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最应该学的一堂课
人生天地间,只要健康成长,一般到了3岁就能正常说话了。当我们开始牙牙学语的时候,父母和长辈充满喜悦和兴奋之情,恨不得让我们多说一些,再多说一些。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话语越说越多,开始让周围的人们感到唠叨和聒噪。这个时候,我们最应该学的一堂课就是——闭嘴之道。
有人说,闭嘴谁不会呀,嘴巴闭上不就得了吗?太简单了!真有这么简单吗?纵观历史,有多少功臣名将、风流才子因不懂闭嘴之道而遭诛杀?甚至位居九五之尊的皇帝也不例外,一不小心说错话,可能会激怒大将叛乱造反!喜欢看古装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宫廷内有人乱插话会被掌嘴……如此惨烈的画风在史书上浓墨重彩、屡见不鲜。这就是对不会说话、不懂闭嘴的惩罚!
有人说,这些都是古代的那套规矩,如今早就过时了。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就要畅所欲言、想说就说,玩的就是个性!果真如此吗?看看有多少铁哥们、好闺蜜,不知那句话说错了,对方莫名其妙就不理我们了!你看,如果不懂说话戒律和闭嘴之道,即使是很铁很铁的朋友,也会转眼之间变成一堆烂泥!
职场又如何呢?职场如江湖,江湖多风波,多因口舌起。在现代职场打拼中,如果不懂说话戒律,不懂闭嘴之道,必定会碰个头破血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要能力,也要懂说话、守规矩,太多的职场精英,因说错话被排挤、被打击、被冷藏,而他自己可能仍一直蒙在鼓里。看看有多少求职者因面试时说错话而被刷掉,看看有多少人因一句牢骚话而被公司开除,再看看有多少人因一句无心之语而泄露单位机密,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职场如战场,言语决胜负!
伴侣之间又该如何沟通呢?我们犯的最大一个错误就是——对陌生人微笑,跟亲爱的人争吵。我们跟陌生人说话时总是小心翼翼、暖言暖语,而对亲近的人则无所顾忌、冷言冷语,一不顺心就飙狠话,如刀如刺,把爱人之心伤得鲜血淋漓。如果我们总是对爱人飙狠话,不懂闭嘴和温暖的沟通之道,你就是在家庭中制造活地狱,不仅让爱人备受折磨,你自己亦在地狱之中。这绝非危言耸听,看看每天的社会新闻,就知道每天有多少爱人因一句狠话而劳燕分飞,就知道有多少如胶似漆的情侣因一句狠话而从高楼绝望跳下……这样的悲剧每天都在重演,缘由往往不是什么大事,99%以上皆因不懂说话戒律,不懂闭嘴之道。
我们学习这堂课的代价太大了!生活每天都在给我们教训,可惜我们的记性太差,犯过的错误,总会一犯再犯。这堂课老师不教、父母不讲,大多数人活到六十岁尚不明白其中奥义。很多人因为不懂这门课,碌碌无为地活了一辈子,最终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死掉了。你看,到死还没活明白!
从某种程度上说,嘴巴决定一个人的吉凶祸福。真正的好口才绝不是侃侃而谈、滔滔不绝,而应该是捭阖有道、知进知退。捭,是张口说话;阖,是闭嘴不言。你的人生是否顺风顺水,就看你是否懂得在关键时刻掌握两种模式的切换。遗憾的是,现代的人们盲目崇尚说话之道,而忽视了说话的戒律。要知道,很多人之所以凶祸不断,就是因为在该闭嘴的时候嘴巴却说个不停,说了太多让别人难堪和难受的话。你让别人难堪,别人必定给你好看;你让别人难受,别人一定不会让你好受。正所谓“福往者福来,爱出者爱返”,也可以说是“一报还一报”。
三年学说话,一辈子学闭嘴
一个人从出生时的牙牙学语到能够流畅地与人交谈,整个过程一般需要三年时间。然而,很多人活了一辈子,哪怕已经60多岁了,仍然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不知哪句话说错就可能给自己带来灾祸。所以,学会说话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更多时间我们要学会如何闭嘴。
嘴巴决定吉凶祸福——说话必须牢记的这些戒律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说话。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吉凶祸福往往由嘴巴决定。有些人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闭嘴,分寸拿捏得刚刚好,于是人生处处逢凶化吉、风生水起;而有些人总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一张口就令人生厌,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根本原因就在于你是否掌握说话的戒律。本文告诉我们不可不知的说话戒律,如果牢记掌握,可保您的人生顺风顺水,并让你在人群中的人气指数迅速暴涨!
