中,有一点就是逆向思考,这种思考方式让曾国藩多次从逆境中看到希望,在挫折中获得力量,真正的脱胎换骨,真正的达成奇迹般的目标。

他没有想着怎样建立一支所向披靡的军队,而是分析绿营兵为什么没有战斗力?找到绿营兵的弱点后,他反着来建立相应的制度去督促湘军的凝聚力。

比如说,绿营兵之所以没有战斗力,归根结底是因为军队的低饷制,那么曾国藩对自己的军队采用厚饷原则。

军队去打仗时,是有皇帝临时选的陌生的将领搭班,彼此不认识,更谈不上默契,这是中央集中军权的表现,那么曾国藩给将领一定的权利,将必亲选,兵必自募,“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军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绿营和八旗军队里面的军心涣散,士气低落,风气极坏,那么曾国藩认为选择将士不一定非得用身强力壮的。

为了能够凝聚军心,他认为精神的力量大于身体的力量,于是不走寻常路启用文人,淳朴农民,尤其是山农,且拒绝收当过兵的。

思维决定行动,曾国藩的逆向思维注定会打造一支有信仰的部队,也就是这支部队扭转了太平军所向披靡之势,给大清朝的国运带来了转机。

雨果曾说:“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是一种胜利。”敢于自己动手揭下面具的人没有几个。揭下面具就意味着正视自己,随之而来的是对自我的反思和剖析,需要极大的勇气。曾国藩就是这样一个有勇气的人。

写在最后:

从历史上第一笨人到古今第一完人,曾国藩用自己扎实的基本功做事、通过立志而更理性地去爱国爱家,通过反思告别了平庸的人生,开启了自己的高光时刻。

我们无法复制他的成功,却能借鉴他的思维模式,不论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踏实认真,有情怀地去做事,把每一次的挫折当成反思的礼物,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