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双奥之城”历史见证人王惠:当年庄重承诺,今已扎实兑现
2024-12-16 11:11

人物名片:

“双奥之城”历史见证人王惠:当年庄重承诺,今已扎实兑现

王惠,一位老奥运人,是为数不多的北京申办“双奥”的直接参与者和历史见证人。曾任2008年北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北京奥运会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2022年北京冬奥申委副秘书长、新闻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

一月下旬,北京。一场大雪让人感觉冬奥会离北京越来越近。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第6天的上午,南都记者敲开王惠家门,站在记者面前的是往日在荧幕上熟识的资深发言人。

窗外天寒地冻,屋内暖意融融。主持过上千场新闻发布会的王惠,给人留下的始终是气质端庄印象。交谈中,熟练给记者泡茶的她,笑容亲切,让人想起在她在过往发布会上的形象。

2015年,王惠的身份是2022北京冬奥申委副秘书长、新闻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代表北京对外阐释“北京为什么要申办冬奥会,冬奥会将给北京和中国留下什么”。

专访当天,王惠特地系上了7年前在吉隆坡成功申办冬奥会时的纪念丝巾,佩戴的首饰也有冰雪元素。那一年,她正值60岁,参与申办冬奥会并取得成功,是她职业生涯最后一件大事。

世界上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很多,但既举办过夏奥又要举办冬奥的却只有北京这一座城市。为何北京能成为全球首座“双奥之城”? 在王惠眼中,这个殊荣并不是北京一个城市的,而是中国的。

谈“双奥之城”

全世界没有先例,殊荣不只是一座城市的

南都: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如何看待北京获得“双奥之城”的殊荣?

王惠:距离2008北京奥运会过去仅7年,北京又成功申办了2022年冬奥会,全世界没有这样的先例。在我看来,2022北京冬奥会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遗产,正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信任了中国、信任了北京,国际奥委会委员才把2022年冬奥会的票投给北京。两届奥运的申办成功,功劳不能只记在一座城市上,这是整个国家的成功。

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这个梦想起源于1908年,当年的天津《青年》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了三个世纪之问:一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二问中国运动员什么时候能在奥运会上拿金牌?三问中国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

第一个梦想的实现是在1932年,中国运动员刘长春独自一人参加了洛杉矶奥运会;第二个梦想的实现是在1984年,还是在洛杉矶,中国运动员许海峰打破了奥运金牌零的记录;第三个梦想的实现就是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回答这三个问题,中国用了一个世纪。

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举行。坐在鸟巢里的观众都在观看精彩的开幕式演出,而我在欣赏现场那91000名时而鼓掌时而欢呼的观众。从他们的脸上,我感受到了和自己内心一样的激动、自豪、欣喜、满足。从申办成功到成功举办,有太多故事让人刻骨铭心了。

南都:先后两次在现场听到奥委会主席宣布北京申办成功,你有何感受?

王惠: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七年后,我们又申办成功了2022年的冬奥会。这两次申办我都参与了,两次申办我都负责新闻宣传工作,两次我都在国际奥委会的投票现场听萨马兰奇主席和巴赫主席宣读举办城市是“北京”,两次都亲身体验了申办工作的艰辛和申办成功的喜悦。

王惠先后两次在现场听到奥委会主席宣布北京申办成功。

最深切的感受是,无论是夏奥会还是冬奥会的申办,都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接受中国的过程,无论是夏奥会还是冬奥会的举办,都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机遇。

在申办冬奥会时,我们想的是“让世界再次为北京心动”,把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交给北京。现在冬奥会就要在北京举办了,大幕即将拉开,灯光即将打亮,期待世界再次因北京而惊艳。

南都:回顾争取申办冬奥会的历程,哪一刻让你印象最深?

王惠:这种时刻有很多。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同年11月我和我的同事去瑞士洛桑向国际奥委会递交北京奥运会遗产,那时我们的任务是交答卷。

时隔整整6年,2014年11月,我又作为冬奥会申办代表团的成员再次去瑞士洛桑向国际奥委会提交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报告,这一次是去领考卷。我们决心用扎实的申办工作和庄严的承诺答好这份考卷。

当时站在国际奥委会大厦前,我抬头仰望飘扬的五环旗,坚信这面旗帜2022年2月4日将再一次在北京鸟巢升起。

谈奥运遗产

“3亿人上冰雪”承诺,今已扎实兑现

王惠2015年作为北京冬奥申委新闻发言人出席新闻发布会,回应媒体关注。

南都:当年申办提出“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如何理解?

