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从技术极客到机器人帝国掌舵人:王兴兴的破界人生
新闻中心
从技术极客到机器人帝国掌舵人:王兴兴的破界人生
发布时间:2025-02-24        浏览次数:24        返回列表

2025年春晚,宇树科技的机器人以一场惊艳的表演震撼了全国观众。这些灵活的四足机器人不仅展示了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也让背后的创始人王兴兴走进了大众视野。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年轻的科技先锋,曾经是一个内向的少年,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自我驱动与不断突破。

从技术极客到机器人帝国掌舵人:王兴兴的破界人生

1990年,王兴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一个普通家庭,但正是这种平凡的环境,塑造了他安静、专注的性格。小时候的王兴兴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却对物理和数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常常独自拆解家中的电器,试图理解它们的运作原理。在手工制作方面也展现了惊人的天赋,经常四处搜罗边角料做材料,尝试手工制作微型涡轮喷气发动机。

然而,王兴兴的英语成绩却一直不理想。这可能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余姚的教育资源相对有限,英语教学的氛围并不浓厚,而他内向的性格也让他更倾向于独自钻研理科,而非与人交流的语言学习。这种“偏科”现象,导致在一次家长会上,英语老师直接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小孩有点笨。”

2006年,16岁的王兴兴中考因英语偏科差点失利,以倒数的成绩进入高中。高中阶段,他在英语学习上依旧困难重重,但在数理化方面却表现优异,每次考试总分能排在年级前几名。同时,他对动手实践的热爱从未消减,制作过可以充电的电池、在家做过电解水试验等。2009年,19岁的王兴兴参加高考,最终考入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机电专业。

大学期间,他的技术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大一那年,他用零花钱买了一块Arduino板,在大一时就开始玩单片机(MCU),并在寒假期间用纯手工制图、切割、打磨零件等方式,仅花200元做出了一个14自由度双足人形机器人。尽管这个机器人最初只能步履蹒跚地行走,但却点燃了他对智能机器人的热情之火。此后,他不断探索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领域,在2010年暑假还完成了一个“数字孪生力反馈设备”项目,纯手工打造出多自由度力反馈手套以及3D虚拟现实力交互软件。

浙江理工大学的学术氛围和师资力量为他的成长提供了重要支持。当时的机电专业虽然不算顶尖,但学校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这为王兴兴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空间。他与志同道合的同学组成了小团队,共同研究机器人技术。这种合作不仅让他积累了技术经验,也让他逐渐克服了内向的性格,学会了与人沟通和协作。

2013年,王兴兴大学毕业,毕业论文课题是《一种BLDC控制器的研制》。同年,他考入上海大学读研究生。在贾文川导师的指导下,他开发出了XDog四足机器人,开创了低成本、高性能四足机器人技术方案的先河。为了这个项目,他甚至主动申请延期毕业,全身心投入研发。2015年,他带着XDog参加上海的机器人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和8万元奖金,这也成为他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

2016年,硕士毕业后的王兴兴进入大疆工作。然而,仅仅过了两个多月,他便毅然决定辞职创业。他研发的XDog吸引了大量关注,有购买者,还有投资者。26岁的王兴兴回到浙江杭州,创办了宇树科技,专注于四足机器人的研发。然而,创业初期的困难远超他的想象。资金短缺是最大的挑战之一。当时,国内对四足机器人的市场认知度极低,投资者普遍持观望态度。王兴兴不得不四处奔波,寻找融资机会,甚至一度面临公司倒闭的风险。

技术研发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当时,国内机器人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可借鉴的经验有限。王兴兴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攻关,不断遭遇瓶颈,从运动控制算法到机械结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反复试验和优化。但他们凭借对技术的执着,一步步突破了瓶颈。

市场推广同样困难重重。四足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尚不明确,消费者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几乎为零。王兴兴意识到,必须找到产品的核心价值。他决定将目标市场锁定在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通过展示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适应能力,逐步打开市场。

2017年,宇树科技发布了首款商业化四足机器狗产品莱卡狗(Laikago)。这款产品凝聚了团队的心血,其性能出色且价格亲民,一经推出便吸引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它可以完成跳舞、后空翻、爬楼梯等复杂动作,还能应用于安防巡逻、物流配送、灾难救援等多种场景。此后,宇树科技不断推陈出新,陆续推出了H1、G1人形机器人等产品,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内的地位。

在发展过程中,王兴兴始终保持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创新精神。他深知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带领团队在运动控制、导航系统与环境识别等领域深入研究,确保产品的高性能与高可靠性。同时,他也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与多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