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易达信息科技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依依
友情链接
  • 暂无链接
首页 > 新闻中心 > 利他or利己
新闻中心
利他or利己
发布时间:2024-11-27        浏览次数:12        返回列表

一天,在乘坐马车旅行时,亚伯拉罕·林肯和一位旅伴辩论人们一直困惑的问题:助人真的是利他的吗?林肯认为助人总是源于利己,然而旅伴的观点是,真正的利他主义是存在的。

利他or利己

忽然,两人被一阵小猪的叫声打断。这群小猪们掉进小河里,正在努力挣扎,试图求救。林肯让马车停下,跳出车外,跑向小河,赶快把小猪们救到岸边的安全地带。当他回来时,他的旅伴笑着说:“现在,亚伯,说说自私在这段小插曲中又起了什么作用?”

“天哪,这正是自私的本质,”林肯答道,“如果我把那些痛苦的小猪留在那里不管,我的心思整天都不会安宁。我做这些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心安理得,你不明白吗?”

那么,在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什么呢?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会帮助他人,又是什么促使着助人行为发生的呢?

我们可以先来分析一下利他行为中的一些内在原因,比如帮助者的情绪状况或个人状态。

01  内疚感会产生助人行为

从古至今,内疚感一直是一种令人痛苦的消极情绪,以至于我们总是要设法避免内疚感的产生。

内疚感的来源有很多。比如,我们的内归因方式:如果将伤害他人的行为归结为自己的过错,如果将事情不断恶化的结果归结为自己的任由不管——明明自己曾有能力挽回却最终没有,心里应该也会纠结不安很久吧……而很多时候,我们内心的道德准则也常常会诱发这种内疚情绪——好像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们“我应该怎样”,或者暗示自己“这样也许不太好”。甚至有时我们希望自己善良正直、希望可以把事情做好,但却发现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我们也会忍不住内疚——对自己的否定太让人失望,也太容易失衡了,我们只能通过调整心理准则或者外在行为来恢复平衡。

“如果我没有设法去救他们,而是袖手旁观,眼看着他们的痛苦放大,那我的内心其实已经死了,从那时起我就不再有良好的自我感觉了。”就像开头举的例子,就像这次疫情中很多医护义无反顾地申请驰援武汉,就像痊愈的患者在出院后主动捐献自己的血浆以试图帮助治疗他人……如果不是全然地沉浸在自己的抑郁和悲痛中,悲伤的人们总是敏感而乐于助人的,毕竟这可能减轻你所受痛苦的困扰,并且“使你对自己感觉良好”。至少,你知道,你已经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尝试让事情变得没那么糟糕,不是吗?

02  好心情下助人行为会增多

如果说悲伤的人有时候会格外乐于助人的话,那么快乐的人难道就不愿意吗?正好相反,好心情当然会促进好行为!

举个例子,“当你沉浸在爱情中时,你热切地想妥善对待每一个人”(P.G.Wodehouse)!或者,当你某一天突然收到了一个惊喜——比如一份期待很久的offer时,你会不会开心得想要和所有人分享这份喜悦,而这时再面对别人的求助你是不是更容易欣然答应?(调查显示,是的!)又或者,你刚收获了他人的赞赏,并与好运气不期而遇,你会不会也自然地希望将这份善意带给他人呢?世间美好环环相扣,愉悦的感觉好像也在互助之中愈加长效。

关于这一点,心理学实验揭示了一些起作用的因素:帮助行为不仅能缓解不好的心境,也能维持好的心境,而这种积极的心境又会产生积极的想法和积极的自尊,从而又导向积极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快乐的人更容易产生做好事的想法,而帮助别人又可以使我们的快乐加倍!

哪怕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也依然可以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需要之人,去给他们带来一丝慰藉。他们某个微小的变化也可以让你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也有价值的。每一份好的反馈都会成为我们心底的力量,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

这样的“成本——收益”分析似乎看起来有失身份,好似在强调人性的自私一样。其实不然,这个理论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考量,利他行为的结果都是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这并没有什么坏处。毕竟,“善有善报”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动力。

03  助人行为双方都会受益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理论,叫作社会交换理论。为什么说它有意思呢?因为这个理论其实是从报酬和代价这个看似物质化的角度来对社会交往进行分析的——也许它会给你一些启发。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我们所做的许多事源于我们对利益和成本的衡量,我们希望得到最大化的利益和付出最小化的代价——那么按照这一理论,人们在助人行为中也同样试图追求一定的收益。

事实上,从长远来看,帮助行为其实使施与者和接受者同样受益。当然,人们相互之间不仅是交换物质性的商品和金钱,而且还交换着社会性的商品——爱、服务、赞扬和地位等。比如,商人捐款给予帮助的同时也可以为企业赢得好的声誉,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好感;顺路搭载路人在为他人解决麻烦的同时也可以收获他人的感谢,甚至收获一段友谊。比如,有时候我们帮助他人,也常常能够收获一些情绪上的安慰。

当然,利他行为的解释并非只此一种。无论是基于生物学领域、主张利他行为使基因更好地延续下来的进化理论,还是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认为互惠规范和责任规范保证了社会正常运作的社会规范理论,也都有着它们的精彩之处。且尽管人们与利他行为有关的共情能力存在差异,但利他行为是否纯粹也许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些帮助的的确确起到了好的作用。它让需要帮助的人度过了难关,这是它的意义,也是它的价值。

无论利他行为背后是不是有自己的考量,我们依然感激并且敬佩助人者的勇气和付出。

作者:丁晓婕

文字审核:王雪

编辑:张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