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的底片》这首旷世神曲,大家戴上手里品质最佳的耳机,闭上眼睛,靠着椅背细细聆听。这首歌编曲相对没有专辑里其它歌复杂,但细节依然丰富。单论歌词,有点像李商隐的《锦瑟》,只要中文水平不差,读完模模糊糊似乎明白,细解起来却很没有头绪。
解析《未来的底片》很难,因为缺乏基准和参照,意象模糊而多义。所谓缺乏基准,就是这首歌没有聊斋文本语境可以对应;所谓缺乏参照,就是这首歌也不像专辑其他歌曲频繁使用约定俗成的典故。借用索绪尔符号学的说法,文字是语言符号,包含能指和所指。笔下的文字是能指,文字的意象是所指。索绪尔认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没有必然性。玫瑰花可以表达爱,也可以代表刺的伤痛。脱离约定俗成和适当语境,意象就不具有特定性。
不仅如此,刀郎还创新了大量的词汇以表达独特的意象。这些全新的意象如何去解释更难有一致性。而且我感觉这首歌是刀郎在挑战自己的创作极限,在脱离传统框架和语境下,歌词写作能达到怎样的高度。如果你还对刀郎的文学能力有所怀疑的话,建议品一品这首歌。好在《未来的底片》采用了大量的同义反复,有时一个词反复用,有时用不同的词组表达相似的意思。这给我们带来了些许的方便,也是解析本歌的突破点之一。
《未来的底片》开场和《序曲》开场曲调一样,《序曲》里婴儿诞生的啼哭则变成了雷声。前两句唱念采用蒙古说书调,不仅在文本上给全歌定了性,在音乐上也把听众带入高旷的天空和原野间。开头的闷雷仿佛说书人的一声惊堂木,一部人类恢弘的史诗娓娓道来。
昨日犹似羽衣舞 今朝北邙狐兔窟
(现代人心心念念的大唐盛世持续了一百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戛然而止。在盛唐步入最后十年之际,河西节度使给唐玄宗李隆基献上来自天竺的婆罗门曲,经玄宗改编后成了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曲”,为唐代乐舞的巅峰之作。后世将“羽衣舞”视为盛唐的象征。很快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盛唐气象随即烟消云散。
“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洛阳北有邙山,历史上是洛阳居民的墓地。张载《七哀诗》写,“北芒何垒垒,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狐兔窟其中,芜秽不复扫。”昔日皇家陵寝,今朝已成北邙荒冢,破败不堪,变成狐狸和兔子芜秽的窝。
两句话,写历史由盛转衰。歌名是“未来的底片”,那么这张底片上就印着四个大字“盛极而衰”。
当然,这两句话并非对后文繁杂内容的概括,歌词主题并不局限于盛衰循环。我们从宽泛的角度去理解这两句词对全篇的意义,它不是全篇的总结,只是说书的铺垫,建立一种史诗般的厚重感。)
当天空依旧愁云山雨欲来
岩洞里阴冷潮湿没有火的照应
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日子里
狐狸还只是无法对映的光景
(“岩洞”概念离不开柏拉图《理想国》写的“洞穴寓言”。人类自出生就被锁定在地下洞穴,对他们而言,真实存在的东西只有火光把身后物体映射在岩壁上的影子。久而久之他们还会发展出关于光影的学问。当某个囚徒被释放转身离开洞穴,被迫正视光明,他会在强光刺激下十分痛苦,产生错乱幻觉,并想退回到洞壁上的真实中。当他被强制离开洞穴来到地面,逐渐适应现实的真实,他会暗自庆幸并且为曾经的同伴感到遗憾。如果他又回到洞穴,就得在黑暗的环境下生活并且接受那些虚假的认识。如果有一个解读影子意义的比赛,他就玩不过同伴,变成异类。其他囚犯会嘲笑他,认为走出去是个愚蠢的想法,严重情况下甚至会杀死他。
