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语言》(于然、桂笑冬、孙振虎)上课笔记
新闻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语言》(于然、桂笑冬、孙振虎)上课笔记
发布时间:2024-11-24        浏览次数:12        返回列表

业余学习中的影迷,边听课边收集边整理,融合了B站课程留言里其他同学(月下西风漂流、胡搅蛮缠的胡图图)整理的内容,加入自己觉得重点的部分,以及留言里没有的几节课、10.1课之后的笔记部分。拿出来和需要的人分享。

【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语言》(于然、桂笑冬、孙振虎)上课笔记

1.1&1.2

技术史:达盖尔,静态影像;卢米埃尔,动态影像。

2.1照相机的原理及结构

影像记录系统重要的结构:1.成像的工具2.记录呈现影像的工具(结像)

摄影成像系统:1镜头(会聚光线,形成影像)2机身(存取存储,让影像成型)

一、镜头

如何理解镜头的作用:镜头是聚光成影的工具。

优势:成像更加清晰,汇聚更多光线

1.焦距——镜头划分的依据(决定如何拍摄一张照片以及拍摄风格)

a:平行于光轴的光线,经过镜头的折射汇聚一点(焦点),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叫焦距。

b:焦虑对摄影的影响:焦距决定摄影的大小

基本原则:焦距越大,影像越小,视角越小

焦距越小,影像越小,视角越大

短焦镜头——拍摄范围大,视野广——广角镜头

标准焦距镜头——50mm

长焦镜头——影像大,视野窄——望远镜头

c:常见焦距范围及分类:8mm鱼眼镜头

16mm超广角镜头

20—24mm广角镜头

80-100mm中等长焦镜头

300~400mm长焦镜头

500~600mm超长焦镜头

1000~1600

2.光圈

2.2背景范围与希区柯克变焦

一.背景范围的变化

焦距成像的特点:

背景简单主题突出

场景宏观——广角镜头 渲染情绪——长焦镜头

(容纳度随着焦距变长而变小)

二.希区柯克变焦

1.希区柯克变焦:拍摄位置后退,背景变大主体不变,焦距变长(用于体现悬念、矛盾、视觉冲击力)

2.反向希区柯克变焦:拍摄距离近,焦距向广角端推移,背景范围变小主体不变,喷射感

2.3不同类型的镜头

标准镜头——饼干头

长焦镜头——长枪

广角镜头(鱼眼)

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的特点:焦距能够变化——常见焦距范围:标准变焦镜头28—85m;广角变焦镜头16—35mm;长焦变焦镜头70—200mm

二.具有特殊功能的镜头

1.微距镜头——共轭关系原理:物距越长,像距越短;物距越短,像距越长

基本原理:扩大影像距离

微距拍摄物件:近摄接圈

镜头——近摄接圈——照相机

移轴镜头(TS)

改变镜头内部的轴线位置——移轴镜头

镜片交错

特性:超越基本透视原则,直上直下的垂直线

2.4光圈与镜头的选择

焦距影响成像的特点和影响范围的大小

光圈影响镜头纳入光线的能力

特点(基本原则):口径越大,光线纳入越多,影像越亮

光圈

光圈——镜头口径——光圈系数

作用:控制镜头纳入光线的量

如何有效表述光圈?光圈系数——f

F系数比值——f=口径/焦距 口径越大系数越大,焦距越小系数越大

引申:长焦镜头需要更大的镜片来满足同样的通光口径

标记:F8——分子不变镜头标记只留分母——数值越大,光圈孔径越小;数值越小,光圈口径越大——光圈每档间以根号二倍递进——光圈最重要的是光孔的面积

光圈、焦距确定如何选择镜头?

同等价位下,镜头焦距范围大时,会牺牲影像的质量和光圈——定焦镜头:光圈更大,通过的光线量更大;同理变焦:小

纪实报道采访:变焦

对影像要求高:定焦

根据需求

风光——广角定焦;人像——85-135mm定焦;纪实——人和背景的关联——背景范围——中广角定焦——35mm

2.5景深

景深控制——虚实对比——表达效果

1.定义

清晰范围——景深范围焦外——景深以外

2.控制景深要素

(1)镜头焦距——焦距长景深小;焦距短景深大

(2)光圈口径——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3)拍摄距离——摄距近景深小,摄距远景深大

