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外卖三强鼎立局面已经形成,但去年百度外卖势头稍降,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占据主要市场。而在去年八月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后行业格局基本确定,市场份额集中度进一步加剧。“外卖三雄”局面被打破,转而形成双雄争霸的格局。尽管百度外卖自去年被饿了么收购以来,经历了高管相继出走、代理商风波以及代理商、渠道商被裁撤等多重波折,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但从数据看来,百度外卖仍是外卖订餐行业的top3。
操作系统:iOS
测试网络:WiFi+4G网络
测试版本:饿了么v7.35,美团外卖v6.4.1,百度外卖v4.15.0
4.1 品牌slogan
饿了么:饿了就要饿了么
美团外卖:美团外卖,送啥都快
4.2 目标用户
饿了么用户主要为学生,逐渐向白领群体发展。学生群体对价值更加敏感,所以饿了么更注重补贴优惠的宣传,在学生市场做促销。白领用户有稳定收入,因此比校园用户对于时间的敏感度、对于品质的的敏感度要高,对价值的敏感度没有学生高。百度外卖主打的是中高端白领市场,自然更注重强调品质。
5.1 产品功能
5.1.1 核心功能
外卖APP产品功能大同小异,核心功能都是用户选择商家(搜索或推荐)-选择菜品-下单并支付-等待配送-完成订单-评价。
①搜索
美团外卖的隐形提示文字为用户最近下单商家,满足用户可能重复下单的需要。在不同时段也可能提供当前热搜词作为隐形提示文字。
百度外卖将热门搜索进行分类,提供不同推荐搜索,但此设置的弊端是每类热门搜索都仅能列三四个词条,推荐效率低。
美团外卖除热门搜索和历史搜索外,还提供“猜你在找”条目,显示最近下单的商家,方便用户重复下单。并且美团外卖在搜索框后设置设置搜索按钮,满足不同使用习惯的用户。
到晚上,三款产品的图标都会有更换出“夜宵”图标,更精确地满足用户需求。
>> 饿了么首页从上到下依次为:推荐专区-品质优选-banner-推荐商家。其中的“品质优选”是从大品牌餐饮出发进行推荐。饿了么首页整体除了搜索框下部,并无基于用户喜好及基于历史订单的推荐。
美团外卖首页从上到下依次为:banner-优惠专区-为你优选-到店自取-附近商家。“为你优选”栏目为用户最近浏览过的商家,或与用户喜好猜测匹配的商家(比如给笔者推荐湘菜精选)。基于折扣,用户喜好及对时间有要求的用户进行推荐,首页设置更加友好。
百度外卖首页从上到下依次为:banner-推荐专区-为你甄选-附近商户/此刻最热。其中“为你甄选”栏目也是根据用户最近下单及喜好进行推荐。“此刻最热”栏目是百度外卖的特色,根据即时最多浏览人数的商家对用户进行推荐,方便用户寻找热门商家。
如上图中在饿了么和美团外卖商户信息栏中点击省略号,对百度外卖的商户进行长按,即可调出过滤功能。三款产品的筛选信息也各不相同,饿了么只提供“不喜欢”功能,将当前商户移除用户首页,百度外卖则多出“找相似”按钮,并且用红白颜色进行区分,红色按钮视觉突出,引导用户点击,供用户发现更多相似商户,进行更多选择。但个人认为百度外卖的此功能需要长按才能召出,无形之中是对用户隐藏了此功能。而美团外卖再多出“收藏”按钮,简便了用户点进商户再进行收藏的操作。同时加上了icon配合文字,优化了视觉效果,显得活泼。相较之下,稍显贴心。
如果是下午打开三款产品,饿了么和百度外卖的首页推荐商户会更新为甜品下午茶类,更加精确瞄准当前用户人群的需求。
③选择菜品
三款产品在选择菜品的步骤和界面也类似,但在细节上稍有不同。三者在选择菜品页面都分为点菜-评价-商家三个版块。
点菜
评价
>> 三款产品都设置有评价版块,供用户参考选择菜品。且三款产品都建立了评分机制,用户可通过分数直观地对商户有初步判断,
笔者选择了一家评价数相对其他商户较多的店铺在三款产品中进行比较。
从页面效果看起来,美团外卖账户绑定微信,百度外卖账户绑定百度账号。两者都有一定用户基础,用户资料头像也相对完善。而饿了么的用户无平台基础,大多未设置个人头像,在评价版块内蓝底方框默认头像集中显示,再加以样板评价,使得版块整体显得生硬,大大降低了用户的浏览欲望。
④下单并支付