记住这个寓言,会对理解歌曲有很大帮助。在柏拉图的岩洞里,火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牢房就是那个光明世界,火光就是太阳。”在刀郎的岩洞里,阴冷潮湿,没有火。所以歌曲的岩洞并非完全的柏拉图岩洞。洞穴寓言是为了说明哲学的目的是实现从物质世界(感官的岩洞)到理念世界(本体的存在)的升华。柏拉图告诉我们,物质世界寻找不到真实,理念世界(异托邦)才是我们升华(解脱)的所在。所以刀郎在专辑介绍中说“于虚拟的异托邦中完成内心的自我重构”。在传统文化概念中,南柯一梦的幻境,负担了警醒世人的任务。蒲松龄等人反复撰写告诫我们那是虚幻,人的解脱(升华)在于清心寡欲求佛问道。但刀郎发掘了更深一层意思,幻境是理念世界,是本体的存在,梦是重要的异托邦。就像人在镜子中才能看清衣冠正不正,我们于幻境的异托邦中才能完成自我重构。
“对映”是一个很重要的词,指具有镜像关系的一对物体。比如你和镜子里的你互为镜像,是对映的关系。人会把在镜子中看到的幻象视为真实的自己,这是我们在《画壁》中讨论过的概念。
“光景”在这里不是指风光景像。《楚辞·九章·悲回风》说“借光景以往来兮,施黄棘之枉策。”光景指日月之光。刀郎在本歌曲中玩了很多文字游戏,这里只是开始。
“对映的光景”指柏拉图寓言里,火光把物体映在墙面上影影绰绰晃动的虚幻景像。因为刀郎的岩洞里“没有火的照应”,狐狸也没有办法看到光的景像。这句话暗指狐狸就是那个被释放的囚徒,已经离开岩壁,要望向岩洞外部。狐狸被释放到大地上,是寓言里唯一经历过真实和虚幻,在异托邦中完成了重构的主体。
当然,狐狸的意象远不止于此。传说大禹的妻子涂山氏出自九尾白狐族。涂山生启,建立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启民族数千年丝缕不断的传承。《聊斋·青凤》还写了涂山氏后人狐妖青凤。所以岩洞狐狸又有远古人类历史发端的意象。聊斋描写的狐女热衷于主动摆脱禁锢、追求幸福,可类比柏拉图岩洞被释放的囚徒。在传统文化中,狐狸还能预言灾难,《史记·陈涉世家》写陈胜吴广搞事,“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歌词后面的“预言”即有此意。狐狸可以活上千年,成妖成仙,在人界妖界自由来回,现实和幻境对狐狸不构成障碍,反而是它逍遥之所在。在本歌曲中,狐狸就在时空和历史中来回穿梭。当然,狐狸在追求进步过程中还会被雷劈。《聊斋·娇娜》就写娇娜一家有雷霆之劫,“霹雳一声,摆簸山岳;急雨狂风,老树为拔。”这个雷声,也许就是本歌曲开头的雷声。在传统文化中,狐狸只有挺过了雷劈才能修炼得道,也才能重构自我。在本歌曲中四次出现“狐狸”,其意象有关联但并不相同。随着歌词的推移,狐狸也在变幻着意象。
这首歌整体格调低沉厚重,背景始终贯穿的是808鼓的beat,咚咚咚听起来像心跳的声音,渲染一种紧张、危险、深沉的氛围。歌曲在一声很压抑的闷雷中开场,这里接着用歌词“愁云山雨欲来”继续烘托气氛,用《娇娜》的话就是“阴云昼暝,昏黑如䃜”。这一段,刀郎用四句歌词营造了电影般的画面感。天空闷雷阵阵,愁云惨淡,山雨欲来,狐狸在阴冷潮湿的岩洞里,缓缓起身望向外面,看见人类从远古走来。)
所有的需要都只是身体的需要
意义仅仅是孤简的风干的粮草
走过了蛮荒的高原去往成熟的麦田
这世界我们来去轮转像一个圈套
就在这反复不倦的身体里面
一片片预言一把把刀镰
不停地劈开人群预定的交换
(“孤简”这个词是刀郎生造的,不可解。比较贴近的理解是,“孤”就是孤独。“简”本意就是竹简,后来有简选、挑选的意思,如中学背过的《核舟记》,“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孤简”的意思,就是独自挑选。