3.小景深可以突出主题,营造浪漫效果

4.最大景深——短焦距,小光圈

2.6焦距景深表控制方法=超焦距景深控制法

获得很大拍摄空间的方法:锁定焦点,调小光圈,读好景深标尺,景深后界对准无穷远

3.1相机的机身结构

一、快门

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工具(曝光率时间长度的统称)。

二、测距系统

连动式测距系统:老式相机、机械相机通过不同的两个光学系统,形成两组影像

电子式测距:红外线或超声波电动马达——电子测距辅助系统——半按快门测距点

对焦点——眼底扫描传络系统

三、取景器——划定影像范围

1.单镜头反光俯视

2.单反平视

3.框式平视

4.光学直透

四、机身——暗箱——无杂光干扰

3.2快门造型作用:清晰表现法、模糊表现法。

3.3相机基本类型:135相机、120相机(技术型)、大型专业相机

3.4摄像机结构:灰片、音频(卡侬口)、取景屏、变焦推拉杆

4.1正确曝光:密度适中、明暗层次、亮部暗部有影纹。

4.2曝光要素

曝光的环节1:光照度

曝光的环节2:停留时间

曝光公式:E=I x T(E=总体曝光量,I=光圈控制照度,T=快门控制时间)

光圈+快门——控制曝光因素

感光元件曝光过程1:增加光线通过量

感光元件曝光过程2:延长曝光时间(可以收小光圈延长)

曝光需要始终,有效控制曝光量

一组画面中,如果光圈收小了一档,快门就可以增大一档,反之亦然;

倒易律:光圈快门可以互相置换

改变曝光效果的因素:光圈快门的共同作用

曝光量不变效果:缩短快门时间

拍摄流水效果:延长曝光时间,收小光圈

镜头调整光圈,机身调整快门

4.3感光度

感光度:对光线敏感程度的设定

刺激敏感度因素:刺激的强弱

感光度高:少光线刺激

感光度低:高光线刺激

感光度的具体标定是怎样的?

1.ISO国际(通行度最高) 2.DIN德国 3.ASA美国 4.GB中国

ISO:100 200 400 800 1600 3200

每档感光度变化 = 每档光圈快门变化

感光度越高,证明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越高

感光度高:拍摄环境较暗,照片质量低

感光度越低,证明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越低

感光度低:拍摄环境较亮

为什么不长时间使用高感光度设置?

优势:提高快门速度

劣势:牺牲照片质量

光线充足,低感光度设置:更好的影像表现力

光线不足,高感光度设置

5.1正面与侧面光

方向在光线中的属性作用是什么?

类别:自然光(户外纪实),人造光 (影视类)

光的基本特性1:光强 (光线的强度)

光的基本特性2:色彩(决定情绪的表达和应用)

光的基本特性3:方向

方向1:正面光

立体感比较差

压缩空间,消除细节,阴影

运用时尚人像

方向2:侧面光

被摄体有细节,阴影,更加生动饱满,以形成三角光区为宜

5.2 侧光与侧逆光

1.90度角侧光:一半阴影一半清晰

夸张神秘的效果

适合运用矛盾冲突感的人物

侧面光线适用于戏剧化的效果

侧光注意要点:暗部曝光

2.侧逆光(伦勃朗光):侧后方照射来的光线,适用于拍摄侧面肖像

效果:打亮轮廓,更强的美感

拍摄时,人物朝着侧前方或者侧面,以形成三角光区为宜

5.3逆光

特点1:明暗反差强烈

特点2:多种光线效果

表现效果1:隐藏正面信息

表现效果2:轮廓突出鲜明

一、剪影

表现目的:突出轮廓特征,减少干扰信息

表现范围:画面信息杂乱,外部轮廓优美(颈部线条的保留)

剪影:隐去不必要的信息,突出重要信息

表现动作动态

肢体实现延展性

二、轮廓光:勾勒人物,强化人物的突出性

表面光滑不适合拍,表面毛茸茸适合轮廓光

注意:高角度逆光,毛发外表结构,不要太明亮的背景,采用暗背景

5.4顶光和底光

1.影视中大多会避免顶光

原因:阴影不可控,影响面部美观

正常是不合美观,但运用得好,如《教父》案例,突出神秘威严。

2.底光:恐怖

应用:地狱,抗战题材

为什么底光显得恐怖?

自然光线很难产生底光,不符合人类审美

利用反光板,增加底光,增加清纯感

光线的类型:硬光/柔光

3.如何对硬光和柔光进行分类?

准确分为,直射光(硬光)和漫射光(柔光)

直射光特点:明暗反差大

漫射光特点:明暗反差小

什么是判断直射光和漫射光的标准?

是否有明暗分界线。

6.1影像的构成

主体陪体背景前景色调线条影调

主体:画面内容的主要体现,结构中心

如何突出主体?

1.黄金分割法:

黄金分割线:处于画面的0.618处(吸引观众视线的一个原则)

实际应用不可能如此精确,通常置于画面的三分之二处

2.明暗法:

通常为了突出主体,将主体置于画面的明亮处

3.虚实法

4.视线引导法

借助某一个画面,引导观众的视线去关注画面的主体

5.线条对比法

6色彩反差法

人物是唯一的曲线

6.2影像语言的画面构成——背景

主体和背景必须存在,陪体和前景可增删

背景(后景):主体后面的景物

背景的作用?

