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港沿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担当,推动“优美乡村、文明港沿”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依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崇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形成《上海市崇明区港沿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指导港沿镇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镇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港沿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建设世界级生态岛为总体发展目标,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力度,聚焦生态产业,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坚定不移地探索发展路径,有力推动港沿镇生态环境、产业经济、社会事业与城乡建设全面发展,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目标和各项任务,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镇累计实现增加值49.19亿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0577元。
生态环境有效提升。深化落实“河长制”、“环长制”,加强河道综合治理,持续推进镇、村级河道水环境提升。巩固提升消黑除劣成效,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行管理。切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深化大气污染治理,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持续做好低效种植清退工作。继续推进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工程,加快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建成齐力村、富国村、惠中村等一批美丽乡村,成功创建鲁玙村、合兴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完成鲁玙村、合兴村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完成园艺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
生态产业雏形初现。现代绿色农业加速发展,成功注册“崇明岛黄杨”商标和“崇明黄杨”地理标志,园艺村获评国家农业农村部“一村一品”示范村,推进特色果蔬、白山羊等优势农产品进一步提质增效。提升粮食、蔬果、花卉苗木及特色养殖合作社发展品质,抓好现有优质农业主体升级改造,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以源怡花卉等为龙头的博士农场、开心农场,持续推进家庭农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特色化提升,实现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引进上海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虹华国际菊花产业园等优质现代农业项目,成功创建博士农场,培育一批水稻型家庭农场。
生态惠民持续加强。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增强,认定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有效落实生态就业岗位。完成一批惠民服务站建设,完成 “双拥优抚之家”、“退役军人服务之家”、退役军人服务站等阵地建设。全方位发展科教文卫事业,成功创建上海市爱国拥军模范乡镇、上海市中小河道整治先进集体、上海市诚信计量示范镇,不断巩固提升上海市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创建成果。
社会治理长效稳定。村(居)委会阵地标准化、服务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绿益行团队项目获评第四届崇明区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持续开展“雪亮工程”、“智慧公安”建设,不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成功创建上海市平安示范社区、上海市安全社区,完成园艺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
对照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目标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还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一是关于生态环境方面:近年来环境治理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品质有所提升,但是薄弱短板依然存在、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田林水土等生态基底还要进一步夯实,镇、村公共设施维护保养和配置尚需进一步巩固。二是在经济发展方面:一产大而不强、二产偏小偏散、三产起步较晚。聚焦绿色田园,立足“三高”,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等方面仍需提升。工业企业方面,围绕新业态、绿色发展,推进存量资产的盘活提升,突破镇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高端设施农业产业片区建设和重大示范项目带动下,着力形成品牌和集群效应。三是在民生保障方面: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差距较大,特别是聚焦特殊困难群体,在为老、助残、医疗、教育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提升。四是在社会治理方面:村居基层自治的能力有待提升,特别是村居作为基层战斗堡垒作用还有待加强,社会治理体系的智慧化方面缺少科技赋能的有效抓手,精细化管理方面统筹运作能力有待提升,协同治理方面全民参与程度有待提高。
二、发展环境
“十四五”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港沿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长三角一体化、花博会、大交通、新基建等新的机遇不断涌现,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港沿的新区位优势带来的正向影响将是港沿快速发展的新动力。站在新起点,港沿要充分对接国家战略,把握区域发展方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化挑战为机遇,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新跨越。