“风干的粮草”指古代行军打仗远行出门,风干的食物便于携带和保存。本句用“仅仅”,代表“意义”并没有“身体的需要”重要。人有鸡鱼蔬果,对干粮就没啥兴趣,生活安逸舒适就不会想那些扯淡的意义。只有在颠沛流离困顿不堪中,才会啃干粮,并遥望苍穹反复思考人生的意义。
“意义”是很重要的哲学话题,刀郎这里的理解近似萨特的哲学。萨特说,“孤独是人类属性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特征,它是被一种存在于人们“找到生命意义的需要”和“对人世本质的虚无的觉察”之间的矛盾所激发的。” 生活是无意义的,人的一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人们的选择才让生活有了意义。刀郎说,意义是我们独自挑选的带着上路的干粮而已。
要注意的是,歌词里的“意义”一词出现了三次,代表的意象更广,它与“身体的需要”对立,可以泛指非物质层面的东西,比如精神、思想、观念等等。
第一二句话意思就是,人们所有的需要都只是现实的身体物质需求,声色犬马千古事,吃喝拉撒古今同。意义只是生活的副产品。
“走过了蛮荒的高原去往成熟的麦田”,一般理解为人们离开蒙昧时代,从原始社会进入农耕时代。但这句话同时有第二层意思。“粮草”、“麦田”以及后面的“麦地”,是同义反复。前面说了意义是风干的粮草,麦田和麦地就不单指物质收获,也有象征精神世界。值得一提的是,后面歌词写麦地的石狮守护老爷的厚道,“厚道”也是一种价值观。这句话的第二层意思就是,人类从原始蒙昧中走出来,开始拥有了各种观念和意义,构建想象的共同体。
这里把“预言”这个词先说一下。预言是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测,宗教里面也代表神灵传达的讯息。在歌曲中出现了两次,可以泛指为人类对未来的想象。美国学者安德森说民族其实是一个想像的共同体,这个概念在赫拉利的《人类简史》中发扬光大。他认为人类历史先后有认知变革、农业变革和科技变革。认知变革就是人类开始想象不存在的东西,创造出语言来互相交流,产生更广泛的认同感,协调成一个庞大的共同体,突破生物学的群体数量极限。这让人类变得强大,加快了人类的演化。所以人类拥有观念和意义事关重大,“预言”就是认知变革中构建想象共同体至关重要的一环。
人类从蛮荒中进入农业时代。但赫拉利认为,农业变革的真正本质却是让更多的人以更糟糕的状况活下去。在戴蒙德著作中直接表述为,产生病菌、枪炮和钢铁的终极原因是粮食生产。远古人类采集只需每天工作2-4小时就足够养活家人。而农耕把人类固定在一小块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远比采集艰辛,带来更多疾病,产生更多纷争。直到20世纪中叶,很多人一生的足迹都没有离开过出生的村庄,在小圈圈里打转。农业变革也加剧了等级的分化和内部的不平等,带来战争和罪恶。所以赫拉利认为,农业变革给人们带来的不是进步,而是倒退。这就是下一句歌词,“这世界我们来去轮转像一个圈套”。
后面三行是一句话,预言和刀镰劈开交换,解释如何轮转。
“反复不倦的身体”指人们重复着同样的事情。这里又有几个同义反复词,“反复不倦”、“来回轮转”,后文还有“反复的耕耘”、“反复叙事”、“循环”。所有的反复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圈套,“圈套”也就是后文的“年轮”。年轮是树对时间的记忆,一圈一圈套在一起。这些词都表达了大致相似的意思,历史在不停的循环,人类在不停的反复,照应了标题《未来的底片》。
“一片片预言“也是人类编造的一个个谎言,比如朝代更替时出现的那些口号,通过谶语形式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刀镰”是改朝换代的一把把工具,比喻现实的战争和暴力。刀镰和镰刀没有区别,只不过刀镰唱着顺口、押韵。