不说话真的不会死——凝神静虑做最好的自己
很多人喜欢没话找话,仿佛不说点什么就会无聊至死。当无话可说的时候,我们最好保持沉默。就像齐白石画虾,他没将纸张全部画满,而是自然留白。相顾无言,彼此静默;心无纤尘,彼此自在。你看,这是多么珍贵的时光,让我们一起沉默待会儿可好?
闭嘴的艺术——适时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
突然,所有节目同时播放这样一条广告:“亲爱的各位听众,纽约国际银行明天正式开业,下面请享受由纽约国际银行为您带来的沉默时间。”在接下来的10秒钟内,喧闹的全纽约广播电台全部静音,仿佛世界都清静了。纽约国际银行因为这个“沉默”广告,迅速打响知名度。很多事情不一定用言语才能解决,闭嘴无言同样有效。将为您独家披露闭嘴的策略和方法,一旦掌握,您将轻而易举地搞定很多看似难搞的人和看似难搞的问题……
网络聊天时,看到这些信号表示你该闭嘴了
网络聊天成为主流。然而,在网络聊天时,对方总会不时给你释放“你该闭嘴了”的信号,如果你仍呆呆地不明所以,继续狂轰滥炸聊个不停,那可就太不长眼色了,说明你的情商太低了,非常有必要补上这一课。那么,我们该如何捕捉对方的隐晦信号,又该如何聪明应对呢?将为您独家披露网络聊天中的闭嘴暗语及完美应对策略——
哪怕再铁的朋友,说了这些话也绝交
人生最悲哀的事莫过于朋友绝交,而朋友绝交则往往因为说错话,可能只是一句炫耀之语,或许只是一句刺耳之言。要知道,友谊之树也需良言美语的浇灌,毒舌如刀会把友情伤得遍体鳞伤。在本文我们提炼出朋友间必须杜绝的一些话语,切忌口无遮拦地乱说,否则即使是铁哥们、铁姐们,也将瞬间沦为烂泥!
不懂闭嘴,还敢拼职场——工作中打死都不能说的那些话
不管你是老板还是员工,都要在职场中讨生活。职场就是江湖,然而拼职场凭借的不仅是实力,还有闭嘴之道。一个守不住嘴的人,最终必将守不住自己的饭碗。本章为您提供一些在职场中打死都不能说的忌语,一旦说出,即使不被打死,也将面临丢掉饭碗的危险。
别对爱你的人飙狠话:伴侣之间有些话,宁可烂肚里也不要说出口
为什么我们对陌生人微笑,却跟亲密的人争吵?要知道,伴侣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的人,难道不应该用最好的态度让对方感到温暖吗?我们要时刻牢记——在伴侣之间,有些狠话千万不可飙出口,因为你一时的口舌之快,可能会变成一辈子的遗憾!
不要那样说,而要这样说——换种方式说,效果大不同
一个人从出生时的牙牙学语到能够流畅地与人交谈,整个过程一般需要三年时间。然而,很多人活了一辈子,哪怕已经60多岁了,仍然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不知哪句话说错就可能给自己带来灾祸。所以,学会说话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更多时间我们要学会如何闭嘴。
3岁学会说话,60岁却学不会闭嘴
“三年学说话,一辈子学闭嘴”,这是当前的一句流行语,也是众多有识之士的共鸣。“三年学说话”是指一个人从出生时的牙牙学语到能够流畅地与人交谈,整个过程一般需要三年时间;“一辈子学闭嘴”,是因为很多人活了一辈子,哪怕已经60多岁了,仍然管不住自己的嘴,不知哪句话说错就给自己带来灾祸。所以,学会说话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更多时间我们要学会如何闭嘴。
其实,说话如同开车。一个新手刚刚驾校毕业,拿了驾照,就一定能开好车吗?凡有一定驾驶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从一个刹车油门都分不清楚的新手到随心所欲操控自如的老司机,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实战磨炼的。一个成熟的老司机自然懂得什么时候该加油加速,什么时候该减速刹车。
同样道理,我们必须学会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诚然,这是一个崇尚说话的时代,人际专家们都在宣扬说话的好处。不可否认,会说话是立足于世的基本功。但我要问大家的是,一个人滔滔不绝难道就意味着会说话吗?闭嘴就一定是碌碌无为吗?事实上,闭嘴才是口才高手的必修课!在世界上,有太多人因为乱说话而断送大好前程和性命,又有一些人因为懂得闭嘴而保全自我。说话正如开车,只有掌控好刹车和油门,才能在人生路上平稳疾驰。
民间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朱元璋建立明朝,位居九五之尊,声名显赫。一天,他独自在皇宫散步,回想自己的一生,不禁感慨道:“我当年就想沿江抢掠,混口饭吃,不料却走到了今日,成为掌控天下的皇帝,实在是意想不到的大惊喜!”说完之后,哈哈大笑,抬头仰望天空,却看到房梁之上,貌似有一人蹲在那里。仔细分辨,原来是一位工匠!由于宫殿初建,有一些工作没有完成。朱元璋怕这件事泄露,就产生了杀人的念头,于是叫那人下来,招呼了数次,匠人依旧不理不睬,专心干活。