港沿应主动立足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叠加期,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全力推动机遇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紧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港沿作为崇明与南通对接的前沿阵地,应积极服务和融入区域一体化格局,借助与南通等地地域相邻、文化相融、人员相亲的优势,共同在长江口区域协作上深化合作、共同发力。紧抓花博会带动机遇。港沿依托现有花卉产业和发展空间,应积极主动承接花博会的高能级辐射和溢出功能,围绕花博会提档升级基础设施、接待设施和综合环境,聚焦花卉产业拓展研发、种植、交易等各个环节,为花卉经济的发展、生态产业的构建注入长久动力。紧抓大交通辐射机遇。高速铁路登岛设站、轨道交通投入使用、城市主干路建成通车等一系列大交通的完善,将实现港沿一小时连接主城区,半小时辐射全岛的交通能力,进一步强化区位优势,港沿应主动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吸引人流物流,激发产业潜力。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全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发展目标
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港沿镇发展实际,到2025年:财政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年均增长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坚持生态立镇、绿色优先,聚焦“生态宜居、富民强镇、乐活惠民、治理创新”四大关键词,推进港沿全面可持续发展。
着眼生态宜居,提升城乡环境品质。生态文明体系更加完备,水、土、林、气全方位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升,自然生态环境更加稳固。乡村空间布局持续优化,“水成系、路成环、田成块、林成网、宅成景”总体格局初步形成。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生态宜居成为港沿乡村的靓丽名片。
立足富民强镇,凝聚绿色发展动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发展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产业绿色化、规模化、集群化水平明显提高,高效生态农业、美丽风景产业等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基本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
聚焦乐活惠民,加大民生福祉力度。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加大,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重点领域和特殊群体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生态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坚持治理创新,完善协同共治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健全,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城乡基层精细化、智慧化服务治理水平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乡村活力充分激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公平正义充分彰显,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至2035年,港沿镇将遵循农业经济大镇、高端农业产业强镇和花卉特色小镇的目标,聚焦产业特色塑造,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为发展导向,建成以花卉产业为特色的农业强镇。落实空间结构,重点提升镇区环境品质,增强文化活动中心、卫生院等公共设施服务能级,稳步推进港沿镇全面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指标
表1 港沿镇“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
≥90%
第三章 坚持生态优先 加大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
聚焦生产、生活、生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完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严守生态保护底线,持续构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一、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构建生态环境系统治理格局。落实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深入实施“环长制”,加强环保队伍建设,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建立健全“条块结合、各司其职、权责明确、联动高效”的镇村环保工作体系,逐步压实领导责任体系,将生态环境保护的常态化监管落实落细,进一步提升全镇环境质量。
坚持治本治源、水岸联动。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进一步提升水环境质量,巩固提升上海市河长制标准化街镇创建成果。河长制工作稳步推进,村民自治力求实效。统筹推进镇级河道生态治理,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长效运行管理,推进两个镇区雨污水管网完善工程。全面完成规划保留养殖水面尾水治理和规划不保留水面清退。打好长江十年禁渔持久战,加强对工业企业排污未端处置监管,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绿色投入品管控、化肥农药双减管理。进一步健全镇村级河道长效管理机制,增强以人民为中心的治水理念,持续提升河湖保护治理水平,建立健全与世界级生态岛相匹配的河道长效养护标准。基础性养护和提升性养护并举,持续提升河道整体面貌,实现河道水体水质稳定达标的目标。
统筹推进蓝天净土保卫战。以产业和交通领域为重点,统筹能源、建设、生活等领域大气污染治理,采取综合管控措施,全面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改善空气质量。加强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防控,采取建档管理、网格巡查、视频监控等综合管理措施,确保生产单位排放达标。规范行业管理,重点关注建筑工地、建材堆场、道路清扫、运输车辆等扬尘污染情况,推行餐饮油烟在线监控,加强执法巡查。严格落实秸秆禁烧,改变农村生活习惯,引导农民绿色生活方式。切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摸清镇域土壤状况,建立地块档案,落实源头管控。加强工业企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和应急处置,严控工业土壤污染。加强农田土壤环境保护,落实农业生产监管,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持续做好低效种植清退工作和土壤改良,推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处置利用,严防农业生产土壤污染。加强“198”区域减量化地块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按照土壤环境质量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