“预定的交换”和后文“交换的全都是模板的样式”也是同义反复。人类的发展带来分工,交换是整个社会再生产重要一部分,所以“预定的交换”指人类社会预先确定好的、正常的社会秩序。不停劈开,指社会运行不停地被打乱,即所谓“治乱循环”。
整段话的意思是,人类总是只为满足物质需求,意义仅仅是可有可无附带的东西。农业变革带来的物质的改善,对人类却是一个倒退。历史就像一个轮转的圈套,那些不倦的人们,在虚假的预言和现实的战争里面不停地把社会摧毁又重建。)
西风飒飒依旧冷 潭水时而清澈时而浑
在梦里贡献着一列列愉悦单据的人们
把镜中的月水中的花 墙上的遗志笔下的七魄三魂
打印成点阵清晰黑白分明的年轮
(“西风飒飒”点出时间是秋天,呼应“成熟的麦田”;“依旧冷”呼应开头“阴冷潮湿”,继续维持歌词营造的氛围。潭水清澈,搅动就会变浑浊。五代词人冯延巳写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刀郎说,西风飒飒,吹浑了一潭秋水。古人用海晏河清比喻天下太平,所以“潭水时而清澈时而浑”又是对上一段治乱循环发出的感叹,这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后三行可缩写为一句话,人们把xx打印成年轮。
“在梦里”表示在南柯梦里尽享荣华富贵的人们。单据是交换的凭证。根据上一段“预定的交换”的理解,“愉悦单据的人们”就是在社会交换中的既得利益者。
“镜中的月”和“水中的花”都是虚幻的。墙上的遗志是死人的,笔下的七魄三魂也是死人的。道家说人身上有三魂七魄,七魄存在于物质中,人死后就湮灭了。三魂存在于精神中,死后则各归各路,去往天界地府和墓地三个地方。人死了,话留下来;魄湮灭了,魂还在,这两个词都代表那些历史上消失却还影响着我们的东西,比如故事、观念、思想、文字等等。就是这些虚无缥缈幻境一样的东西,被打印在年轮中。已经灭失消亡的,却依然阴魂不散影响着未来,构成未来的底片。
“打印”等于印刷。印刷价值重大,让可能难以或根本无法彼此交流的人们,通过纸张文字中介,变得能够相互理解,扩大了人类想象的共同体。
“年轮”代表时间,一环代表一年。年轮也是历史的记载,科学家可以通过阅读年轮去了解过去的状况。点阵清晰黑白分明,就是印刷的状态。年轮同时又是一圈一圈的,像一个个圈套。阅读年轮,就是数圈圈的无尽循环。
后三行的意思就是,在黄粱美梦里愉悦的人们,把那些镜花水月的虚幻美好和死去历史的经验,印刷在年轮上成为未来的底片。这种虚构的美好让我们误以为人类在不停的发展进步,但其本质就像年轮一样,年复一年,重复着圈套。
人生没有意义,历史记录着虚幻,谎言和战争把这个社会不停地撕裂和循环,人类创造了一个颠倒混乱的世界。这就是上面这两段话大体主表达的内容。)
在村头金黄的麦地雄伟的石狮 守护老爷的厚道
一对对锄头在反复地耕耘里 换成了枪炮
狐狸已经出现在地主家的书简 吞尽了狼烟
逍遥地在穹顶大地留白间 写下这一道一道的符号
(“金黄的麦地”照应上文“成熟的麦田”,有物质财富和精神世界两层意思。
村头的石狮,不仅守护者老爷的财产,也守护着老爷的价值观。“老爷”、“地主”和上文“梦里愉悦的人们”是同义反复。历史由这些醉生梦死的老爷们的厚道来叙事,在一代代传递着重复的价值观。
“一对对锄头在反复地耕耘”,说的是农业社会漫长而停滞的发展历史。“换成了枪炮”,暗示人类开启工业时代,生产力突飞猛进,社会日新月异。
这时候狐狸再次出现。“书简”是人类记录历史的脉络。“地主家的书简”,和“老爷的厚道”照应,用一个易于理解的词就是“官修史书”,统治者利用掌握的话语权,规范着社会的意识形态和历史叙事。狐狸的意象在前文已经阐述,在这里可以简单理解为“觉醒者”。“狐狸已经出现在地主家的书简”,是觉醒者出现,改变了历史上主导的丛林法则意识形态,引导人类通过国际协约来规范彼此关系。这里时间来到了二战以后,国际关系重新建构,形成了大量现代人习以为常的国际观念。狼烟比喻战争。“吞尽了狼烟”,暗指二战后再也没有全球性大规模的战争了。