1、交代主体所在环境

2、交代主体身份特征

3、丰富画面构图

选择背景注意:

启示1:选择与主体有着紧密关系的环境特征的背景

启示2:背景本身不能干扰到主体形象

启示3 :背景本身 是画面层次的重要保障

背景是情绪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背景的作用:信息引领减少主体的干扰

前景的冲击在于近大远小的机变。背景的冲击在于无限延展的空间。

6.3陪体

1、帮助主体揭示主题

2、均衡画面

3、渲染气氛

陪体:对画面内容的补充

陪体和主体有着紧密关系,陪体帮助主体完成意义的表达(单镜头叙事,内容解读)

主体和陪体可以变换,但可能会影响主题

在进行主陪体关系控制时不可随意更改

帮助主体揭示主题方法1:确立主题的方向

帮助主体揭示主题方法2:确立谁主谁辅

6.4前景

前景:镜头前面最靠近镜头的景物

前景的位置:四边/角,实/虚像,框形/遍布画面

前景的功能:

1.视觉冲击力的功能,近大远小

2.装饰功能,框架内部重新构图

3.视觉引导功能

4.内容提示功能

5.遮挡功能

7.1色调

画面整体的色彩基调

色调具有隐喻功能

色调的作用是什么?

1、对主题表达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2、形成画面的形式美感

色调:主题表达的重要推手,是视觉刺激知觉的感知影响

色调的调性:会影响观众对被摄主体的认知

消色色调;空间感和空间差异化的表达;时空感建构。形成时空的有效调度,形成情绪的有效引导。

7.2线条

强烈的形式感

按线条类型划分:

直线条、曲线条、S形线条等

按字母划分:‘L'形线条、"S"形线条(扩展画面感)、三角形线条(稳定)

对角线构图:线条的布局

可以放入大于画面的被摄主体

辐射型线条,发散或汇聚,形成镜头逻辑;曲线条,打破直线条的机械美感;斜线构图;S型构图;三角线构图;O型构图;一字型构图。

7.3大远景和远景

氛围营造段落,不具备叙事功能,依据总体时长,可以是一个镜头,也可以是一组镜头。大环境过渡小环境,小环境承接情绪,点睛之笔(点题镜头),最后回到大环境。

人物占画面的1/4

远景/大远景的结构性和氛围渲染作用,从A到AB到B,从B到AB到A

7.4大全景,全景,中景

1.大全景:概述性功能,关系镜头之一

人物高度占整个画面的3/4,更多的环境表现空间

功能:概述,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展和结果

多用于影片开始

2.全景:人物高度:画面1=1

人正常的视觉感知

3.中景:交代关系

关系叙事:镜头内部形成队与人关系对比或钮结

全景:形态关系

近景:神态关系

中景:关系叙事,内部形成人物对比或扭结,单镜头内多人关系的展现

与正反打的多个镜头多人关系展现相比,更经济更客观。

7.5近景和特写

近景:交代人的神情,情绪(细节镜头)

细节是画面重要的组成部分

景别三类:环境/关系/细节

7.6正面角度和斜侧角度

角度关系中的距离关系:改变了画面容量(景别)。

角度关系中的方向关系:方向变化对被摄对象各个侧面的表现

方向关系是:拍摄角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

角度的选择与内容有很强关联。

一、正面角度:拍摄角度与被摄对象成90度垂直,正面对象

创造画面的形状感(姿态感),但立体感和纵深感表现不好

二、斜侧角度:90度——180度

1.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立体感

2.体现画面的纵深感

30°角与60°角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区别?

60角带来更强的方向性认知

30角带来立体感,表现人物面部形态,采访常用,立体感加正面效果,7分脸,以脸部轮廓线交界眼角为宜。

45角有利于扩展整个画面的空间感

7.7侧面角度和背面角度

一、侧面角度:具有极强的方向感,被摄对象脸部轮廓

要么在单镜头内完成方向物的叙事,要么作为上下镜头衔接(悬念感)

适合表现运动对象的速度感

要考虑被摄内容的可能性

斜侧:对被摄对象的考虑

二、反侧角度和侧面角度相同:立体感和方向感

与斜侧不同,反侧角度:由被摄对象带引的对应物的理解(由画面表现出来的信息)

反侧角度更多不表现自身,更多表现其他画面内容

对牵引的投射物传达。

跟镜头里的出其不意的内容反馈,带来悬念意识,原以为是讲视线引导方向的内容,将其转为牵引者自身本身。

三、背面角度:悬念意识和借实写意

可以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7.8高度关系(俯仰)

高度关系:情绪营造、层次搭建、视觉冲击力。

俯视/仰视角度:使画面构图简洁

高度关系的选择:对于被摄对象的塑造(情绪的牵引作用)

具有视觉冲击力

7.9角度的基本功能

通过角度的变化,对内容表达

一、角度在内容创作中有哪些基本功能?

1、夸大、强化原有场景空间的透视关系;

2、体现人物位置关系及叙事关系;

3、表达人物形象;

4、 主观及视觉形式处理;

5、 决定影像视觉形式风格;

角度创造带有主观的视觉效果

角度选择=态度、观点

8.1影像的镜头形态——固定镜头的概念

什么是镜头?