践行绿色生活新风尚。深化贯彻落实《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进一步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结合本镇实际,围绕“部门协同、源头管控、点位布局、流程体系、监管考核”等重点环节查补短板,落实落细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全面提升生活垃圾、农林废弃物、工业企业固废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等从源头到末端的闭环处置能级。不断完善资源回收服务体系,加强镇、村级两网融合信息化智能平台建设。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不断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效率,探索湿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提高干湿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探索建筑垃圾科学处置途径,落实建筑垃圾全程管控和资源化利用体系,落实企业危废垃圾备案登记和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偷倒工业固废、危废等行为。
二、持续优化绿色生态空间
根据《上海市崇明区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有效统筹市政配套、公共服务、产业提升等空间布局,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郊野单元规划,统筹安排土地资源,明晰主体功能分区,持续推进“两核两轴两带三片区”的空间布局优化落地。进一步梳理规划空间资源,逐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命共同体指标。立足存量更新,有效盘活低效闲置用地,预留公共配套服务升级空间,探索集建区内闲置工业用地、厂房等存量资源再利用路径。严格保护耕地,坚守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红线,持续加强土地用途管制,注重土地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
三、提升农村生态宜居品质
以点带面,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巩固市、区两级示范村创建成果,立足“串点成线、内外兼修、示范引领”的目标,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逐步形成“合兴为核、三村联动、九村共建”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遴选优质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实施点状供地, 鼓励盘活农村闲置农房、存量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开展开心农场、农村民宿集群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建设,以增量带动存量,提高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能,拓展发展空间。
提升乡村生态基底水平。巩固“迎花博、治五棚”整治成果,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和维护好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源头管控和拆后管理,严控新增违建,推进港沿公路等“三横两纵”主干道沿线综合治理,持续改善村庄综合环境面貌。不断提升公益林、生态廊道管养水平,实施林业抚育工作,打造一批高质量生态林地休闲空间,形成多园多点的林地布局。加强乡村风貌引导,优化“沿路沿河、局部集聚”的乡村肌理,协调统一乡村建筑风貌,打造“白墙灰瓦坡屋顶,林水相依满庭芳”的崇明乡村风貌。
第四章 坚持绿色发展 打造生态产业发展新格局
聚焦优势领域和重点区域,整合要素资源,强化内涵建设,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形成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夯实绿色农业发展基础
推进规模经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严格落实三区管控措施,确保粮食功能区、蔬菜保护区和特色养殖面积。大力推进港沿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努力实现高质高效。加强与市、区农业科技单位对接,依托优质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推广优质品种的示范与应用。推进高端设施农业产业片区建设,全面加强全程监管力度,以开展绿色认证、有机认证,创建绿色原料示范基地、生态循环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绿色投入品管控、化肥农药双减管理。推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技术应用,落实绿色生产管控;开展新技术引进和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大力推进合作社、博士农场和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农业主体、职业农民创先争优;按照“农林水联动、田宅路统筹”要求,聚焦“零星土地”归并、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不断推动农产品品质提升。围绕花卉苗木特色产业和优质大米、清水蟹、特色蔬菜和白山羊等优质农产品,开展品牌培育选树活动,鼓励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区域公共品牌+子品牌”体系发展,引导蔬菜规模化生产基地实施单品类、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种植;开展系列活动,加大宣传推广,不断提升“丰乐港沿 花漾小镇”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
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加强镇、村工业集体建设用地管理,严格规范租赁行为;盘活存量资产,促进产业转型发展。规范土地流转交易平台管理,深化公开交易市场建设,深入推动城乡综合帮扶工作。
二、推进现代农业融合发展
推进集群发展,提升花卉苗木产业。聚焦崇明生态农业科创区发展,发挥国家设施农业中心、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虹华国际菊花产业园、光明集团港沿花卉基地等科创基地引擎作用,通过“项目引进+本土培育”,推进“上海花港”——千亩花卉产业园建设,努力引领港沿花卉苗木产业提质增效。充分利用花卉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对外招商,吸引更多花卉企业入驻产业园。深化放大花博会溢出效应和带动效应,依托崇明花卉交流中心,发挥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项目产业龙头作用,积极打造花卉研发、生产和销售全产业链。
加强黄杨产业发展指导。通过黄杨协会、专家团队、展销平台、品牌建设、系列培训、科创项目等渠道,做大做强做深花卉苗木产业。用好“崇明岛黄杨”商标和“崇明黄杨”地理标志,推进黄杨高效生态栽培及盆景造型技术研究结果应用,进一步提升黄杨品质。分层分类开展技术培训,建立专业人才梯队。拓展线上线下交易平台,开展系列宣传推介活动,提升黄杨产业文化品位。