王惠:北京申冬奥时,全世界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是2.7亿。当我们承诺北京举办冬奥会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后,一如14年前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承诺“在4亿青少年中普及奥林匹克教育”一样被很多人包括媒体惊异,怀疑。

我在接受国际媒体采访时说,这个承诺是庄重的,就像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我们承诺让中国4亿青少年接受奥林匹克教育一样庄重,一样能兑现。

记得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我们提出的让中国4亿青少年接受奥林匹克教育的承诺也曾让一些国际奥委会官员惊异和不相信,4亿人是欧洲多少国家的人口总和啊!但是2008年这个承诺兑现了,我本人就负责这项工作,将奥林匹克读本和活动送到全国的大中小学,北京的205所奥林匹克学校与前来参赛的205个国家的运动员结了对子。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申办冬奥会“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造福几代人、造福民族的战略。这不仅是为了培养中国人参与冬季运动的习惯,让年轻一代锻炼体魄意志,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而且也扩大了世界冬季运动的版图,为国际奥林匹克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南都:现在看来,我们兑现了当年的承诺?

王惠:当年庄严承诺,今已扎实兑现。“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在中国已成事实,现在不仅在中国北方冰雪运动已成常态,就是南方的很多城市也有冰场甚至有雪场。据国家体育总局数据统计,现在参与冰雪运动的人已达3.46亿。

王惠2015年作为北京冬奥申委新闻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

奥运会历来被称为世界体育的盛大节日,也是体育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当年我们承诺如果北京举办冬奥会,将为这个世界节日增加中国文化的新内涵。今年春节期间,北京冬奥会就要开幕了,我们将五千年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奉献给了冬奥会,使其文化内涵更加丰富独特,文化氛围更加热烈浓厚,必将成为一届让世界难忘和惊艳的冬奥会。

还有,“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一起向未来)”是北京冬奥会的口号,我认为这个口号最重要的是“Shared(分享)”这个词。国际奥委会让各国运动员Together (一起来)北京了,我们要让他们在这里Shared(分享)梦想、成功、精彩、欢乐和未来。我认为这是冬奥会成功的重点。

南都:怎样看待身边越来越多人迷上冰雪运动?

王惠:这是冬奥会遗产的一部分。过去,中国的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现在这个说法早已过时了。现在全国各地冰雪运动蓬勃兴起,不仅是北方。南方有很多城市,包括深圳、广州也建了雪场,这意味着冰雪运动在中国已被北方以外的更多地区民众所喜爱。

发展冬季运动与共同富裕的时代主题是紧密契合的。人民群众的高质量生活,不只是衣食住行,身体素质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参与冬季运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特别是年轻人,现在冬季参与冰雪运动已成为时尚,他们赶上好时候了,是幸运的一代。

谈冰雪运动

中国家庭体育支出较普遍,冬季运动没有门槛

南都:有人评价冰雪运动是“贵族运动”,你如何看待?普通老百姓如何也消费得起?

王惠:确实有人这样认为。中国的冬季运动发展正在打破这个“神话”。中国已进入小康社会,很多家庭在安排衣食住行的同时,把参加体育运动作为不可或缺的内容作了支出安排。比如,去健身房或跑马拉松。年轻人中喜欢冰雪运动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他们已经把冬季运动纳入了自己的生活计划,冬奥会之后,这种需求还会增长。

南都:能讲讲你“上冰”的经历吗?

