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自古就有“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的说法,泡脚有很多好处且四季皆宜。脚被誉为我们人体的第二心脏,脚部的穴位和经络众多,足浴可以让各穴位和经络得到刺激,从而加速体内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增加免疫力、祛湿气、排毒。
正所谓“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想要祛除湿寒,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足浴。足浴是现代常见的一种养生方法,也是藏医特色养生疗法之一。
泡脚时局部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会加速血液流动,可舒经活络。所以大部分人会选择在冬季进行泡脚,然而夏季泡脚也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因为夏季天气炎热,是一年当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同时湿气也比较重,很容易得一些胃肠道的疾病。所以,在这个时候泡脚有非常好的散寒祛湿的功效,对于体寒的人尤为适宜。而且还能够健脾祛湿、祛除体内的湿气。
夏季足浴四个“最佳”请注意
1、最佳足浴时长:泡脚时间以10-25分钟为宜,泡到身体发热,额头温热。每天或隔天泡一次即可;老年人泡脚时间要再短一些。但是要注意的是,由于夏季温度高,泡脚的时候很容易出汗,所以过程中一定注意多喝水,补充液体的流失。泡脚结束后第一时间用干毛巾擦干,不要光着脚跑,避免水气和邪气趁机进入体内。
2、最佳足浴水位:普通足浴水位没过脚踝即可,女性可没过三阴交(足内踝高点上3寸,在胫骨后的凹陷处)。
3、最佳足浴时段:阳气不足者最好在中午,而失眠者最好在晚间睡前,饭后半小时或者过饥过饱的时候是不适合泡脚的。最佳时间为晚上九点,此时是肾经气血比较衰弱的时辰,在此时泡脚,身体热量增加后,体内血管会扩张,有利于活血,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同时,白天紧张了一天的神经,以及劳累了一天的肾脏,都可以通过泡脚得到彻底放松和充分的调节,人也会因此感到舒适,有助于入睡。
4、最佳足浴水温:足浴的水温不宜过热或过凉,一般维持在40度左右,在自身体温的基础上增加5-6°为宜。对于糖尿病患者泡脚时建议用温度计测定温度或在家人的陪护下进行,以避免烫伤。
足浴——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人们常说“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泡脚水里加点料,驱寒温肺循环好。
泡脚通经络、祛湿气,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相传公元7世纪文成公主进藏后,不适应青藏高原独特的气候及自然环境,身体虚弱,疾病缠身。藏王松赞干布四处寻医,转世活佛桑杰特地为文成公主配制"藏药五味甘露汤",不出半月,文成公主恢复健康。直到公元8世纪年,金城公主远嫁藏王,也一直坚持用“藏药五味甘露汤”来养生保健。
- 公元8世纪,宇妥·云丹贡布将收集并整理民间医疗实践记载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 公元15世纪《千万舍利子》曾有文字记载了两种不同的组方;
- 公元17世纪的《祖先口述》《蓝琉璃》等藏医典籍中明确了其五味藏药材的标准组方及功能主治,并沿用至今。
皮肤科、骨科经典用药
——五味甘露药浴颗粒。
药物组成
刺柏、烈香杜鹃、大籽蒿、麻黄、水柏枝。
功能主治
解表发汗、消炎止痛、干黄水、活血通络。用于各种皮肤病及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偏瘫,妇女产后疾病,软组织扭伤等症。
用法用量
外用。将本品1袋用适量的水溶散后倒入浴盆中,加水25~30L,保持水温约40℃,浸泡全身,或每升水中加入本品1.5g,浸泡患病部位。一日2次,每次约20分钟,浴后卧床,发保温发汗。
藏医足浴是属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藏医药浴疗法的范畴,是将脚浸泡于藏药原液中,把药物的药效通过加热作用于足底,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来缓解、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藏医特色养生疗法。
夏季足浴加点姜,以姜之力,逐寒暖身,养脾温胃
生姜属辛温解表药,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能刺激毛细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生姜泡脚能够去湿气,而人体的湿气有寒湿和湿热之分,寒湿可以用生姜泡脚来改善,生姜可以活血发汗。湿热不可使用生姜,生姜性温只会加重身体不适感。
用生姜泡脚并不是将生姜放入热水中泡一会儿,一般选用中等大小的生姜半块,先拍扁,再放入锅中加入小半锅水,用热水煮上10分钟左右,将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适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觉到烫为宜),用生姜泡脚,有温阳祛寒的作用。
夏季足浴加点椒,以椒之力,驱寒杀菌,暖身助眠
花椒是常见的厨房调味料,辛温,是最佳的驱寒之物。它能祛除里寒、扶助阳气、利气行水,花椒在中医里还有活络经脉的作用,用它来煮水泡脚,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睡眠。
另外花椒还有杀菌、消毒、止痛、止痒、消肿等功效。泡脚水里加花椒可以改善脚气,祛湿疹,对治疗脚气、脚臭、汗脚都有一定的帮助。
坚持用花椒泡脚,可以驱除五脏六腑的湿寒之气。而在三伏时节,坚持每晚用花椒泡脚,驱寒通络的功效将会加倍,并且能通血脉、调关节。有长期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和体质虚寒的患者都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和治疗的作用。
夏季足浴加点艾,以艾之力,排湿驱寒,止咳化痰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草性温、味苦、无毒,能祛寒、除湿、通经络。最好的活血补阳驱寒方法,就是用艾草煮汤,通过泡脚让体内气血循环起来。艾草能活血通络,通过足底的三阴经、三阳经,一步步疏通全身脉络,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排出寒湿之气。
用艾草泡脚还能够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泡脚的方法和生姜泡脚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脚。身体寒湿重的,每周可以用艾草泡一次脚,不宜过于频繁。
夏季足浴加点花,以红花之力,通经活血,祛淤止痛
红花能够活血通经,祛淤止痛。冬季容易发生冻疮和皮肤皴裂的人在秋季应该提前用红花泡泡脚,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取红花10-15克(大约一小撮)按之前提到的方法煮水泡脚,能够预防和改善冻疮。
如果血液循环不好,平时手脚容易发麻,或者下肢出现淤血,就可以用红花艾草一起泡脚。泡脚后,不仅能够使血液循环问题得到改善,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睡眠质量。在感冒期间用红花和艾草泡脚,还能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使用红花泡脚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促进血液循环,散瘀止痛,解乏促睡眠。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足浴养生
1、心脑血管病患者:此类人足浴时水温不宜过热,一般在40℃-45℃为最佳,时间也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即可,否则容易导致大脑和心脏供血不足,增加心脏的负担,出现头晕目眩等症状。
2、糖尿病足患者:糖尿病足患者的皮肤比较脆弱,脚部末梢神经对温度不敏感,正常人感觉很烫的水温他们却感受不到,很容易被烫伤,一旦被烫伤,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水泡,若不及时就医,都可能导致足部感染、溃烂。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泡脚时建议用温度计测定温度或在家人的陪护下进行,以避免烫伤。
3、儿童:如果孩子的脚不是很凉,就没必要泡脚。人体足弓在儿童时期逐渐形成,此时如果经常用热水泡脚,可能会导致孩子足底的韧带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长此以往会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风险。
4、静脉曲张患者:静脉曲张的主要病因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脚部温度的升高只会增加局部血流量,不能改变静脉回流的速度,反而可能加重静脉回流负担,导致曲张的静脉进一步扩张,加重下肢充血,使病情加重,所以千万不要用热水泡脚、泡腿,也不宜用热水袋暖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