全面推进农旅融合发展。以发展全域旅游为带动,持续推进崇明智慧生态花卉园等A级景区创建,规范发展星级民宿,结合自身特点拓展旅游线路产品,形成港沿特色旅游产业体系。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强产业谋划策划,支持国有企业、社会资本参与“花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一是推进景区资源开发,深入挖掘和提升现有产业、人文资源,打造一批A级景区,串点成线,形成港沿特色旅游线路。通过政策聚焦、平台搭建、多措并举,引领各类资源,积极引导和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民宿,把港沿镇打造成为东部地区客流、人流的热门集聚区域。二是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结合农产、人文优势,引进各类资源,深化放大花博会溢出效应和带动效应,开展主题乡村旅游,激活多彩花卉园艺,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塑造有灵魂、有内容、有深度的沿线旅游精品。三是搭建多彩活动平台。结合特色节庆、黄杨文化节、家庭园艺、“丰乐港沿”等系列活动,将农事、赏花、采摘、游玩、骑行等集于一体,推进农业、旅游业深入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做深农旅、文旅、体旅产业。
三、提升生态经济发展能级
深入发展绿色生态企业。聚焦新兴经济,有序推进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和腾笼换鸟,按照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方向,有选择性地引入符合崇明生态岛建设的节能、环保、智能、智慧型新产业产能、新基建项目,发挥港沿农业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优势,鼓励发展食品加工业和商贸服务业。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持续开展节能降耗工作,淘汰落后低效产能企业,积极扶持好中小企业发展,立足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应用,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换代,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用好上海市清洁生产审核政策扶持,鼓励企业主动从源头节能减排增效。不断提升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范能力,落实安全监督管理责任,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推行安全生产记分制,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方法,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
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经济高速发展离不开招商引资,未来五年我镇将着力提升大数据分析能力,充分挖掘新经济形势下的新招商领域,加大设点布局力度。探索智能化、精准化招商,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挖掘线索,提高招商转化率。聚焦新经济、新业态,完善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机制,着力引进符合崇明生态产业发展要求、技术含量高、有发展后劲的项目。力争按每年15%增速计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长期稳定的新经济增长点。
第五章 优化空间布局 推进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围绕区“十四五”规划发展定位,结合镇郊野单元规划布局,持续推进“两核两轴两带三片区”的空间布局优化落地,聚焦“生态宜居、富民强镇、乐活惠民、治理创新”四大关键词,稳步推进港沿镇全面可持续发展。
做好全域布局规划。根据区2035总规,对全镇发展和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强化功能定位、科学布局,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郊野单元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镇村发展。坚持走生态、绿色的世界级生态岛发展道路,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落实集建区外建设用地减量,促进人口和优质公共服务向镇区集中。优化港沿镇区的商业、文化、体育、卫生、教育等公服配套,更新一批老旧设施,形成有活力的经济、文化和公共服务中心。以合兴集镇为基础,延续老镇区商业基底,依托基本管理单元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东部经济、文化和服务副中心,为上海花港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提供服务支持,最终形成“两核两轴两带三片区”发展格局,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城镇。
东西两核强化区域服务。西部镇区以打造城镇综合性服务核为目标,提升公共配套服务水平,开展老旧设施设备提标改造,有序推进高品质文旅商服设施导入,加快提升镇区服务能级。东部以打造乡村地区产业发展核为目标,依托园艺村、合兴村、鲁玙村乡村振兴资源优势和农创产业优势,逐步实现串点成线、内外兼修、示范引领。
东西两轴联动片区发展。以镇区为重点,依托港沿公路向南联动堡镇地区,结合郊野单元规划,积极推进镇区北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点建设,加快启动镇区南部存量建设用地转型,全力打造功能复合的城镇服务轴。依托合五公路向南联动五滧集镇片区,着力盘活存量资产,导入符合崇明生态岛定位的农业科创企业,打造绿色田园先行片区——崇明高端设施农业产业片区。
南北两带展示文旅特色。依托区域交通走廊建设,整合园艺村、合兴村、鲁玙村、港沿镇区等特色片区,打造草港公路沿线的乡村文化风貌展示带;依托北侧林地、河塘、农田等生态资源,鼓励联动一批优质农业合作社,积极推进农业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北沿公路沿线的生态农旅融合带。
三大片区形成功能板块。立足城镇服务核,结合大公所天主教堂等文化特色,发展乡村特色文创产业,形成闲适乡居片区;依托产业发展核,建设东部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以科技农业、智慧农业为特色,促进三产融合;依托北沿公路乡村自然基底,形成生态农旅片区,发挥生态优势,建设三产融合的农业强镇。
二、推进重点区域发展
上海花港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围绕花卉产业集聚,以合兴、鲁玙、园艺三村联动为核心,带动港沿镇东部9个村,引领崇明花卉产业发展,打造国际一流的花卉产业集聚区。引进花卉产业龙头企业,联动提升现有花卉项目,打造现代花卉产业集群。依托园艺村已成规模的黄杨特色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借力区科创中心,进一步集聚花卉科研力量。整合旅游景点、民宿等资源,促进花卉产业与旅游的深度结合。
港沿镇区。以高品质生活为基本原则,聚焦港沿镇区,完善镇区公共服务设施,拓展港沿镇区服务能级,打造小而美的城镇空间。通过公共服务设施等提标改造,进一步提升镇区服务品质。有序推动公共空间改造,带动镇区品质整体提升。利用存量导入高品质文旅商服设施,预留生产性服务地块,为镇区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第六章 加强基础提升 夯实城乡公共安全体系