“逍遥”出自《庄子·逍遥游》,指个体精神解放的最高层次,即无矛盾地生存于世界之中。和后文“无为的生存”是一个意思。“穹顶大地留白间”,是天空和大地的留白空间,既在人世间,又不同于人世间,像一个人世间的幻境。这句话改头换面在后文再次出现,就是“意义的幻境”。“符号”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分别是“这一道一道的符号”和“未来的符号”。符号用来表达和传递意义。
后两句写的是,狐狸带来了新的世界秩序和和平,在人间幻境中写下一道道符号,向人类传递精神世界解放的意义。
前两段描述人类的历史,在反复说明一个道理。人类发展最重要的不是农业和工业带来的物质进步。农业变革带来阶级分化和治乱循环,工业变革带来枪炮和全球战争。只有认知的进步,让我们构建了想象的共同体,带给我们世界的和平,也即对精神世界意义的探寻才是重要的。不要迷恋解读岩洞里面火光的影子,走出物质世界的束缚,在理念世界实现升华。)
城邦的狐狸在桃欢柳笑
意义的幻境来自未来的妖
重现在虚拟的一零一零一零幺
历史照着镜子 成长在反复叙事
预言在屏幕里交换的全都是模板的样式
在霓虹闪烁的高楼循环的快感 滋养未来的符号
灵魂在重启的账户的路径里 不停地哀嚎
狐狸还在祷告 在止于黑的拂晓昼夜地舞蹈
追逐使无为的生存变得需要
在意义里无谓地骄傲
在止于黑的拂晓
(最后一段把前面的意象全都堆叠在一起,大量词汇都在这里重新出现,比如“意义”、“交换”、“符号”等等,还有些改头换面出现,比如“轮转”、“循环”、“反复”、“重启”等。所以最后一段歌词既是对前面的呼应,也是一个总结,是歌曲的高潮部分。
一般我们用“桃红柳绿”形容艳丽的春景,用“桃夭柳媚”形容女子年轻貌美。“桃欢柳笑”四个字又是刀郎原创。这句话传递的意象可能来自“城中桃李”。刘禹锡《杨柳词》:“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城里的桃李花艳丽但娇弱,很快就凋谢了,表示好景不长久。《人类简史》说,科技时代的进步,人类所拥有的力量空前强大,人类也无比自信。这里第一句就讽刺自大的人类。城邦的狐狸在桃欢柳笑,暗喻人类以为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其实和平的年代隐藏着崩溃的危机。这个狐狸不指代启蒙者,而是指代被启蒙后,自以为获得了空前力量的人们。
“意义的幻境来自未来的妖重现在虚拟的一零一零一零幺”,这是一句话。 “妖”是“狐狸”的同义反复。上文说狐狸在人间幻境中写下符号向人类传递意义,那是过去的妖和过去的符号,这一段用“未来的妖”和“未来的符号”与之照应。虚拟的互联网是现代文明最真实幻境的代表,是一个完全的异托邦。这句话的意思是,现代文明急速发展让自大的人类不是从历史,而是从未来寻找答案,相信科技发展会解决一切问题,现在只需要桃欢柳笑。暗指人们已经抛弃了启蒙者带来的意义,沉浸在现代文明构造的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
历史在照着镜子,按照镜像不停复制。成长在反复叙事,说的都是同样的故事。人类在不断的认知革新中获得新生,又在不断的物质发展中沉沦。
“交换的全都是模板的样式“照应上文”预定的交换“。“在屏幕里”照应“1010101”,都指互联网科技。这句话改写一下就是,预言按照预定的交换,和上文“预言劈开预定的交换”呼应。上一句谈人们通过预言和战争来改变世界获得好处。这一句说和平时代,人们抛弃了战争,通过预言来获得交换的利益。手段不同,本质不变,全是“模板的样式”。
霓虹闪烁的高楼代表现代城市科技文明,“循环的快感”和“一列列愉悦单据”表达一个意思。“未来的符号”照应“未来的妖”。即便狐狸能重现在虚拟世界传递未来重要的意义,也被现代文明里的人们用快感来滋养,暗指人们还是沉溺于文明发展带来的愉悦无法自拔。互联网时代文化精神的枯萎,套用一个词就是“娱乐至死”。
