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不犯错,稳步发展,未来美国重回谈判桌是一个必然趋势
新闻中心
中国不犯错,稳步发展,未来美国重回谈判桌是一个必然趋势
发布时间:2024-12-26        浏览次数:0        返回列表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2年竞选时候的口号是“it’s the economy(问题在经济)”,而在上任之后克林顿推动的一系列经济刺激改良政策被称为“克林顿经济学”。

中国不犯错,稳步发展,未来美国重回谈判桌是一个必然趋势

就像前些年隔壁日本的“安倍经济学”一样,正好克林顿赶上了苏联解体美国经济状况大为改善的那段时间,但三十多年后拜登想要复刻这种胜利就并不现实了。

而类似的,2020年代的中国想要将经济拉动到十年前、二十年前那种高速发展期也同样是不现实的。

我们知道当下因为国内经济形势的恶化,不稳定的因素因此传播,这本身是不理智的表现,是将特定历史时期的种种特征当成了历史上的常态。

相比之下,经济增速放缓之后的种种状况,才是历史上正确的常态,要是说经济增速放缓就要死要活那就有大问题了。

在我看来,经济发展放缓,并不是什么很值得惊讶的事情,或者说这是好几年前就已经预见到的事情,确切的转折点是在2018年后,但现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并不仅仅是中国,而是全球大多数国家。

对于某些国家来说,能保证名义上的GDP不缩水就是巨大的成功,在下一次全球经济发展的风口来临的时候,也许是十多年后,恐怕那个时候的中美关系会比现在又去很多。

而在此之前,牺牲短暂的经济利益,是为了更长远的利益考虑,是的,如果没有以2018年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为开端的一系列事件,我相信今天的经济形势会“更好”,但具体能好到什么程度?过去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否能够维持下去?这本身是值得怀疑的。

以日本举例,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在很多方面与我们也非常相似,或者说1970年之后中国的经济建设相当程度上参考了近代东亚国家工业化的先驱日本,以及韩国的经验。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很快,快到短短三十年时间他们就触及到了自己能够拥有的经济体量的上限,这个上限就是《广场协议》签署后日本经济在1990年代达到的顶峰。

在此之后,哪怕是安倍晋三也无法突破上限,要知道安倍晋三在经济领域的成就如此巨大,以至于有了“安倍经济学”这个概念。

经济问题和军事问题有一个相似之处,就是它们都可以看作是“政治”的延续。

可以说,如果眼光足够高,那么在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之后就应该预见到之后中国的经济成就,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就该预见到中国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

换而言之,中国今天的地位,并不仅仅只是近五十年来经济发展的成就,另一个层面讲,只不过是中国讲自身国际地位兑现成了现实利益而已。

至少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国际地位与经济地位的发展彼此相辅相成,很多事情并不是一句“埋头苦干”那么简单的!

今天中国社会的政治语境相当程度上是受到了毛主席的影响,比如说“算账”、“算经济账”、“算政治账”,也是毛主席经常挂在嘴边的说法。

经济账与政治账总是相互矛盾的但又彼此依存的,因为“政治账”是要让朋友多多的,敌人少少的,政治账是讲公平公正的,而“经济账”,是纯粹的效率,我们知道效率与公平公正必然冲突。

所以说,过去五十年中国的隐忍,是因为当时算的是“经济账”,要讲效率,至于说因此带来的影响?这种公平公正在当时顾不上了!

而如今中国开始在国际上愈发对西方构成挑战,我们主动寻求升级产业链,这个时候我们确实与美国的矛盾日益明显,这对于中国企业对外出口不是好事,我们因此承受了一些经济损失。

但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现在算的是“政治账”,中国不可能永远向美国双向输出,我们也是要讲“公平公正”的,只是以前没那个能力。

但就算拥有了这种能力,追求公平公正的过程中,我们也必然付出代价,如果因为害怕这种代价而停滞不前,那么中国人的生活一定是不太美好的。

想要知道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体系上的生态位,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去看这个国家GDP的构成中对外出口占到的百分比,经济上生态位越高的国家,对外出口占GDP的比重就越低。

2007-2008年的时候,中国GDP超过60%都来自于对外出口,而如今我们GDP中对外出口的占比已经下降到了接近欧盟、日本的程度,将近35%的水平。

如果说今天中国的GDP构成还是想十多年前那样三分之二靠出口支撑,那么明确说中国根本承受不了现在遇到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于今天这种局面我们是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准备。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的美国,他们的GDP占比中对外出口只是非常不起眼的一部分,这就是霸权的价值!

GDP并不能完全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但GDP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在当今这个秩序内的经济地位。

比如说,美国的GDP为什么那么高?明明按照平价购买力计算中国在2017年就超过了美国!但美国GDP高,就是因为规模庞大的服务业,以及美元的优势地位!