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都是在订单提交后选择支付方式,提供美团支付/百度支付与第三方支付,再转入支付页面。目前支付市场已基本被支付宝和微信占据,美团支付和百度支付希望依靠外卖平台为今后拓展金融领域打下基础。美团外卖不支持支付宝支付,这会使一部分支付宝客户流失。相比之下,百度外卖支持百度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Apple Pay,覆盖用户群最广。
饿了么则是在订单生成页同时可以选择支付方式,再转入支付页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下单效率。而且饿了么依靠阿里巴巴的扶持,除支付宝外还支持花呗支付和QQ钱包(不支持微信支付),解决了部分以QQ为主要通讯工具,乐于提前消费的学生群体的需要。
⑤等待配送
美团外卖的LOGO“美团外卖,送啥都快”和饿了么CEO之前发布的主题为 "Everything 30'"的演讲,都体现出配送是外卖产品竞争的下半场。个人觉得饿了么与百度外卖的联合在配送方面存在一定优势。饿了么最先建立起自营配送网络,且享受阿里的资源与扶持;而百度外卖在高端外卖市场积累了丰富、优质的用户和商户资源,人工智能配送技术一直走在行业最前沿。二者双剑合璧,合力的效果不容小觑。
5.1.2 非核心功能
①拼单
目前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设有跑腿功能,饿了么帮买帮送功能暂时下线。跑腿功能类似,可帮用户购买超出配送范围的商品,也可上门取送。扩大了用户的消费范围,也开拓了配送员的业务。充当了同城物流的功能,但比传统物流效率更高。百度外卖老大曾经说“我们最想做的不是挣外卖的钱,我们要做的是同城物流,外卖不过是体量最大的业务”。外卖平台具有坚实的用户基础,以外卖平台为跳板发展同城物流确实有助于平台扩展O2O服务。
③会员
用户在平台开通会员后,可减免配送费,对于外卖需求大的用户十分划算。建立会员制可以增强用户粘性,沉淀下高频用户,使会员习惯在该平台消费,培养长期用户。充值的会员,大部分情况下会优先选择专送的店家。当用户习惯于使用专送,那么使用专送的商户也会增加,从而更方便平台优化配送网络,提高配送效率。
目前三款产品中,饿了么最先推出会员制。普通用户也可以通过使用奖励金兑换无门槛红包。而奖励金可通过平台赠送和下单获得,有效地刺激了用户消费。百度外卖目前也有会员服务。而美团外卖仅在去年六月和七月抽取用户赠送会员,并且配送费减免仅在石家庄和厦门实行。但各平台都存在充值会员后配送费提高、优惠力度下降,受到了用户极大的不满。
④截图响应
美团外卖则是弹出如上图右侧的小窗口,与用户交互,过几秒自动消失。美团外卖响应窗口不如饿了么响应窗口显眼,特别是在菜品图同样为黄调色系且鲜艳时,更容易被用户所忽视。但美团外卖的截图响应适用于所有页面,且“好友拼单”选项排位最低,因此捕获截图动作不仅是为用户提出拼单建议,更主要的是为用户提供意见反馈通道。
百度外卖与美团外卖类似,在所有页面都进行截图响应。但响应窗口更小,且为半透明,同样过几秒自动消失。不提供拼单服务,因此没有拼单按钮。
三家捕获截图动作的目的不同,饿了么倾向于为用户提供拼单选择,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则是提供反馈通道。捕捉截图动作的设计很细心,是对用户需求的猜测并作出响应。但百度外卖除截图响应以及订单完成后可以进行问题投诉外,很难找到其他的意见反馈入口。而饿了么除了订单完成后也未找到明显意见反馈入口。美团外卖在这一点的设计上更加友好。
5.1.3 特色功能
5.1.3.1 饿了么
饿了么通过技术识别照片是否虚假,但目前依然存在因为技术识别图片错误导致无法理赔的用户。并且网络新闻大多宣传的是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理赔和如何避免恶意用户骗取理赔款,而鲜有报道指出饿了么将对问题商家如何处理。个人认为饿了么应该向理赔用户公开处理方式和结果,这是对理赔用户的负责,也是对其他用户的保障。
②食项全能饱卫战
这项活动算是今年流行的直播答题模式的延伸。模式与之前大火的“头脑王者”类似,用户随机匹配对战,五道题内得分多者胜出,赢得奖励。对用户来说参与门槛低,费时少。参与付出的代价小,还能获得趣味和奖励。对商户来说,每轮答题可以插入了有关品牌餐饮企业的题目,在一定程度上对商户招牌起到了宣传作用。对平台来说是一条可观的广告服务渠道,也增加了用户逗留时长。用户参与活动所需的爆竹有限,可通过好友助力继续闯关。增强了游戏的社交属性。
