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京东送外卖,难做“价格屠夫”
新闻中心
京东送外卖,难做“价格屠夫”
发布时间:2025-02-23        浏览次数:3        返回列表

文|新媒科技评论

京东送外卖,难做“价格屠夫”

在“京东以5%佣金入局外卖市场”的消息发酵几天后,近日,京东外卖正式宣布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

据悉,在2025年5月1日前入驻的商家,能享受全年免佣金,已签约商家也能按照全年免佣进行调整,果然,刘强东还是使用了“钞能力”。

虽然美团和饿了么在外卖市场二分天下的格局已基本成型,但过去几年,依然不乏想要冲击外卖市场的平台,比如抖音、微信等,甚至连娃哈哈都推出了“娃哈哈到家”外卖服务平台。

事实上,如今的外卖市场早已不仅是餐饮,而是涵盖了即时零售的多个领域,有新机会就有新可能,难怪大厂们都跃跃欲试。但京东外卖能否通过市场的考验,则恐怕还需要消费者用“饭票”来做决定。

全民苦美团久矣

京东布局外卖市场的动作,早从去年就开始了。去年5月,京东App首页上线了“秒送专区”,服务板块覆盖大型超市、便利店、生鲜、手机数码、买药等品类。

据悉,京东将原来的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等即时零售业务升级成“京东秒送”,更提出最快9分钟到家,可以说是以“秒”来提升履约效率,这也更符合京东本身在配送方面的定位。

其中,“秒送”也设置了外卖功能入口,主要以连锁品牌为主。时隔半年,京东外卖的中小商家依然不多,主要还是瑞幸、库迪、海底捞、袁记云饺、汉堡王等头部连锁商家品牌。

此次京东虽然公开招募商家,但招募条件是“品质堂食餐饮商家”,京东解释称,京东外卖会通过审核营业执照、审核门店照片、销售人员线下拜访核验等方式确保品质。

对于大部分白牌餐饮商家来说,要成功加入京东配送阵营似乎并不容易,但即便如此,不少商家还是“举双手”欢迎京东外卖,毕竟多一个渠道,商家就多一个选择。

过去几年,美团外卖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了67.4%,但无论商家、骑手还是用户,似乎都苦美团久矣。

骑手被困在美团的算法中,近两年平台与骑手早已因配送超时、交通违规等问题冲突不断;外卖用户同样被困在了系统里,平台难以完全拆解配送与时效的矛盾,这一烫手山芋却被丢给了用户,让用户选择付费优先送达。

商家也同样苦不堪言。去年,美团调整了外卖业务的经营目标,不再将GMV放在首位,而是追求订单量的增长,“价格战”成为吸引用户的重要手段,比如新业务“拼好饭”、升级的“神会员”福利等。

但有商家表示,“拼好饭”压根就是个“苦差事”。深圳一家主要经营白领外卖的夫妻店老板阿龙表示,往常外卖平台是根据用户的实付价格来抽成,一份24元的红烧牛肉饭,我们自己能拿到手大概有18元左右。

但通过拼好饭下单,商家只能拿到“固定金额”。阿龙表示,像这样的一份红烧牛肉饭,我们自己到手大概只有12元左右,出品还不能比正常外卖差,算上人工成本,利润就那么2、3块,基本等于没钱赚。

阿龙也曾经向相关人员提过“涨价”,但却被回复说“大概率不会获批”。像阿龙这样的商家比比皆是,“拼好饭”能带来流量,但利润却真的不多。

如果不想降低品质把口碑做坏,要么就不做拼好饭,但主站的流量基本饱和了,生意越来越难做;要么就只推一款单品,薄利多销,就图个流量。

事实上,网上一直流传着“美团外卖佣金高达30%”,不过美团予以否认,并表示美团外卖实际商户佣金率为6%-8%。

但从不同社交平台的网友留言来看,恐怕其实际佣金并不止如此。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商家参与了满减、红包等活动,商家的部分收入被这些成本所挤压了。

目前,京东外卖尚未正式公布后续的佣金政策,但根据网上流传5%佣金消息来看,不少商家和用户均表示非常期待新的“外卖大战”。

醉翁之意不在外卖?