技术层面:摄像机开机到关机的过程

镜头:经历了时间的图片形式

镜头的特点 :镜头记录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状态

镜头的过程性,镜头的不可知性(向未来取材,剧情类和纪实类)

镜头分为两大类:

1、剧情类的镜头创作

随时调整分镜本和剧本

2、纪实类的镜头创作

纪实类:不可知性十分明显

镜头的创造:

镜头的场面调度(框架意识)

8.2固定镜头的造型功能

两大类别:

固定镜头(相对静止)和运动镜头

机位不动,摆脱移动镜头

焦距不动, 摆脱推拉镜头

光轴不动,摆脱摇镜头:不能左右摇摆

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区分:相对于被摄内容的静止或运动。

固定镜头:驻足详观,重点在被摄内容的理解

运动镜头:重点在外部运动形态调度

为什么固定镜头频率高?

因为固定镜头相对主要内容静止,形成视觉注意(观众会认真,享受的看)

观众观看内容的时候,会忘却画框的存在

8.3固定镜头的客观表达

一、调水平(非常规拍摄造成的偷拍感、随意感,倾斜带有主观意愿表达)

二、稳定(不稳定带来的运动镜头,使画面有了外展表现能力,关注点从被摄物转到了晃动本身,也是主观意愿的表达,情绪的表达)固定镜头:保持稳定

偷拍:非常规拍摄,非客观表达

画面的不稳定具有运动感,运动属性的加入使画面具有外表表现能力

晃动带来的情绪:主观意愿 由客观>主观

保持客观,画面就要平衡,稳定(如新闻联播)

8.4固定镜头的构图精确

固定镜头:外部画框不动内容来自内部构架

构图精确来自对被摄对象位置的准确认知

被摄主体居中时:

1、被摄对象很重要被摄内容严肃而庄重(如果人物不是重要人物,话题不重要,会暴露缺点:显得呆板、无知、弱智)

构图精确是内部传达需要也是段落传达需要

构图会表达被摄主体的重要性,细节

《非诚勿扰》段落示例,通过特写分主次,强调细节、人物神情变化。

8.5固定镜头的光线营造

机位的确定给光带来创造力,机位=光位

机位确定的时候,框架也被确定

固定镜头不容易穿帮

固定镜头有利于光线的营造和撘置。

光线运用:保证连贯性,统一性

固定镜头光线营造的基本初衷是什么?

1.隐藏光源

2.维护画面真实感

3.营造被摄对象的质感

固定镜头光线营造的三个原则:

1,保持真实感(前提条件)

2,保证质感

3,营造纵深感(轮廓)

保持连贯性和统一性。

8.6固定镜头的动作连贯

动作连贯:是固定镜头的缺点也是优点

固定镜头的镜头连贯是分镜头实现的

单镜头记录不了动作的变化与细节,所以一组镜头能记录细节,变化,关系,过程

优势:让很多动作由不可能变为可能

如何让一组镜头中的动作有效连接起来?动作连贯的优越性:降低整个镜头运动表现的难度

动作连贯的拍摄策略的划分:

1. 1/2剪辑法

1/2剪辑法:一个动作分成两个镜头拍摄

拍摄的前提条件:

改变机位、角度、景别中任意两个

1/2剪辑法要求:前一个动作在1/2处后一个动作从这开始

1/2剪辑法特点,动作持续时间与原来时间保持致

目的:流畅

2. 2/3剪辑法

中间动作有重复,前后两个动作都占2/3

重复:产生强调,改变动作时间形成强调

3. 1/3剪辑法(跳剪)

省去了中间动作的镜头

1/3剪辑法:节省时间,加快节奏,提高信息量

1/3剪辑法:减少了细节表达来表现主人公特别干练8.7固定镜头表现力来源于镜头之间的衔接。靠镜头的外部剪辑来形成节奏,形成内容表达。

8.7固定镜头的景深控制

景深:画面纵深空间的清晰范围

保证画面的纵深空间

固定镜头景深控制的类型:

1.小景深控制

根据固定镜头的景深有限性,从而可以模糊画面的部分空间,而显现画面的另一部分空间

通过场景转换/虚实调度,形成画面层次,带来画面内部两个被摄对象关系的转换、构建,还可以通过控制景深形成悬念表达(比如一开始小女孩是清晰的,背景虚化,然后背景清晰,小女孩后是一个坏人)

固定镜头的长镜头叙事=固定镜头的景深长镜头

通过焦点的转移形成画面信息的主次转换

2.大景深控制

大景深控制特点形成

画面前中后的层次变化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前中后三组人物的调配形成叙事

区别在于:

小景深:主观调整镜头位置,控制画面主次关系

大景深:主人公的表演吸引观众视角

8.8固定镜头的节奏控制

使时间与内容形成良好的配比关系(镜头剪辑率,快速剪辑补充内容空白或缺乏,内容饱和时放慢剪辑);使内容产生节奏变化(影像节奏控制因素:情绪与内容;当内容的内部节奏足够张扬,外部节奏不添乱;当内容的内部节奏不足时,外部节奏要打气)

8.9固定镜头的适用内容表现

静的环境、人物、动作(化不可能为可能)、回忆场景。

8.10固定镜头的注意事项

1.稳定画框内容的动态表现

2.由于不能展现丰富的空间层次,要注重纵深的有效使用

3.捕捉构图的艺术效果

4.注重镜头内在连贯性,要注重上下镜头的内容逻辑提供和关联,而不是简单数量。

8.11运动镜头的概念分类

推拉:

运动镜头的造型表现力

推镜头:较大画面范围>较小画面范围运动的视觉感知

视觉强调作用

变焦推拉

广角>长焦

移动推:将移动轨上的摄影机向前推的过程=前移

拉镜头,较小画面范围向较大画面范围进行运动

强调细节在环境中的位置

变焦推拉

长焦>广角

移动推:将移动轨上的摄影机向后推的过程=后移

区别:变焦没有改变机位,较宽视觉>较窄视角,画面信息量不变

移动推拉画面信息量大于变焦推拉

变焦推拉实际少用或禁用,更推荐移动推拉,更符合人眼视觉感受

推拉有什么镜头功能?

推镜头的运用:细节不能引起观众注意时,适合开头画面

如果画面本身细节已经能引起人注意,还要上推镜,观众会感受你刻意强烈的主观意图,反而引起反感,部分刻意煽情镜头属此类。

拉镜头:展现原本看不见的信息,悬念功能,具有退出感,常用影片结尾

推拉镜头强调镜头落幅,落幅是重点

8.12推镜头和摇镜头

摇镜头:机位不变,摆动镜头方向,形成视觉感知

1.浏览功能

摇镜头的信息量是整个画面运动的过程

2.形成视觉逻辑

创造起,落幅间的逻辑勾连

摇镜头特殊形式:甩镜头

信息量急速运动中被省略

甩镜头本身并没有起落幅,是剪辑上去的

使用范围:

1、只适于大范围内的空间转移

2、只适于大范围内的时间转移

3、善于改变情绪节奏

移镜头:运动镜头的集大成者

移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有效组合

创造主观视觉效果

功能:

1.给观众带来体验感和代入感

2.表现运动镜头的视觉张力

移镜头类型:升(升镜头=拉镜头+摇镜头),降镜头(降镜头=推镜头+摇镜头)

8.13运动镜头的空间调度

运动镜头空间调度目的:实现镜头表现力

运动镜头的空间调度有什么要求?

充分利用画面的景深

运动镜头形式与前景、主体、后景层次安排形成视觉效果

有效的空间调度必须有一以贯之的线索,线索可更换

怎样实现空间调度?

1.有丰富的可供调度空间

2.将各种运动镜头有效结合

3.一以贯之的线索

8.14运动镜头的造型功能

一、运动镜头的情感表达:运动镜头运动的根本

运动镜头主要不是来提供信息量的

同样的信息表达,固定镜头比运动镜头用时短

运动镜头多占用的时间提供的是情绪

通过时间的度过形成情绪积累,营造气氛

二.空间调度

三.关系构建

8.15运动镜头造型功能:关系构建

固定镜头的逻辑构建:剪出来的

运动镜头的逻辑构建:拍出来的

运动镜头关系构建的基本形态:跟镜头:跟随被摄主体,一同经历的过程

示例《赎罪》

跟镜头重点:通过镜头看到的事物

关系的构建信息量在于与线索人物一同的经历

关系构建重点;关系人物互换或线索人物更迭

线索人物的更换(交代主人公们及之间关系)带来丰富的信息量

示例《风声》

有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人物群像(短时间内介绍多人)

9.1后期剪辑的基本层次

如何理解镜头衔接的基本要求?

镜头剪辑的基本技巧

1.动接静,静接静(固定镜头接固定镜头)

如何完成静接动的过程?

例:

静接静的时候,后面如果是运动镜头,运动镜头是有起幅和落幅的,所以静还是接静,给前一个镜头提供剪辑依据。

运动镜头过程:

静止>运动>静止

固定镜头剪在运动镜头的起幅上,运动镜头运动后静止,后一个镜头剪在运动镜头的落幅上

什么是动接动?

如果前镜头是摇镜头,后镜头是推镜头

去掉前一个摇镜头的落幅和后一个镜头的起幅

剪辑与同景别的关系

上下镜头间要有景别变化

同景别相接会跳接

相隔景别相接

如果先近景,下一个镜头直接全景

特写>中景

相邻景别相接,需要3个以上的镜头,构成镜头组,例:特写>近景>中景>...,有一种退出的效果

这种剪辑手法称之为后退式蒙太奇句子:次第退出效果(还有前进式蒙太奇句子)

景别的逐步式:产生与被摄主体之间的远离感

前进式: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相邻景别相接的逐步式效果:凸显某些特殊效果

镜头的景别变化和镜头组产生的节奏

镜头的剪辑要考虑镜头成组的基本要求

什么是镜头成组?