王惠:我成长在北方,小时候没见过正规冰场,只见过公园里由工作人员泼水而成的冰场。那时候,冰鞋比普通鞋贵,我们买不起,但又想体会滑冰的快乐,我和同学三个人共凑了18元钱,合买了一双冰鞋轮换着滑冰,那是我穿过的第一双冰鞋。

申冬奥期间,为组织申办活动,我们走近一个正在训练的小冰球队。他们邀请我当射球员,有位小运动员负责守门,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冰球,我穿上球刀,意外的是四十多年没上冰了,居然还能滑行。我当时很兴奋,挥杆球出,没想到竟然打进去了。小守门员说他没准备好不算数。意外的是,第二杆我又打进去了。估计再打,我就打不进去了。不管怎样,三亿人上冰雪,也得算我一个。

我一直惦念这些冰球小子,那时候他们大约十岁左右,或许他们中的佼佼者还能参加这届冬奥会比赛呢。

南都:冬奥会还将留下哪些遗产?

王惠:和北京奥运会一样,北京冬奥会也会给中国留下丰厚的遗产。

首先,冬奥会带动的冰雪运动蓬勃发展,3亿人上冰雪,就是冬奥会留下最重要的遗产。

其次,中国的体育人才越来越多。在国际大型赛事的组织机构里,经常会看到2008年奥运会留下的专业人员。奥运会培养的人才如今在全国各地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中国包括体育在内的各项事业发展。冬奥会也将会培养出各种与冬季运动有关的人才,带动全国冬季运动不断提升。

再次,冬奥会带动了冬季运动设施的建设。比如张家口,过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筹办冬奥会不仅促进了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旅事业发展,更是推进了冰雪运动设施建设。崇礼现已有一百多条雪道,周边的赤城、怀来,北京的延庆、密云、石景山都有非常好的雪地运动设施。全国这样的冰雪运动场地正在增多,有效带动了冰雪运动。

同时,冬奥会直接造福举办地的群众。过去张家口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因为冬季运动的蓬勃发展,他们变成了与冰雪运动有关的人,或售卖冰雪运动器具,或成为冬季运动教练,或参与赛事组织,或办酒店餐馆为参加冬季运动的人服务。

还有,举办冬奥会所积累的赛事组织经验,也将对今年在我国举办的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起到积极作用。

现在冬奥会还没举办,细说遗产还有点早,相信冬奥会和奥运会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丰厚的遗产将会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

谈新闻发布经历

无论质疑攻击或偏见,只要有关注都是传播机会

南都:有媒体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称你是“奥组委铁娘子”,如何评价过去奥运官员的身份?

王惠:在北京奥运会筹办和举办期间,我担任了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长,负责奥运会的新闻发布、媒体接待、新闻中心、宣传片、宣传品、宣传活动和国际传播等工作。面对世界的高度关注,如何抓住机遇精准传播北京奥运会的声音,树立国家形象,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工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的391场发布会和100多次的专访、集体采访。

那时候的我,每天行走在新闻中心,身边都是为获取信息奔来跑去的记者。每有记者的目光投向我,我一定走向他: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用一种主动的、服务的姿态给记者提供我们需要传播的信息。

南都:应对外媒尖锐问题,你当年有压力吗?

王惠:2000年起,我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工作,开始了发言人的工作生涯。2003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全国第一期政府新闻发言人培训班,也被称作是中国新闻发言人“黄埔一期”,我是其中一员。

在发布会上,我回答过很多中外记者的尖锐问题,从没回避和拒绝过。记者提问说明他们关注。哪怕是质疑、攻击也没关系,只要关注,就有机会把我们想让世界了解的,通过他们的报道传播出去。

担任了16年政府发言人,我始终认为媒体是城市、赛会甚至是国家形象传播的重要桥梁,他们的报道对受众认知一个城市和国家起到的作用超乎寻常,不可小视。能不能利用媒体关注、会不会引导舆论走向,是衡量一个发言人和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

在和国际媒体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学了很多。如果说申办奥运会时,我学会了如何借助国际媒体的关注传播城市,那么在举办奥运会时,我学会了如何利用国际传播提升城市的美誉度,在申办冬奥会时,我学会了怎么把握国际传播的关键点。

南都:你对哪一场发布会最有感触?