朱元璋顿时怒火中烧,心想这人怎么如此胆大,连朕的话都敢不理睬?命令卫兵把他直接拖下来,这时匠人才跪在地上说:“小人耳聋,没有听到陛下的呼唤,罪该万死!”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就放他回去,让他继续工作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匠人是多么的机智!即使无意中听到朱元璋真实的内心秘密,也没有表露于色,而是完全装作聋子,任凭朱元璋如何问话也都不应声,在关键时刻,他的嘴巴闭得紧紧的,这才逃过一劫。可如果他没有拥有这份闭嘴的智慧,其结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上,我们都务必做到少说多做。试想一下,苍蝇能飞入闭着的嘴里吗?答案是不能,如果你总是张嘴说个不停,言多必失,不一定什么时候,你的哪句话就让你遭受灾祸。要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如果因为多嘴,而白白断送了自己本应美好的一生,将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啊!在历史长河中,口无遮拦之辈屡见不鲜——
三国时期,有个叫许攸的谋士,曾给曹操献上火烧乌巢之计,从而帮曹操击败袁绍。按理说,许攸本是有功之臣,肯定会得到重赏重用,但最后他却因居功自傲、出言不逊而遭受灾祸。
立下大功后,许攸的傲慢情绪日渐高涨,总是以有功之臣自居,言语上屡次冒犯曹操,比如当着满朝大臣的面,直呼曹操小名阿瞒。曹操表面不以为然,但内心颇有芥蒂。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再一次对左右夸海口道:“曹阿瞒,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于是许攸被收押,最后竟被处死。
难道许攸的学问不如那个瓦匠吗?难道那个瓦匠的口才比许攸好吗?只是许攸不知道闭嘴,不懂得“祸从口出”的道理罢了。要知道,说话和闭嘴是两回事儿。古时候,皇帝跟大臣说话,如果太监在旁插嘴,无论对错都要受到皇帝惩罚,呼唤左右过来“掌嘴”。这种惩罚就是针对那些不懂闭嘴、乱说话的人专门设计的,因为话太多,嘴犯了罪。
众所周知,言语是无形的,枪弹和匕首是有形的,两者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关于这个问题,著名艺术家谢勇在第57届戛纳国际创意节上为我们做出了回答。在创意节上,他凭借《言语暴力》一组作品摘得银奖。其中几幅作品是动画,开始出现的是暴力语言,诸如:“你怎么不去死”、“猪脑子”、“就知道吃”、“废物”等恶言恶语,然后通过艺术变形变成匕首、手枪、手刺和箭弩等伤人的武器。由此可见,世上最伤人的东西除了枪弹和匕首,就是嘴里的话。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人:嘴巴说出的话像刀子一样刚强锋利,出口就伤人,其实内心却像豆腐一样柔软,并没有什么恶意。这就是所谓的“刀子嘴,豆腐心”。这些人原本做了好事,别人内心对其感激不尽,但由于嘴尖舌利,结果是将好事变成了坏事。
一位猎人进山打猎,途中突然遇到恶熊。经过一番挣扎,他逃脱了,但身体已经遍体鳞伤。他挣扎着朝一间屋子走去,这是守林人住的地方。守林人收留了他,并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详细讲了自己被恶熊所伤的过程。
守林人听后,大笑不止,说:“你真是蠢猪!一头熊就能把你伤成这样,就这点本事,也配做个猎人吗?”面对讽刺和挖苦,猎人并没为自己辩解,只能忍受心灵上痛苦。过了几天,他没等伤口痊愈,就向守林人告别离开了。
时隔多年,猎人与守林人再次相遇。守林人问:“上次熊给你带来的伤口已经痊愈了吗?”猎人回答:“恶熊只是刺了我的皮肉,早就痊愈了,但您用言语给我心灵上带来的伤害,至今仍流血不止。”
外表的皮肉伤好愈合,而言语的伤害能让人牢记一辈子。伤人的话只需要一句,而修复一颗破碎的心却需要一辈子。一个真正有教养的人,一个真正懂得尊重他人的人,在说话时,一定会斟酌再三的。他们懂得换位思考,懂得感同身受地想想要说的话传到别人耳朵里,对方将是什么感受。
关于言语的伤害,不知哪位大神发明了“刀子嘴,豆腐心”这样的词语,妄图将自己洗白。如此一来,很多人将“刀子嘴豆腐心”视作值得骄傲的优点。但如果你真的善良,会说出那样的话吗?更不会在伤害别人后,假装无辜,表现出慈悲委屈的样子,好像受伤害的反倒是自己。其实,哪有什么“刀子嘴,豆腐心”?分明就是“刀子嘴,刀子心”,一个总是张口伤人的人,心能好到哪里去!