环境/关系/细节镜头

镜头要一组一组的拍,单镜头无法单独完成叙事或者表达信息

9.2蒙太奇的微观层次:镜头间的衔接关系

蒙太奇:事物在建筑学上的相互组织结构形式

蒙太奇:镜头组织形式

相邻镜头的组接

一、动作剪辑点:进行蒙太奇处理的基本方式

上下镜头的衔接依据:上下镜头间有动作承接关系

剪辑点:将要开始而没开始时

剪辑的基本要求:动作的开始/结束 动作的出现/消失(入画>出画)

动作剪辑点依据信息量的多少组合起来的若干动作(例如:举手不剪,向右看的时候剪进去)

镜头剪辑依据:重要动作中间停顿点/转折点

二、情绪剪辑点

情绪剪辑点依据:情绪的宣泄

情绪剪辑点照顾的是情绪,而不是信息量

留白:宣泄情绪

并不像动作剪辑点那样,非要有动作的开始才剪进去(例:记者问贫困孩童想去大城市吗,孩童揉了一会衣角说其实这里也挺好,如果以动作剪辑点要求,就没有揉衣角这个镜头,会造成孩童真的觉得现在的情况挺好的感受),而是以情绪为主

情感长度(说话前后留的余地,是情绪的需要而不是信息的需要)

三、节奏剪辑点

相应等长的镜头进行罗列(如:3s 3s 3s)

节奏剪辑点:剪辑的节奏起伏形成叙述的起伏关系

节奏的重点来自于节奏的变化(3s 3s 3s 5s)

有规律性是前提,变化是根本,变化:信息量/镜头剪辑率

微观蒙太奇的剪辑依据:动作,情绪,节奏

9.3中观蒙太奇:段落间的衔接关系

中观蒙太奇——转场

分为特效转场和无特效转场

全面示例《疯狂的石头》

1.出画入画转场(《疯石》人物出画看车)

通过主人公走进或走出画面形成场景间的转换

2.两级镜头转场(《疯石》保安队长缺钱,转钱特写)

通过镜头景别的两极来构成转场因素

大特写特写转场

大远景一空镜转场

特写转场,与前面场景有天然的时空阻断关系

3.遮挡转场

遮挡转场=挡黑转场(《疯石》微波炉黑)

4.相似体转场(《疯石》开车门接开后备箱动作、红色感应灯接红色隧道,无技巧实现特效)

用上下镜头动作细节的相似性,完成上下间的转接关系

5.承接转场(《疯石》开车门接开后备箱动势)

上一个镜头动作/内容,构成下一个动作/内容的结果理由

6.声音转场(《疯石》收银机声音)

将后一个场景的声音前置到前一个场景中

7.运动镜头转场(《疯石》穿过隧道)

跟随被摄主体的运动从一个场景到另一个场景

无技巧转场重点;忘记转场因素,不要发现转场的痕迹

注意:

1.慎用黑场

2.注意前期拍摄 (结构性镜头的积累,不只是拍信息量镜头)

9.4宏观蒙太奇(结构蒙太奇):整个片子的谋篇布局

一、叙事蒙太奇:提供信息为叙事服务

1.平行蒙太奇

平行蒙太奇基本要求:结构安排时,片中不只一个人物

2.交叉蒙太奇

需要在某时某刻形成两条线索之间的结合

格里菲斯《一个国家的诞生》最后一分钟营救

中国版经典案例:“刀下留人”

通过两条线索平行,实现两条线索交叉有效组织叙事内容

3.复现式蒙太奇

复现式蒙太奇中:现实与历史的穿插

物品>历史>物品

4.叫板式蒙太奇

叫板式蒙太奇-声音蒙太奇

两个叙事间,通过声音形成线索的穿插、呼应

(例:小鬼子问是谁打的我们,镜头直接切八路军回应他“是我们嘎子干的”,两者不在同个时空,进行跳接)