饿了么推出的食项全能饱卫战,包括之前的“谁去拿外卖”、饿公益中的养猫养狗,关注点都在趣味性与娱乐性,准确地辐射到了以学生为主的年轻用户群。
5.1.3.2 美团外卖
②偷红包
在确认微信授权连接后,用户每天可偷取两位微信好友的红包,通过互动的形式改变了红包补贴的发放形式,增强了趣味性也增加了社交元素。有仗于腾讯对美团外卖的加持,不管是偷红包还是好友头条,美团外卖逐渐增强了产品的社交属性,试图通过关系型推荐和互动来带动用户粘性,让社交关系辅助于交易。
5.1.3.3 百度外卖
①指南
百度外卖将“指南”单独作为一项放置在主页导航中,可能是想开发类似美食公众号的平台,吸引用户逗留。同百度外卖商户评价中的“指南”模块类似,内容多为搬运自美食自媒体,缺少原创内容和针对性,每条资讯的阅读量并不可观。百度外卖可能需要培养用户习惯,最佳效果是使用户习惯将“指南”作为获取美食资讯的途径,随时随地都会打开APP浏览,才能使“指南”功能物尽其用。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对于外卖类APP,多数用户只在用餐时刻才会使用,与平台所希望培养的用户习惯相悖。在这类时刻,用户的主要需求是迅速下单,而不太可能有多余的耐心阅读资讯获得推荐。
②此刻最热
“此刻最热”模块是百度外卖区别于其他两家的特色。按热度以信息流形式为用户展示附近实时访问人数最多的商户,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为用户提供选择。个人认为可以为热门中的商户进行分类,如快餐类实时热度排行,甜品类实时热度排行等。同时,平台也应该考虑到将热门商户进行排名必定会给商户带来更大客流,瞬间高峰的客流是否会影响配送质量等问题。
5.2 产品结构
箭头标记为特别功能。
饿了么的蓝色带有安全、迅速、冷静的暗示。
美团外卖选用的黄色则是最能刺激食欲的颜色。
百度外卖的红色是最能增强食欲的颜色,同时整体页面以白色为主,清新简洁。
②同时还有一些小细节增加了用户使用过程中的乐趣。例如饿了么的购物车开合设计,美团外卖的贯穿主体的袋鼠标识。
5.4 运营及推广
②百度外卖的“指南”页是一条很好的拓展除外卖O2O之外的业务的渠道。但目前反响不佳。外卖平台最大的资源便是用户,个人觉得百度外卖可以向UGC用户生成内容的方式发展。
首先可以推出评论功能。用户浏览单一的自媒体指南“夸夸其谈”,得不到其他用户的反馈与评价,指南内容难以让人信服。评论功能可以更加方便用户进行用户间的交流,从单一的接受转化为与其他用户的双向交流。
其次可以鼓励用户进行输出,为用户提供发布测评和推荐的专区。优秀测评可得到平台推荐获得更多曝光率与热度,刺激用户持续输出。来自用户端的测评推荐也更容易收获用户的信赖。
③依旧因为外卖产品同质化严重,用户难以对特定外卖平台产生依赖。可适当举行一些活动,例如和大品牌的热门食品进行合作比如最近的麦当劳网红蘸酱、肯德基嫩牛五方。以独家优惠吸引用户,依靠粉丝经济与用户情怀对平台进行引流。
通过对比可发现,三家产品都在积极推出特色功能摆脱同质化竞争。饿了么的策略偏向娱乐性,用游戏的方式增强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趣味性。美团外卖则从社交出击,推出一系列的“轻社交”尝试,以熟人为入口,利用社交带动用户粘性。百度外卖则重点关注推荐功能,不管是首页导航中的“指南”还是商户评价版块中的自媒体推文,以及首页商户信息流中穿插的“实时订单”、“附近美食好评榜”等,都可看出百度外卖在推荐上下足了功夫。
餐饮外卖的盈利痛点在于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以及持续的高额补贴。三家产品均建立起了自己配送体系,自营众包兼有,因此劳务成本较大。未来物流的研发重点也是一项持续投入。外卖平台同质化严重,对用户的争抢依旧激烈,平台为留存用户所进行的补贴也将持续投入。
无论是外卖还是本地化生活,本身都不是强技术驱动型的产业。外卖平台的竞争也将从补贴战转变为对商家资源争夺和服务体验优劣上。而目前提升服务体验的重要方向即为依靠技术全面提升未来的物流配送服务。在技术革新的浪潮之下,外卖的战场正在向人工智能进行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