一、加强基础设施配套
聚焦“三生”短板,结合产业发展布局,统筹推进电网、路网、自来水管网、雨污水管网等改造升级。巩固“四好农村路”示范镇创建成果,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有效运行农村公路和农村道路“建管养运”管理体系,确保乡村交通安全畅通。综合改造港沿镇农贸市场,积极申报区“十四五”期间规划生态市集建设储备库,为居民提供一个更加整洁、舒适的现代化购物环境。积极推进农村地区公厕建设和提标改造,新建一批三类公厕,逐步实现“设施健全、功能完善、环境整洁、服务到位”要求。加强垃圾箱房管理,强化再生资源市场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可回收资源完备的信息化平台。聚焦重点发展区域,有序实施地下管网推进工作。积极布局5G,努力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完备、融合基础设施广泛赋能、创新基础设施驱动发展、智慧应用和终端丰富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二、维护城乡公共安全
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推进雪亮工程、智慧公安建设,加强村居警务室建设,“一村居一警两辅”100%覆盖,建立“微信警务室”。全面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打造融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指挥平台。持续推进平安示范社区、平安小区和平安单位的创建,推动扫黑除恶长效常治;科学调配公安干警、辅警及群防群治力量,完善来沪人员居住证办理和服务管理工作,持续深化特殊人群管控,持续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滚动排摸、专项治理和长效机制建设。
优化综合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巩固提升市级安全社区创建成果,进一步压实安全工作责任,围绕重点领域持续开展专项检查,全力筑牢全镇安全防线。逐步完善自然灾害防治工作体系,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制机制,完善多方参与、协同联动机制,构建应对各灾种、覆盖防灾减灾救灾各环节的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强化队伍建设,整合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力量,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第七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落实落细惠民利民保障
聚焦为民服务短板,着力破解特殊群体民生问题,以“两张网”建设驱动精准化管理为契机,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一、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进一步优化学校环境、鼓励教育工作创先争优,分层分类发展教育,做好适龄儿童入学宣传,关注特殊儿童入学,力争应学尽学。持续开展品学兼优学生结对帮困工作,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发挥职业教育的专业优势,开发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特色项目及线上资源。继续推进青年见习基地、创业基地建设,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举办示范性高级研修班。
全面发展文体事业。保护和传承本镇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打响“丰乐港沿 花漾小镇”特色品牌,努力形成港沿特色的乡村文化、海岛文化、生态文化。优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置,进一步提升镇、村级综合文化活动阵地功能,全面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加大市、区、镇三级文化资源配送力度,逐步实现公共文化的均衡化和品质化,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加强体育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发挥健康驿站作用。广泛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着力提升龙舟、拔河特色品牌项目,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均衡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提升科普阵地服务效能,大力开展主题科普活动,组织开展“科普周”“走百村 讲百课”等科普活动。提升全镇红十字“三救三献”工作能力,扩大急救知识宣传培训,力争做到85%的户籍人口培训率,持续推进博爱家园建设。积极推进家庭生育制度落实,加强计生特殊家庭服务关怀工作。继续推进民族宗教等各项社会事业均衡、优质发展。
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强化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工作机制,时刻织牢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加强传染病疫情综合监测、风险研判和预警,抓紧抓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加强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巩固提升“国家卫生镇”创建成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推进港沿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构建覆盖全镇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对居民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心理指导、心理支持等服务。开展健康教育和全民健身活动,推进健康智慧小屋日常运行,提高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和利用率,满足居民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
二、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加强就业困难农民的职业培训,努力实现高质量就业,加大农民工就业援助力度,积极帮扶青年自主创业并逐步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建立职业数据库,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培训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创业环境,落实生态就业岗位,加强生态就业岗位智能化、规范化管理。完善乡镇预防欠薪工作机制,坚决保护劳动者合法收入。
健全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做好低保、重残、特困等各类救助工作,对困难群众开展精准的社会救助,确保各项民生政策及时落实到位。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促进社会救助优质、普惠、公平。严把救助准入关,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继续扩大城乡居民参保覆盖面。认真执行生态补贴、生态惠民保险制度。
