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在爱的丰碑上镂字铭文
新闻中心
在爱的丰碑上镂字铭文
发布时间:2024-11-26        浏览次数:9        返回列表

    立德,立功,立言,是我国伦理思想史上“三不朽”的哲学命题。立德,即按照确立的道德准则进行自我规范;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丰功伟绩;立言,即提出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经久不废,为百世流芳之根基。拂开历史的风尘,那些能让历史铭记和载入史册的伟人、名人们,无一不是集立德、立功、立言之大成者。

在爱的丰碑上镂字铭文

  白方礼,生前是天津海河边上一个蹬三轮车的普通人。如果他的命运直线不是在他七十四岁那年来了个突然转折,也许,这个普通人一辈子都不会与立德、立功、立言这些看上去很“高大上”的词汇交集。然而,就是他七十四岁时那一念间的转折,共和国的史册上就多了一个感动中国的人物——白方礼,人间就多了一个充盈着大爱、博爱的公益精神——白方礼精神。

  人生七十古来稀。大多数人的古稀之年都会选择颐养天年,白方礼却没有,他从天津回到河北沧县白贾村老家时,看到一些孩子们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他毅然捐出了五千元助学款。现在看来,五千元并不是一个大数字,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五千元却足够在农村建一处漂亮的大房子!白方礼有钱吗?没有。这个从旧中国走过来的最底层的三轮车夫,他在第一次捐款时,一家五口还挤住在一个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而且,第一次捐款后,他不顾年迈,再去蹬三轮车挣钱支教,踏上了长达十八年的爱心长征之路。有人算过,他捐资三十五万元支教,三轮车所蹬过的里程足够绕地球十八圈!

  这样的一个老人,这样的一种精神,犹如一盏长明灯,光虽不够亮,却足以抵抗风霜,给人以温暖感。作家徐向林撰写的《白方礼,一个人的爱心长征》这部长篇报告文学,通篇就洋溢着这样的公益之光,传递着这种温暖人心的公益精神。白方礼的事迹,我们早就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传播渠道耳熟能详,可流于碎片化的阅读和视听,并不能满足我们真切地去感知白方礼精神的需求。譬如白方礼为什么就能矢志不渝地走支教之路,书中探出了白方礼精神的源头:在白方礼成长的历程中,他幼时渴望走进学堂却没钱上学,成年后吃过没有知识的亏,也接受过知识分子的帮助。因此,他对知识满怀尊崇之心,他自己虽然识字不多,但能够在艰苦的年代节衣缩食,培养了大侄子、大女儿等两个新中国成立后的早期大学生,并且供儿子和小女儿直至中专毕业,让一个贫寒之家书声琅琅。

  《白方礼,一个人的爱心长征》是一部传记体的报告文学。为不应被时代遗忘的人树碑立传,是作家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在这本书中,作者围绕新环境下的立德、立功、立言展开了叙事。白方礼已成为一座见证人间大爱的丰碑,作者无疑是用赤诚之心和精到的匠心在这座丰碑上镂字铭文。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没有塑造“高大全”的人物,而是用最真实、最接地气的细腻笔法,既记录了白方礼精神之高贵宏阔,也记录了白方礼遇到难事包括受骗上当时的那份焦急和消极的心理,而这正是这部传记的动人之处,传记中的白方礼比碎片化新闻中感知的白方礼更加真实,更加可爱,即使是天南海北与白方礼生前从没接触过的人,读了这部作品后,也能透过文字感觉到白方礼就是身边一个虽不起眼却充满正能量的老人。

  作者在写这部书稿时,用两个章节的篇幅记录了白方礼精神在中国大地上的传承与弘扬。一个白方礼与世长辞,但更多的“白方礼”依然奉献在人间。诚如央视主持人白岩松与敬一丹在《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上“致敬白方礼们”时所言:“在过去的岁月当中,像白方礼老人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白方礼这样的故事还在延续,而这样的好人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