出口伤人,轻则让人不快,重则极度损害他人的人格尊严,留下永久性的创伤。如同楔进木头里的钉子,即使拔出,伤痕犹在。语言到哪,哪里就血流成河,这样的人,“豆腐心”何在?你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当你口里吐刀的时候,心里早就有刀了。
一个父亲看到儿子的成绩单后,如此咆哮道:“又是倒数!我养你10多年有什么用?我的脸都被你丢尽了!你记住,初中毕业后我不会再给你一分钱,我和你妈以后都用不着你养!你以后爱干嘛干嘛,进监狱我都不会去看你!”听完此话,孩子无地自容,一头撞墙,幸亏妈妈拉的及时,否则必将头破血流。在孩子眼里,这样的父亲会是和蔼可亲的吗?简直就是一个可怕的怪物!
在台湾,年仅24岁的模特杨又颖在家中自杀。原因是不堪网络的辱骂和攻击——生前网友爆料,指她酗酒又出卖身体。对于网络言语污蔑,杨又颖澄清:“我私下并无酗酒的习惯,也没有因为任何目的出卖自己的身体,我知道公众人物需要承受这些子虚乌有,谢谢指教我的人,我往后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虚心检讨每个对我的建议。”不过,网友并没有因此放过她,依然言语攻击不断。既然澄清不了事实,她选择了去死,并在遗书中说:“每个人都会为了保护自己而说谎,但请记得谁也骗不了自己,我将带着事实到别的地方去。”
现实生活中各种残酷的事实,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世上最伤人的东西除了枪弹和匕首,就是嘴里的话。别以为自己是个键盘侠,说话就可以无所顾忌。殊不知,你的几根手指随便一敲就能结束一个美丽的生命。
俗话说得好:“好马长在腿上,好人长在嘴上。”一匹马的好坏,要看它跑得快不快。一个人的好坏,要看其说话和闭嘴的水平。
在当今社会,说话的能力被世人推崇备至。到处可见能言善道的骗子,在大街小巷里、虚拟的网络空间里,以三寸不烂之舌糊弄形形色色的人。当然也有不会说话的骗子,躺在地上装残疾人,博人同情、骗人钱财。说话和闭嘴,正如鸟之双翼,一个人只有拥有这两项能力,人生才能展翅高飞,翱翔天际。
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说话和闭嘴的智慧。大部分人只是盲目地说话,并以此自诩为口才好。我们身边到处可见这样的人,他们仿佛为说话而生,简直是天生的话痨——不分场合,不分时间,一直说个不停,而且是没有边际、不着重点。这样的人未必藏有恶意,常常怀有一颗善心,但在所有令人讨厌的人中,绝对是名列前茅。
春秋时期,有个学生叫子禽,有一天他这样请教自己的老师墨子:“请问老师,如果话说多了,会有什么好处吗?”