同样理个发,在中国花出去30元人民币,在美国花出去30美元,因为美元对人民币将近1:7的汇率,所以创造的GDP就能差出7倍,这也是一种不公平!

从经济体系上看,过去五十年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实际上走过了西方近代花了两百年时间走完的发展历程,这也带来了巨大的矛盾,中国社会能够消化这种巨大的矛盾,这在其他国家是难以想象的。

在中美缓和关系后,从1971年往后算,中国国内大部分地区的经济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原先各地偏向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被打破,大量劳动力涌入了作为资本密集地区的沿海,这个持续多年的过程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积攒了大量资本。

而与此同时作为经济体系支柱地位的国有企业从国际贸易中收获颇多,基本建成了一个“技术发展-迭代-产出更多利润-促进技术发展”的循环。

最近五十年中国在经济领域的成就放在世界历史的尺度上都是无与伦比的,不仅仅是规模巨大,更重要的是质量出色。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千禧年之后的中国重工业占比极高,大大超出了冷战时期苏联的重工业占比,但与此同时,中国并没有“轻工业不发达”这顶帽子。

在市场层面上讲中国的成功是苏联无法比拟的,因为我们的轻工业规模并不是那么高,但质量却非常高,高到既能保证出口换汇、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并且中国的轻工业品还有充足的市场竞争力,这其实远远超出了人口红利的范畴。

虽然说因为长期以来缺乏足够的海外市场准入条件,中国很难孵化出谷歌、苹果那样的高科技企业在海外与西方进行市场竞争,但这并不是说中国没能力抢占这些市场,能力是有的,仅仅从商业角度考虑,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是非常巨大的,但问题出在政治上。

就比如说面对华为在各个领域展现出的强大竞争力,美国企业最后的办法,并不是靠市场竞争,而是请美国政府下场在全球范围内对华为进行超规则打击,对一个私企采取限制其高管人身自由的方式进行市场竞争。

这种事情美国人历史上也做过一些,只不过发展到动用这种手段的次数很少,对中国企业动用超规则打击手段,本身也是对中国企业市场竞争力的肯定。

这种经济、商业上的优势还在其他很多方面有体现,比如说美国当年主导成立东盟,本质上是在亚洲搞一个小北约对付中国,但很多年过去之后,东盟几乎成为了中国的东盟!

所以我从来不怀疑,如果说仅仅从经济发展角度考虑美国总有一天会被中国超越的事实。

因为在这方面哪怕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信奉现实利益至上的美国,他们体系下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无法与中国相比,无数次市场竞争证明了有优良内卷传统的中国企业拥有的竞争力。

至于说半导体为代表的一些被卡脖子的领域,只不过是现在中国没翻脸罢了,要是翻了脸,有谁会认为距离中国仅仅数百公里的那些地区的产业不会被中国控制?

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70%都在中国的领土上,以及距离中国不到1000公里的范围内,如果美国认为他们有能力控制自己家门口那些国家的经济体系。

那么同样应该相信,中国也有这种能力,只不过这种能力一直没有被实际应用,因为中国是全球化的重要推动者,中国本身也是反对动用这种手段的。

所以我同样对美国的对华脱钩战略并不看好,作为手段而言“脱钩”是很好的手段,是一个能够对中国有效施加压力的手段,但作为目的本身对美国没有好处,而且使用这个手段本身也是伤害美国利益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人总归还是要回到谈判桌上,无论他们意图如何,但总要回到谈判桌上。

一方面,是逼迫中国回到秩序内,回到他们主导的秩序内供其掠夺,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谈判”施加对中国的控制;因为经济层面上、市场层面上,美国打压中国的企图终究难以成功,这个时候就必须动用政治手段,就像过去很多年时间里美国人所做的那样。

现在距离下半年美国的中期选举(国会议员选举)已经不剩多久了,这段时间恐怕我们不会看到什么好消息。

因为国会选举前夕,为了回避“通华”的骂名,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国会的议员们,以及拜登领导的白宫,他们都会尽一切办法和中国撇开关系,这段时间不要希望从大洋彼岸传来任何好消息,炒作反华议题,这种事情可不只是特朗普一个人干。

但在中期选举之后,事情会发生一些变化,四年时间过去很快弹指一挥间,中期选举之后距离下一次美国总统大选就不远了,而如今可以预见到的是下一次美国总统大选时候的权力斗争会远比现在还要更加激烈。

因为哪怕抛开特朗普不谈,共和党、民主党的非建制派当下已经有比较明显的合流趋势,如果说2020年大选的时候民主党建制派面对的对手只是特朗普,那么在2024年时候,特朗普只是诸多竞争者中的一个。

在那之前,民主党建制派肯定还会找上中国,就像2020年到2021年上半年时候那样找中国要些“方便”,只是下一次可能就和以前不同,民主党建制派不能再从中国这里拿到什么实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