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在看一本书《曾国藩传》书里面有一段话,让我很有启发——
要做到有恒,当然很不容易。曾国藩说:“极耐得苦,故能艰难驰驱,为一代之伟人。”曾国藩也经常遇到熬不下去的情况。在这个时候,他只有一个办法:以强悍的蛮劲打通此关。
他以练习书法为喻,说明人在困难、倦怠、麻木面前应该如何做:“(写字写到)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看完这段话,我发现曾国藩年少时,完全是一个「庸人」。他后来脱胎换骨,变成「圣人」,并且持续几十年都能坚持写日记、练字这些好习惯,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其实方法也挺简单的,就是像他说的以强悍的蛮劲打通此关。
比如写字,写不好怎么办?
那就让自己在写不好的时候,也不要间断,而是继续写,哪怕写得丑也不要放弃。
如果有一点进步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又进入瓶颈期的时候怎么办?
继续熬呗,更加努力勤奋地练习,自然有熬出头,有进步的时候。
他还是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如此,都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想办法解决困难,就是好汉。
看完他这段话让我觉得很羞愧。
因为我平时也有练字的习惯,但我发现,我在练习书法的时候总是很傲慢。
(我平时练的字)
老师指出我的问题,说我的字写得不对,我还觉得不开心,觉得这个老师不会假装点评鼓励一下吗?每次都是找问题,让我很受打击。
就会莫名的,有一股傲慢心,觉得自己是对的,我为啥要听你的。
虽然我经常听课,但听一半,写的时候,还是按自己的想法来。或者表面我谢谢老师的点评,给你面子,其他我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
后来真的是,掉了无数的坑,吃了很多教训,那段时间,你不知道我内心有多挫败。
我那个老师属于猫头鹰类型的,做事很细致严谨,不会轻易表扬人。
而我刚好是孔雀型,特别喜欢被人赞美那种,随着自己的傲慢,不喜欢听话照做,真的让我精神上受挫。
我经常觉得自己没有天赋,太笨了,干脆放弃算了。
有过这种深刻体验的人,才会觉得「坚持」一件事,真的太难了。
这让我想到了前几天,我和一个朋友聊天,我说她最近昵称后面怎么写着(闭关中)?
她说:
可能是写作瓶颈吧
一直写,写的又不咋地
粉丝没几个阅读量也不多
感觉自己也没咋进步
原来还真是这样,不管学什么技能,都会有遇到同样的问题,都会遇到瓶颈期的时候哈哈。
一样的问题,历史总会惊人的相似。
我就在想,这个时候的我们如果能像曾国藩一样,咬牙不放松,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眼前的这些困难,把这些事情持续做到了,这个人一定会成大事。
那遇到瓶颈期的时候怎么办呢?
我的做法是,不要想着研究什么更加高深的做法,而是静下来打造基本功,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
比如,学习练字,就主动去回看视频,写的过程中,多对比例字,对照纠错,争取把每个笔画尽可能写得更加精致。
比如,学习复习老师的写作课,和思维模型,因为我自己每次在遇到写作上的一些困难的时候,都会重新回过头来复习老师的课程,而且每次复习就有一种感悟,原来这个方法这么厉害啊。
而这些事情在我过去看来,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不屑于去做,“做这些事情,怎么可能变成高手?”
这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一个心理,那这些大部分人,往往都不是高手。所以,这大部人的话,大概率是错的。
因此,我们要向有结果的人学习,有结果的人,做过什么事情,如何获得这个结果,然后按照高手的方法听话照做。
学习任何技能都是如此,任何方法、技巧,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做基础,就是空中楼阁。
比如写字,以前上来就直接写,没有认真观察例字,也懒得对照例字,看老师的视频,觉得浪费时间。觉得临帖多简单,直接写就行了,结果写完错了一大片。
比如写作,以前我觉得老师教的起标题的方法,我觉得现在的我没有必要学,只要写好内容就可以,结果文章的数据很差,就是因为我没有按照老师说的方法,刻意练习过 100 个标题。
课程虽然看了,就是没听一样。内心很傲慢,觉得自己很厉害。结果上手操作就不会,总是眼高手低,成不了高手。
经历这些事情后,我总算长点教训了,痛定思痛,从基础抓起,认真刻意从第一期思维模型开始练习。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如今遇到的问题,不主动思考解决,将来还是会继续出现的。
坚持一段时间就放弃,企图找到一个更好的捷径,不断换方向,在任何事情上没有积累,是不会做出任何成绩的。
曾国藩之所以能由一个庸人变成圣人,他用自己的毕生经验总结的经验,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
所以,我们要听古人的话,不要让他受伤。
遇到问题,主动思考并且解决,死磕自己,熬过去,并且更加勤奋去练习,肯定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