墨子想了想回答道:“话说得太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随后,墨子带子禽来到一个池塘边:“你看,这池塘里的青蛙,没日没夜地聒噪,哪个人到了这里不是匆匆走过,又有几个人注意它呢?”随后墨子又领子禽来到鸡舍旁,并对他说:“你看这报晓的雄鸡,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是沉默寡言,但一到阴阳交接之时,它的叫声就能响彻天下,世人皆知。所以,我们一定要说有用的话。”
在这个社会里行走,我们一定要谨记——慎言慎行。如果一个人动不动就发表长篇大论,叽叽喳喳、口若悬河,就像青蛙整日聒噪,可能自己觉得很有文采,但在外人看来,那只是徒有虚名的代表。
人们常常评论这种“唠叨者”为说话不过大脑。一个人说话不经过大脑,那还要大脑干什么?所以在开口之前,一定要三思再言。而且我们要明白,多说不如多做,讲在口,做在手,会捉鼠的猫往往不爱叫。有些人说话是以十当一,原本一句话可以说清楚的,非要说十句;而又有些人说话是以一当十,原本是要说十句话的,他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甚至是一句顶一万句。后者有新中国改革领袖邓小平,可以说他是一个深谙说话之道的智者——
小平同志的女儿毛毛在着手写《我的父亲邓小平》时,问父亲:“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工作?”他只说了三个字——“跟着走”;当谈到抗战时的感受,他只用了“吃苦”两个字;当谈到解放战争时,他仍然只用了三个字——“最舒畅”。你看,短短的几个字,胜似千言万语。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嘴巴是什么呢?它是心灵的门户!你的嘴巴藏着你的吉凶祸福,反映你的性格、阅历和修养。在日常沟通中,我们说话务必要有理、有利、有节,该闭嘴时,即使再狡猾的骗子也无法诱我们说话,该说话的时候,一针见血、简明扼要,犹如洪钟大吕。
大多数人总是急于表达自己,不给对方说话的权利,这是人性的通病,一种不懂尊重别人的表现。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说话太多并不能让你拥有好人缘,反而让你处处招人讨厌。为了避免在人际沟通中被人讨厌,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供一条建议:“群处守住口,独处守住心。”你只需要牢记这句话,保你小心驶得万年船。
在当今社会,有些明智的人确实能做到少说为要。比如影视明星陈道明,平常总是少言少语,凡看过陈道明采访的人,相信都知道他话虽不多,但句句说在要点上。陈道明反对说一些“无用之言”,他说:“演员嘛,成天累月说一些说过的话、没用的话、纯粹为自己宣传的话,我觉得不管对观众或媒体,都是一种不负责任。人的一生,废话居多。与其做个聒噪的无趣的人,不如做个安静的人。”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最值得赞赏与推崇的是那些埋头苦干、话不多说的无言英雄。正所谓“风流不在谈锋盛,袖手无言味最长”,意思就是,风流儒雅的才学不在口头的锋芒毕露、言语旺盛,坐在一旁无言地袖手旁观,但一切都成竹在胸,如此才真正具有了悠长的韵味。事实上,不仅在中国崇尚少说,在全世界也都是如此,沉默寡言都是一种值得世人称道的品质。
柯立芝是美国第30任总统,素以沉默寡言著称。一位很有权势的议员是他的竞争对手,不以为然地认为这只不过是柯立芝的一种营销手段。于是,他决定耍一些小手段,让柯立芝打破以往的形象,还原本来的面目。
在一次总统欢迎会上,这名议员当着所有来宾的面对柯立芝说:“亲爱的总统先生,刚刚我和别人打赌,我可以和你说上比三个字还多的话。”柯立芝一言不发地看着这名议员,然后说:“You Lose(您输了)。”来访的宾客哄堂大笑,这位议员无地自容,很快离开宴会。
沉默是金是柯立芝为人处世的一贯准则。在他还没就任总统、担任议员期间,总能在5点左右下班,而其他议员都忙得焦头烂额,9点以后离开办公室都很难。大家向他请教。他说:“话少说一点。学会沉默,就能专心致志。”
大家看看汉字“聪”,左边是个耳,右边是“口”和“心”字,即:总是使用耳朵听、心里想再加上语言表达的人才能称为聪。就算是真正有才华的人,也要懂得听和想,不可胡言乱语,时刻管住自己的嘴。古人说:“多言为处世第一病。”三国时期的祢衡就得了嘴上的病,最后“病发身亡”。
曹操欣赏祢衡的才华,打算重用他。但祢衡却看不起曹操,于是称病不去。曹操就打算给祢衡点教训,专门封他为鼓手,让他长点记性。一天,祢衡给曹操击鼓时故意赤身裸体,手上拿了一根木棍,边击鼓边骂。
这种情况让曹操火冒三丈,很想除掉他。但曹操何等聪明,虽然生气,但不想落个诛杀人才的骂名。于是一纸调令,将这个烫手山芋丢给了刘表。祢衡不思悔改,依然口臭不已。刘表又把他送给江夏太守黄祖,最后因为言语冲突,黄祖忍无可忍将祢衡杀死,享年二十六岁。
祢衡明明有两次反思并改变自己的机会,但由于恃才傲物,管不住自己的嘴,不知收敛锋芒,从而得罪顶头上司,最终死在自己的嘴巴之下。
我们虽然欣赏“亮剑”精神,但言语上随意亮剑就是莽撞的代名词了。有才华的人未必会说话,只有真正的智者才深谙此道。纵观历史,有些睿智之人在关键时刻总是牢记闭嘴之道。他们不是不敢说,只是在厚积薄发,等待时机。
刘邦死后,吕后把持朝政。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吕后打算封娘家侄儿为诸侯王。她先是征询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性情耿直,说:“高帝(刘邦的庙号)在世时,和大臣们立下‘非刘氏不王’的盟约,现在立姓吕的人为王,是违背了高帝的盟约!”
