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间善书:《了凡四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其中深意,你需要知道
新闻中心
民间善书:《了凡四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其中深意,你需要知道
发布时间:2024-12-26        浏览次数:24        返回列表

编辑搜图编辑搜图编辑搜图

民间善书:《了凡四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其中深意,你需要知道

本专栏持续更新,欢迎关注订阅,一键三连,分享收藏,您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

《了凡四训》被人们称为民间第一善书,清朝时期的著名大臣林则徐、曾国藩等,都曾大力赞扬此书,认为其内容甚是难得,是人们改过迁善、改变自己生活境遇的有力助力。

民国初年,净宗的印光大师,对这本书也是极力倡导。印光大师建立的弘化社,光助印此书就有上百万本之多。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此书内容的所受欢迎程度,以及受重视程度。

“了凡”为何意?

这本书,为什么要起《了凡四训》这个名字呢,其中有这几点深意,在读此书前需要了知明白。这本书的作者,是明朝嘉靖年人,名叫袁黄,字了凡。这本书名字的通俗含义——就是袁了凡这个人,为子孙后代乃至后世之人留下来的四则家训语录

而书籍中“了凡”又含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就是袁了凡本人;第二层,则是了脱凡尘之意。与圣人智者相比,我们都是凡夫俗子,凡夫就会有凡夫的烦恼以及不好的妄想念头。因这些不好的妄想、烦恼念头,才使得我们造作出诸多的恶事恶行,使我们种下不好的因,得到轮回、无法超脱命运的果。而“了凡”,则是让我们渐渐消除这些恶因,成为最上等的,能够超越命运的人。

“四训”为何意?

而书中的“四训”则是指,从凡至圣过程中,需要注意学习的四种方法,这四种方法循环渐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我们从认识自我,到改变自我的根本及关键。

“四训”被作者分成了四个部分,分别是: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第一部分“立命之学”,讲的是作者从小到大的人生经历,以及诸多不可思议际遇之事。作者从自身出发深刻地领悟到,“命”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人一出生未来要在的路就被设计好了。

当作者遇到了栖霞寺的云谷禅师后,方才恍然大悟,被命框住的皆是凡夫,而大善、大恶以及修 行之人,则不然,他们皆会脱离其原有命的设定路线。

通过与禅师的交流,作者明白了所谓的“命定”,其实皆是由自己或善或恶的言行感召而来。只要不断地种善因,断恶因。那么善的果实必然会先成熟,在当生就结出善的果实。

第二、三部分,为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善恶有报,福自己造,当我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就需要通过诸多的实操方法来行事,并为自己创造善因良缘了。而在改过之法,以及积善之方中,就录入了大量的实操内容。

第四部分,谦德之效。告诉我们满招损,谦受益这个亘古不变的规律,让我们做人处事都要懂得谦和持德。凡是将要显贵,要走好运的人,我们去观察他的言行,必然是极为地谦卑和善,行持有德。因为厚德方能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