“灵魂”照应前面的“三魂七魄”。“账户”是各种网站app登录的账号,也是我们在互联网上的代码。这句话是说我们在互联网上不停的注册账号,不停的注销账号,不停的重生又不停的死去。“哀嚎”暗指我们都是互联网的囚徒,被现代科技文明囚禁,并没有获得解放和快乐。
赫拉利对于人类发展到现在,比以前快乐还是痛苦了,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我们对周遭的动物和生态系统掀起一场灾难,只为了寻求自己的舒适和娱乐,但从来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人类简史》最后这段话,可以作为刀郎这几句歌词的总结。
“拂晓”就是天将晓而尚暗之时段。这一句明明讲拂晓,又说狐狸昼夜的舞蹈。所以“在止于黑的拂晓”并不是指真正的时间,而是暗示人类始终停留在黑暗时代。来自未来的狐狸,为人类昼夜的舞蹈,又跳又祷告。我们可以想起《珠儿》里,狐狸做法,在为人类寻找东岳大帝。
下一句“追逐”是指追求无尽“身体的需要”,追求“霓虹闪烁的循环的快感”。“无为的生存”,“无谓的骄傲”,刀郎继续在和我们玩文字游戏。无为是中国哲学概念,道家的无为就是顺其自然,不要去干预它,与自然有关。在佛家中,无为与涅槃和解脱有关。“无为的生存”就是放下自我的蝇营狗苟般的追求,寻找解脱后的生存,就是上文的“逍遥”。这一句意思是,在我们贪得无厌的的时候,更需要去思考人生和真理,探寻生命本真的意义。
“在意义里无谓的骄傲”这句话没头没尾,很难明白表达的什么。“无谓”是没有意义和价值。“无谓的骄傲”,我理解为狄奥根尼的骄傲。狄奥根尼是古希腊犬儒主义代表人物,主张清心寡欲,鄙弃俗世的荣华富贵,回归自然。狄奥根尼同时是一个激烈的社会批评家,立志要揭穿世间的一切伪善,热烈地追求真正的德行,追求从物欲之下解放出来的心灵自由。某天亚历山大国王来看狄奥根尼,问他想要什么恩赐。狄奥根尼回答说:“只要你别挡住我的太阳。这就是狄奥根尼的骄傲,是放弃了物质的追求,在精神上获得了解放的骄傲。因为这个骄傲并不会带来任何的价值,不会有现实的利益,所以是“无谓的骄傲”。
在止于黑的拂晓,黎明快要来了,音乐循环预示这新的历史的开始。人类是停留在黑暗边缘,还是进入全新的时代呢,谁也不知道,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也没有给我们答案。也许只是复制底片,进入又一轮的循环吧。)
解析完,《未来的底片》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借用歌词三句话,历史在照着镜子,灵魂在不停哀嚎,狐狸还在祷告。人类对发展反复无尽的追求,无法摆脱历史悲苦的循环,历史和未来的先知们为人类而祷告,在异托之邦发现真正的意义。在歌曲中两层意思交替出现。人类在进步,物质在积累,科技在发展,制度也在演进,我们有着桃欢柳笑的现代生活。但另一个层面上,发展并没有带来幸福的增长,反而可能更加痛苦。我们在高楼的霓虹灯里穿梭,真的比远古采集果实的人快乐吗?历史在这个意义上没有任何变化,未来仅仅是底片的复制。但歌曲并不没有彻底悲观虚无,刀郎叠加了柏拉图洞穴寓言和聊斋狐狸的意象,创造了一个可以在历史和未来、在幻境和现实之间穿梭的觉醒者形象。它也许是人类打破历史的循环,在黎明到来的那一刻,为我们迎来新生的希望。
后记:听完了刀郎的专辑,我很感慨。趁有时间多读点书吧,朋友们。娱乐至上,在不是一个写史诗的年代,但刀郎为我们献出了时代的史诗。十年前,刀郎没有写出这样的篇章;十年后,刀郎站在了音乐的巅峰。
一个歌者要走过多少的道路,才会仰望星空思考人类的哀怜。
一介凡俗要趟过多少的书海,才能认识历史暗流涌动的变迁;
一只狐狸要穿越多少的时空,才可以在地主家的书简中长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