吕后听了很不高兴,再询问左丞相陈平的意见。陈平没有反对,说这件事您看着办就行,不必问我们的。王陵知道后,就责备陈平奉承太后,愧对高帝。听了王陵的责备,陈平一点儿也没生气。他对王陵说:“一时的莽撞没有好处,将来的天下还得靠我。”
陈平是个聪明人,在当时的情况下,他是没有力量阻止吕后的。只能自保,而后发力。而后来的事情也证明,吕后一死,陈平就和太尉周勃联手诛灭了吕氏家族,恢复了刘氏天下。
孔融让梨的故事相信大家从小都听过,《三字经》里拿“融四岁,能让梨”作为君子谦让的典故,让后世孩子学习。长大后的孔融,的确是道德君子,堪称后人学习的典范。然而,就这样一个优秀的人,却因说错话而导致全家被杀,不禁令人叹息遗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事情发生在建安九年(204年)八月,曹操率大军攻取邺城以后,儿子曹丕沉迷于袁熙的妻子甄氏,于是曹操就将甄氏赐予曹丕。孔融看到这一幕,十分不满,于是就写信给曹操,说:“当年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
曹操一想,自己也是熟读史书的人,怎么没有见过这段典故啊?于是就很谦虚地回信询问孔融这句话出自哪本书中。孔融讥讽地回答:“按你们现在做的事情量一量,想当然而已。”曹操知道后,当然很不高兴,但由于孔融的威望和孔家地位,他只好网开一面。但孔融仍不知收敛,依然对曹操讽刺、挖苦。
随着孔融一而再再而三的言语冒犯,曹操终于忍无可忍,编造了一个不忠不孝的罪名,将孔融满门抄斩。从孔融之死可见,如果一个人不懂闭嘴,很可能会陪上全家的性命。
如果孔融学会闭嘴,就算不对曹操说阿谀奉承的话,也至少应该懂得保持适时沉默,这样不仅可保全少时清名,最终也会得以善终。事实上,因不会说话而导致灾祸的不仅孔融一人。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大臣在和慈禧太后下象棋时,半开玩笑地说:“我杀您一个马!”谁知,慈禧太后却龙颜大怒:“你杀我一个马,我杀你全家!”于是,这个大臣因为一句话而丢了全家性命。这就是不懂闭嘴所付出的惨重代价。纵观种种人物,有的人因说错话而被杀,而又有些人却因为说话讨巧儿,让自己逃过一劫。
很多人都知道纪晓岚,他是清朝著名的大学士,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纪晓岚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能言善辩、聪明机智。他的铁齿铜牙可不得了,乾隆皇帝早就想领教领教了,但苦于一时没有把柄。后来有这么一天,乾隆皇帝和纪晓岚坐而论道,讨论忠孝的含义。纪晓岚这样回答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合起来,就叫忠孝。”
乾隆皇帝一听,机会来了,接着就对纪晓岚说:“好,朕就赐你一死,成全你的忠孝!”纪晓岚心想,自己一没犯罪,二没招惹皇上,怎么突然就赐死呢?莫非皇帝在考我?想明白之后,纪晓岚胸有成竹地回答:“臣甘愿领死!”于是飞一般地跑出去了。过了一会儿,他还没回来,乾隆皇帝有点慌了,难道纪晓岚当真去死了?
正当乾隆皇帝琢磨的时候,纪晓岚跑回来了。只见他大汗淋漓,扑通一声就给乾隆皇帝跪下。乾隆皇帝心里高兴,但却故作严肃地呵斥:“你这个不忠不孝的人,居然敢抗旨?!”纪晓岚回道:“启禀皇上,臣是去死了,正准备跳河呢,可谁知水里漂上来一人,自称是屈原。他先说臣迂腐,后来又说他当时投河自尽是因为楚怀王昏庸,当今的皇上是何其圣明,应该好好侍奉,不应该跳河。臣一听,屈原说的很有道理,我要是跳河,不就把皇上和楚怀王相比了吗?所以臣宁可背上不忠不孝的骂名,也绝不让圣上的威名受损。”
听到这里,乾隆皇帝默不作声,只能依着纪晓岚,夸他顾全大局。纪晓岚凭借自己的一张嘴,保全自己的性命。这时我们不禁要问,要是换了其他一个人,还会这么懂说话吗?恐怕早已尸沉水底了!