但新的“外卖大战”真的能打起来吗?目前来看,京东外卖依然处于早期阶段,所采取的打法也还是较为低调谨慎。

一则,目前入驻京东外卖的餐饮商家均以连锁品牌为主,尚未大规模接入中小商家,京东外卖更表示会进一步审核能力,这意味着其商家规模在短期内或不会大幅增加。

二则,目前京东外卖在价格、整体运营上还没有明显优势。从价格来看,有消费者在京东、美团、饿了么上同时下单某连锁餐饮的菜品,其售价是一样的,但美团、饿了么均显示“免配送费”,京东却要收取5元配送费。

在配送时间上,京东的配送时间较美团、饿了么甚至还要更长一点。考虑到餐饮配送对算法、技术、运力密度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京东的自有运力资源虽然可以支持外卖业务,但也还要进一步调整算法和响应速度,才能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因此,京东筹划两年多才终于在这一时间窗口布局外卖业务,其醉翁之意不仅在“外卖”,更在于“即时零售”。

根据《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我国即时零售规模达到6500亿元,同比增长28.89%,预计2030年将超过2万亿元。

去年,除了京东之外,美团、阿里都在加码即时零售生意。美团发布闪电仓“繁星计划”,表示要在2027年将闪电仓数量增加至超10万个;阿里则发布了近场品牌官方旗舰店,让品牌商家在即时电商的经营上建设更高效的品牌互动阵地。

以美团为例,其在即时零售领域已经发起了数次进攻,早在2019年就通过“美团买菜”布局生鲜即时零售;2023年,则将美团买菜升级为小象超市,由生鲜零售转向全品类迈进。

对美团来说,虽然其在外卖市场上已经成为“一哥”,但外卖业务的想象空间其实已经触及“天花板”。

表面上来看,美团只需要提供平台和算法,但实质上“骑手军团”背后有着极高的人力成本,但餐饮外卖的客单价却普遍偏低,再加上近年消费降级成为趋势,要继续用高人力成本养一门增长有限的生意,长远来看并不划算。

即时零售则刚好能够破这个局,其有着比餐饮美食更高的客单价,如果综合日用快消、生鲜零食,药品数码等品类,随着年轻消费者“即买即用”消费观念的渗透,即时零售已逐渐从低频消费向高频消费转变。

根据Questmobile数据,即时零售的用户年龄大多在26-40岁,年龄段分布均匀,消费力较强,以高线城市为主。此外,和其他渠道相比,即时零售订单的时段、渠道分布更均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营成本。

美团在加速向即时零售转型,京东则“以攻为守”,希望通过外卖业务推动即时零售业务的发展,先提高用户在平台的留存时间,再带动其他场景的消费需求。

京东难做“价格屠夫”

但京东想要撼动美团当前在外卖市场的地位,则恐怕并不容易。在京东之前,百度、抖音、快手、微信也都曾尝试入局,但似乎都未能得偿所愿。

互联网大厂想要在外卖市场,包括即时零售市场分一杯羹,这跟他们天然的流量优势有关,像微信这类“国民社交软件”,只要其愿意在显眼位置增加入口,吸引用户点击只是捎带手的事。

但除了百度外卖烧掉几十亿,却还是遗憾退场之外,其他大厂在外卖领域也只是小心试探,而不敢全面梭哈。

这是因为餐饮外卖对运力要求很高,再加上用户已形成了使用习惯,其他大厂想要重新推翻用户心智,“烧钱”必然是第一步。

但目前来看,京东还不到“大规模烧钱”的地步,其商家佣金虽然低,却增加了外卖配送费,实际上消费者花的钱可能差不多,总归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要改变消费者心智则更是漫长的过程。

另外,消费者使用频次、流量大盘也会影响商家的入驻,部分商家可能会基于0佣金政策入驻,但长远来看,主流商家群体一定还是看订单量。

最后,京东还需要时间来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以骑手为例,虽然京东旗下已有达达秒送,但其年活跃骑手数量只有130万,与美团超700万的骑手规模并非一个量级,后续要如何提升服务质量,仍需要想好对策。

不过,无论京东剑指的是外卖业务,还是规模更大的即时零售业务,可以肯定的是,京东入局必定会为行业带来新的“火花”。

但美团等互联网大厂,以及其他试图布局即时零售的生鲜平台,必然也会作出反击,目前来看,真正的行业颠覆者,或许尚未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