二、表意蒙太奇:情绪营造或者观点表达

1.隐喻蒙太奇

借此物比喻彼物

2.对比蒙太奇

两个差异大的事物或场景进行穿插,形成一种观点上的呈现

3.积累蒙太奇

一个细节的反复出现,强调这一细节产生的意义的理解

通过对细节的反复组织,形成的一种情绪

形成的情绪更重要

4.心理蒙太奇:表现人的内心状态

传统心理表达手法:旁白

心理蒙太奇手法:画面

心理蒙太奇;借原本不能被呈现的景象来表达人物内心

叙事蒙太奇是基础,表意蒙太奇以叙事蒙太奇为基础上的观点或情绪的宣发

10.1有限的场景 无限的可能

一、场景的存在和种类

1.内景

好处:不受自然光的控制

坏处:空间有限

2.外景

(1) 自然外景

(2)人工场地场景

利:有自然景物

壁:受天气影响较大

3.实景

内景/外景

利:更具生活化

弊:受光线影响较大

4.特技的合成景

5.计算机模拟景

二、场景的选择

时空的建构:时间,空间

确定所在场景

综合考虑的因素

主体,陪体,群体,单人,大众

景别、构图、拍摄距离、场地要求、角度、色彩、光线、形态

三、场景对影片的影响

1.场景决定影片的风格

2.场景对人物的塑造

3.场景是影片/片场信息的基础

4.场景决定时空的呈现,场景的长短决定效果

场景和时空有什么区别?

场景:具体的,具象的,实际拍摄产生的

时空:由创作者建立的,跟我们的观众者之间共同达成了一种空间效果

抽象的,心理的,感触性的

10.2&10.3空镜空不空

一、《电影艺术辞典》空镜头的定义

二、空镜头的划分

按视角划分:1.主观空镜头(人眼/心理上被渲染的景物),多用于恐怖片;2.客观空镜头(第三者/旁观者的视角)

按内容划分1.风景空镜头,写景;2.细节空镜头,写物

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空镜头的使用

1.交代环境/背景/时空

2,压缩时空

3.过渡转场(借景抒情/以物为主,以景陪衬)

4.控制节奏

四、空镜头组合的作用

1.时间的变化

2.舒缓紧张情绪

3.内外结合的节奏

4.为后续铺垫

5.渲染情绪

6.烘托气氛

7.营造意境

8.符号化表达方式

10.4我们的时间(上)

一、影视时间的特点

1.时空必相连

2.时间由心出发

3.时间很活泼

二、影视时间感知形式的方法

1.放映时间

2.叙述时间(最后一分钟技巧)

3.观赏心理的时间

三、时间的长度

1.等长时间

2.省略时间(剪切镜头、字幕、空镜、特技镜头、声音叙述)

3.放大时间(拉长、固定、静止:反复切换、插入辅助、镜头升格、定格)

10.5&10.6我们的时间(中)&(下)

一、时间的处理

1.回到现在时刻

现实时间:单向、不可逆的、无法控制、无法改造;电影时间:可以改变

影视时间的基本时态:现在时态

2.重构总在省略之后

省略(控制节奏,营造想象)

重构(增加戏剧性,控制时间)

示例《偷天陷阱》

3.引导你去回忆

相似物体/相似环境/相似声音

4.细节引出闪现

5.寻找关联

6.时空的交织

10.7我们要布光(上)

林格伦:影像三要素:被摄对象的运动、摄影机的运动、照明

波布克:影像三要素:胶片、构图、照明

布光考虑因素

1.在时空架构上的布光:

用色温区分空间

用光效丰富情感

用亮暗辅助叙事

示例:《沉默的羔羊》野牛比尔,明亮到阴影到亮暗不定

用情绪串联空间

用段落结构时空顺序

示例《末代皇帝》现实时空+插入时空(倒叙式、套层式)

现实时空:自然光为主,影调反差大

插入时空:戏剧光效,室内多光比小/暖调多,影调阴沉

10.8我们要布光(下)

一、取景时的思考

布光和场景的结合,内景外景自然景人工景,结合历史资料,大致机位,镜头的使用确定

二、订光意味着开始

订光(实施曝光控制的手段)

订光步骤:确定标准中灰亮度、合理排布景物亮度

订光要注意亮度关系

画面亮设计方法:窗纱、凡士林、雾气、贴柔光纸

画面暗不是死黑:光线设计,补光变色

三、记得控制光比

四、影调的选择

五、氛围的衔接

画面内容、镜头运动

小景别布光以大景别氛围为准

10.9&10.10 动作片的门道1&2

动作电影拍摄内容

动作/动势/情感/情境/节奏

一、迅速来到你面前

极推、快推、迅速推

zoom in:变焦距、主体变大、环境缩小

Dolly in:手提拍摄、推轨拍摄

重要人物闪亮登场、展现主观视角、凸显动作状态、表现动势效果、表现击中状态

二、走出你的世界

zoom out:变焦距、主体变小、环境放大

Dolly out:手提拍摄、推轨拍摄

三、伴你同行

追随拍摄:侧面横向、伴随式、跟拍

作用:体现爆发力和速度感、展现激烈程度

窍门:保障同步运动(焦点准确)、寻找前景物体

四、围绕你身边

绕摄,起势段落

作用:树立高大形象、代表主观视角、放大时间效果

子弹时间表现方式:前期设备摆放、后期制作(每个画面保留1-2帧)、绿屏抠像

10.11 动作片的门道3

一、摇镜头

作用:

1表现环境面貌

2展现人物运动轨迹

3构架人景情的关联

类型:水平摇、垂直摇、变奏摇

二、追逐戏

技巧:机位要丰富(多角度、多机位、多次)、设备要多样、设计辅助信息、棚内抠像

拍摄限制:场景、空间、机位安置

摄影设备多样化:大型设备(特级摄影专用平台、特殊摇臂、飞行器)、小型设备(GOPRO、车载稳定器、小/车载斯坦尼康)

三、长镜头

10.12 动作片的门道4

一、简单明了的两极镜头

全景特写交替,节奏感极强

叙事性

节奏变化:全特、特全、全特特

二、回到初始点

动作片重要因素:叙事顺序、叙事内容、叙事节奏、动作设计、动作步骤、动作节奏

镜头组接脉络

“哪来哪去”法

三、动动结合

1.内部动+动:镜头固定、人物不断运动

2.外部动+动:运动镜头+运动镜头

3.内部动+外部动

10.13 影视需要有节奏1

一、简单明了的两极镜头

全景特写交替,节奏感极强

叙事性

节奏变化:全特、特全、全特特

二、回到初始点

动作片重要因素:叙事顺序、叙事内容、叙事节奏、动作设计、动作步骤、动作节奏

镜头组接脉络

“哪来哪去”法

三、动动结合

1.内部动+动:镜头固定、人物不断运动

2.外部动+动:运动镜头+运动镜头

3.内部动+外部动

10.14&10.15 影视需要有节奏2&3

节奏:控制作品风格的手段

内部节奏+外部节奏

一、与叙事相关的因素

故事密度(前后关联、细节埋伏、悬念设置)

叙事结构(张弛有度)

情绪张力

二、与影像造型相关的因素

1.镜头的长度

长镜头的缓慢压抑、短/闪现镜头的冲动活泼易成悲剧

2.景别

全景/远景:节奏舒缓

近景/特写:强冲击力

中景:叙事景别

3.镜头运动

不同的运动速度/形式产生不同的节奏感

4.色彩

色彩对比/变化

5.光影

对光线的控制引导注意力

光线的明暗变化加强节奏变化

10.16&10.17 影视需要有节奏4&5

提起节奏

示例《石破天惊》,序曲节奏缓慢的原因:没有明显矛盾冲突、视听双轨节奏的变化、音乐烘托

后期加速处理是一种假节奏

节奏来源:事情本身的节奏、观众的收视心理/习惯

《石破天惊》毒气弹分析节奏技巧

1.化简为繁(简单杀人镜头用6个分切镜头体现)

2.化繁为简

3.镜头内外节奏结合

4.快慢相间

5.丰富信息量

10.18-21 不能忽视的声音

声音的分类:

创作主体/方式

一、人声分类

1.对白(凝练而不失真)

2.独白

形式:以自我为交流对象、对剧中其他人物、对镜头/观众;

作用:参与感、情感的渗透、主观性、发表评论

3.旁白

形式:第一人称的自述、第三人称的介绍/议论/评说;

特点:凝练、与画面相辅相成、自成一体

人声设计需要注意:

1.个人/公众兴趣协调

2.真和秀

3.深和浅

二、音乐

作用1.渲染环境氛围2.表现特殊艺术性(时代/民族/地域)3.深化主题

划分:1.现实性音乐2.功能性音乐

音画结合关系:1.音画同步2.音画平行3.音画逆行4.音画游离5.音画对位

三、音响

1.动作音响

2.自然音响

3.背景音响

4.机械音响

5.特殊音响

有音源、无音源

四、声音特性与影片节奏

1.声音的速度2.声音的强度3.声音的音色4.声音的空间感

五、声音各元素之间融合转换

利用语言、音乐、音响互为模仿、相互转换

1.音乐音响化/音响音乐化

2.语言音乐化

六、声音有视角

七、声音的悬念

10.22&23 影调有层次(上下)

一、影调是什么

轮廓、造型、设计、气氛、层次、情绪、主题、质感

彩色影调、黑白影调

二、影调的分类

1.明暗比例划分

(1)高调(明度高、画面通透、明暗反差小)

注意事项:1.采用亮背景前的亮景物

2.散射光居多

3.用黑色或暗色物体对比

(2)低调(明度低、压抑、沉闷、紧张、恐怖、悬疑)

注意事项:1.多用暗色、深色背景

2.侧逆、斜侧、侧逆光居多

3.利用剪影/半剪影/投影

4.主体选择白色或浅色

2.阶调反差划分

(1)硬调

明暗色彩对比强烈,反差大,过渡少

多采用侧光、侧逆光、斜侧光、逆光、顶光、角光

粗犷型

(2)软调

明暗色彩对比柔和,反差低,层次不明显

散射光,减少投影

细腻型

(3)中间调

表现影调明暗关系

表现影调明暗反差

注意事项1.均匀布光

2.反差小、色温稳、光线柔

3.避免强烈对比

三、熟悉影调背后的因素

1.善用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