伴君如伴虎,这是中国人对皇帝性格的总结,正所谓“君威难测”。在古代,皇帝和上司的心思难以揣摩,在今日,我们同样很难了解他人的想法。所以,开口说话这件事一定得小心翼翼,万万不可胡乱说话。
嘴是用来干什么的?有人说,嘴是用来吃饭的,有人说,嘴是用来说话的。那么,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本身用于吃饭、说话的嘴却因为说的失误而没有饭吃呢?答案是肯定的,很多人就是因为守不住嘴而丢掉了自己的饭碗。正所谓“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为什么我们要守住自己的嘴巴呢?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在这个世界上,人心难测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巴。管不住自己嘴的人,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会葬送一份好工作。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同样一张嘴,用好了可谋生养家,用错了给你招来意外之灾。
在一家公司里,小林工作努力,老板十分器重她。可前些天,突然传来消息,她居然被公司辞退了。
一次,她在向主管汇报工作后,因为与主管对公司制度有些异议,回到办公室后就很生气,一时没有管住自己,顺口说了些“这是什么破公司啊?烦死了,今天真不开心”之类抱怨的话。一时嘴快,也没在意什么,接着工作去了。可是最后,不知哪位别有用心的人听到了,就将这句话传到了老板的耳朵里。领导们最终决定,以与公司价值观不符为由将她辞退。
本来是一个挺好的员工,却因为几句牢骚话而失去了工作机会。
大多数人哪有快意恩仇的资本?所以无论在家中还是社会上,都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尽量不要说抱怨的话。多言不一定能给你带来什么,但少说话却能让你免掉很多灾祸。守不住嘴巴,抱怨多了,你的人生必将在抱怨中一路苦下去。
倘若有这样一座城堡,大门洞开,里面有什么大家一眼看穿,这个城堡还有神秘感吗?这就像一个人,如果被一眼看穿会有什么结果?看穿了,看透了,也就看扁了!沉默,是强大自我的一种姿态,同时也是呈现给世界的一种态度——理性、克制、有分寸感。一群人的时候,守住自己的嘴,那是一种德行;一个人的时候,守住自己的心,那是一场修行。
宋磊是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称得上是资深老员工了。前几天,他们公司刚入职了一个新人,正好分配到宋磊部门。新人不熟悉工作情况,宋磊作为公司的“老财务”,多解释指导本是分内之事。一次,新人在某些财务数据上卡了壳,就向宋磊请教,宋磊正忙着手头的工作,随口指点说:“这些数据本身就是无关紧要的,随便编一下就可以了!”于是,新人就照做了。
第二天,宋磊刚到公司,HR便通知他到行政部办离职手续。他想了想,仍然一头雾水,觉得不能这样稀里糊涂被辞。于是就向老板讨说法,老板是这样跟他解释的:“你作为公司的老员工,怎么能对新人说出‘无关紧要,随便编一下’这样的话呢?公司不会给‘随便编编’的人发工资!”
生活就是这样,无论你的学历有多高、功劳有多大,总是说错话都不会有好果子吃。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华为公司的故事:一个北大高材生,刚到华为三个月,认为华为制度有问题,洋洋洒洒写了一份万言书,直接递交到任正非手里。任正非看都没看,直接对他的主管领导说:“如果这个职员有病,公司出钱治;如果没病,就地辞退!”由此可见,守住了口,就等于守住了你的智慧底线。
生活是个好老师,它不仅教会我们如何说话,而且还一次又一次孜孜不倦地教我们如何闭嘴。但很多人悟性太低,不管生活如何一次又一次地警醒和打击,仍然学不会闭嘴。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铁关系,因为心直口快而断绝?有多少灾难祸害,因为口无遮拦而招致?又有多少机会,因为胡言乱语而错失?
在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口若悬河的人,也不缺少不知死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缺少的是如何控制住自己嘴巴的人!一个能守住口、守住心的人,比一名攻下一座城池的英雄更伟大!有些人就是因为口无遮拦,多说了一句话,而成了冤屈的替罪羊——
《韩非子》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郑国的郑武公想要攻打强大的胡国,反倒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的国王,大臣们都很费解。一天,郑武公假模假样地问大臣:“如果我要用兵的话,攻打谁比较好呢?”大臣们本来都想说攻打胡国,可是郑武公刚刚把女儿嫁过去,大臣们就只好闭嘴了。
这时,有个叫关其思的大臣自作聪明地蹦出来说:“我们可以攻打胡国啊。”郑武公听到此言说:“我们和胡国是亲兄弟,你现在要我讨伐他,居心何在?”于是下令将关其思杀了。胡国听到这个消息,深信郑国的诚意,放松了对郑国的警惕,调离了本来防御郑国的军队。后来,郑武公率军袭击,占领了胡国。
为什么别人知道而不说?并不是无知,恰恰是因为智慧。由此可见,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看懂了是聪明,说出来则是自作聪明。
关键时刻的沉默,可保全自我。人好比一颗大树,言语就是树叶。树叶多了,结出的果实就少了,而且树大招风,言语多了,招惹的是非必定会多起来。在喧闹的人世,我们可能被流言所伤,也可能祸从口出,而沉默则让我们免受伤害。所以,智者言语寡少,闭耳烦恼消,闭目静思来,闭口远灾祸!