落实特殊群体关爱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吸引和调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和资源推进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多措并举填补养老床位缺口,拟新增养老床位300张左右。持续推进农村睦邻点建设,探索开展社区互助式养老服务。继续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及居家养老工作,为失能老人提供优质的照料服务。逐步健全社区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改建社区长者食堂1个,实现村居助餐全覆盖。建成港沿镇花漾邻里中心,做好帮扶困难残疾人劳动增收实事项目,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助残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落实各项优抚政策。提升镇、村(居)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水平,营造浓厚的双拥工作氛围,积极争创上海市双拥模范镇十连冠。
三、加强社会治理创新
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建设。运营好港沿镇政务服务“旗舰店”,提升社区受理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加强行政审批事项清理规范,不断提升服务办理便捷性,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集成融合和整体联动,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全面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完成港沿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和村居工作站标准化建设。推进社会治理多网融合,建立更加精简、实用、高效的闭环管理机制,因地制宜设计开发应急处置、防汛指挥、人流聚集管控等重点关注领域的实战场景应用,加快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镇”。
凝聚基层治理力量。选优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持续推进“班长工程”。进一步做实做强镇村阵地建设,镇级层面做实“两网融合”智能管理,提升村居委会“一站式服务”工作效能,做优“阳光村(居)务工程”,推进村级事务规范化、阳光化运行,推动“社区云”平台综合运用。进一步理顺镇、村、组三级联动服务架构和工作机制,强化村民自治、镇村共治、社会协治等途径,不断提升城乡基层治理水平。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推动落实常态长效机制;夯实新时代文明实践“3+N”阵地建设,推动资源整合和功能发挥;继续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发展,不断提升全镇生态文明水平。
促进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处置。全面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不断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矛盾化解。开展重点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动社会矛盾风险防范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持续健全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来沪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加强社戒社康服务管理,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问题滚动排摸、专项治理,持续推进镇村平安创建,全面开展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不断完善治理工作体制机制。
第八章 规划实施保障
一、加坚持党建引领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章党规,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推动规划实施的生动实践。推进党建引领人才成长工作,服务全镇各项事业发展。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做好人才保障工作。积极储备村居骨干青年干部后备力量,把人才作为推动镇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支撑。二是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用。推动党建工作向基层转变,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党群服务站特色化建设,拓宽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级、加强利用效率。挖掘党员参与村居基层治理,以培训学习为着力点,打造专业化基层干部队伍。推进“红色物业”拓面提质,完善组织架构,推动双向交叉任职。
二、加强政府建设
强化行政管理效能,加强政府信息化建设。结合区级政务信息平台,打造信息共享、快速反应、联勤联动的协同办公平台,推行移动办公、无纸化办公,优化流程。利用大数据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有效提升数据治理和共享应用能力,全力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深入优化政务服务营商环境。二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强化法治思维。推进政府运行法治化,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办事能力。提高行政效能。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围绕项目建设、惠民政策等重点,进一步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全面推进政务公开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及渠道建设,不断提高行政透明度。转变机关作风。依法接受人大监督,及时向镇人大报告政府重要工作、重大决策事项,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不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三、强化规划衔接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上海市崇明区港沿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xiaoguoguo.dbeile.cn/news/1445.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多贝乐移动站 http://xiaoguoguo.dbeile.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