很多时候,做好自己的事,远比空白无力的话语更有分量。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用心修行才是正道。在自己实力还不够的时候,我们应当学会闭嘴,学会沉淀,学会积累。每个人都要牢记——“惟有埋头,才能出头”。
闻一多是民国著名学者和诗人,除了写诗外,他还精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他把自己比作一个辛勤的农夫,默默地耕耘着。他从唐诗入手,专心致志、埋头苦干。他想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秀文化融入自己的血液。
经过一个又一个日夜,他的心血终于凝成《唐诗杂论》一书。有人问他成事秘诀,闻一多说:“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从上述案例可知,闻一多先生是“言语的巨人”,同样也是“行动的巨人”。在言语方面,他的《最后的演讲》震惊世人,至今余音不绝。在行动方面,他的著作丰厚,《七子之歌》传唱至今,荡涤心魂。
夸夸其谈,虽然可博得一时喝彩,但要想赢得生活的最终胜利,我们则要闭上嘴巴,长久持续地努力。上天赐予我们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两只手和一张嘴巴,寓意就是要我们多听、多看、多做,但一定要少说。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桥段:刑场上正在行刑,这时一匹快马飞速赶来,马上之人大喊“刀下留人”,随后拿出特赦书,救下将死之人。影视剧中可以喊“刀下留人”,那么在这里我要呼吁“口下留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做到“口下留人”、“嘴下留情”,因为这就是口德,在人类所有伤害中,言语的伤害毫无争议地排进前三位。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口德”的故事——
梅兰芳是我国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表演艺术炉火纯青、有口皆碑。然而,有一家小报记者,故意编造梅先生的绯闻,蹭梅先生的热度,好借此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报纸的销量。梅先生知道后,却不予理睬,听之任之。
这位记者见梅兰芳如此忍让,他不仅不思悔改,反倒变本加厉,更加诋毁造谣。但梅先生依旧大度,泰然处之。不仅如此,梅先生还劝说周围的人,不要去找这位记者的麻烦。后来这家报社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此事也就告一段落。
随着报社的倒闭,这位记者紧跟着就失业了,生活困窘无以为继,只能以讨饭为生。一天,梅先生在街上散步,恰巧碰到了这位记者。但他并没有落井下石、趁机报复,反而借给了他一些钱财。事后,梅先生教导家人,一定要多积“口德”。
什么是口德?口德就是嘴巴要积德,嘴下要留情。所谓积口德,就是不说别人坏话,不恶语中伤别人。梅兰芳先生就是这样以身作则,不仅为人做事有德行,也从未在背后说过一个人的坏话。
京剧学者翁思再先生对此很是感慨,他说:“梅兰芳一生,就是这样做的——施舍、助人、宽容、律己。他不仅成为京剧艺术的泰斗,而且也是道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楷模。”梅先生作为京剧界的泰斗,身正不怕影子斜,自然不会理会这些流言蜚语。但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普通人却很难达到梅兰芳先生的境界,总是口出毒言,哪怕对自己亲近的人也毫不留情。要知道,有时候你的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可能会彻底毁了一个人。
我们经常会听到父母对孩子说:“你看隔壁(邻居、某某家)的那个小孩,人家多听话(多能干、多聪明、多勤快、多孝顺等),你看看你,像个什么样子?”与此类似的话还有:“住嘴!”“我说不行就是不行!”“你长大肯定没出息!”……
这样的话很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然而,这样的话不但没有促进作用,反会深深伤害对方,严重者会留下心理阴影。利刀割肉疮还合,恶语伤人恨不消。如果你能换一种思路,从鼓励的角度说出来,或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一天,小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令人惊喜的是,校长不但没有训斥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一句鼓励的话:“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调皮捣蛋的小罗尔斯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的。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三年学说话,一辈子学闭嘴】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xiaoguoguo.dbeile.cn/news/1203.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多贝乐移动站 http://xiaoguoguo.dbeile.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