王惠:北京奥运会期间,我每天都出席发布会。14年过去了,至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持长枪短炮的记者。“32278”,这是参与报道2008年奥运会的记者人数。

当年,32278位各国记者云集北京,225家转播商对世界转播了北京奥运会,直接受众47亿人,这对中国的国家形象传播机会难得,意义非凡,给我留下一段不可磨灭的特殊记忆。

记得在奥运会最后一场发布会结束前,我对各国记者表达了真诚的谢意,感谢他们向世界传播了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和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北京。我对他们说,尽管奥运会结束了,北京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发布会在记者们的掌声中结束,但他们却不离场,而是纷纷上前与我们合影。

大约半小时后,我走出发布厅,看见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这三大通讯社的首席记者还站在门口。我有些疑惑,问他们为什么还不走?他们说:在等我。

“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我问道。他们摇了摇头说:“没有,只想对你说一句话:如果有一枚奥运会新闻宣传的金牌,我们就挂在你胸前。”

自从担任发言人,我面对过太多挑衅、尖锐、刁钻的问题,都不曾沉默不答。但当听到他们这番话,我突然语塞了。作为奥运会的新闻宣传工作者,能得到记者这样的评价,我很感欣慰。我知道他们的评价不是对我个人,是对我们整个奥运新闻宣传工作的肯定。

谈冬奥期许

用好“送上门”的国际传播机会,冬奥会能答好这道题

南都:时隔14年,同样的机会摆在中国面前,我们该如何做好国际传播?

王惠:冬奥会对中国来说,是又一次非常难得和重要的“送上门”来的国际传播机遇,不能浪费。安全、简约、精彩背后,应该对应的是可敬、可信、可爱的中国。这是一盘大棋,需要技高一筹;也是一篇大文章,需要谋篇布局。

为什么在北京举办这一届冬奥会?冬奥会能给北京、给中国和世界留下什么?世界在期待,北京冬奥会一定能回答好这个问题。

南都:你对冬奥会有何期许?

王惠:我至今难忘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现场那91000名观众激动的表情。那是他们每个人久聚心中的激情迸发。希望这样的表情也能出现在冬奥会在现场和不在现场的观众脸上。

采写:南都记者潘珊菊 实习生赵姬发自北京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双奥之城”历史见证人王惠:当年庄重承诺,今已扎实兑现】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xiaoguoguo.dbeile.cn/news/3748.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多贝乐移动站 http://xiaoguoguo.dbeile.cn/mobile/ , 查看更多   
最新新闻
赴日本留学大热!北京哪些学校开设日本项目?
置顶关注哟 和4.5万择校家长一起,随时关注择校信息,记得置顶关注哟! ~ “51上私立“→ 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高考:未来5年,最吃香的6个专业,考生可以参考查阅
很多过来人说,选错专业毁一生。大学选错专业要痛苦四年,很多熬过来的学姐和学长提起自己的专业,满满的都是泪,可见选到对的专
长期赴日生存宝典之:去日本都要带些啥呢?
很多同学是第一次长期出国,去日本要带啥?如何丝滑入境?行李超重怎么断舍离?到了日本怎么生活?……对这类问题可能会倍感棘手
留学必知|日本高等教育学位·院校分类详解(附教育部认可院校名单)
与国内类似,日本的高等教育是从完成初等教育(小学6年)以及中等教育(初中3年,高中3年)这12年之后开始的。留学生可以入学的
中国认可的日本大学有哪些?
这是众多准备前往日本留学的中国学子经常咨询的问题。由于日本高等教育质量极高,其严谨的学术研究精神和实践教育理念深受国际学
100个短缺职业排行来了!这个职业排名第一;女生毕业薪酬最高的24个专业!
长按二维码进入福建省2022年高考群获取最新福建省高考政策信息↓高等教育数据与咨询机构麦克思,就女大学生毕业后的薪酬进行统计
日本留学基本生活指南
【#日本留学# #日本留学基本生活指南#】日本留学是很多学生向往的经历,但在留学期间,如何应对基本生活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
女生最吃香的十大专业2023:女孩子首选十大专业
当今社会,传统观念行业都在面临转型升级,原本许多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的传统机械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技术的升级
眼视光学专业怎么样_眼视光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院校名单院校代码专业排名等级眼视光学101004上海交通大学10248A+眼视光学101004浙江大学10335A+眼视光学101004
赴日打黑工15年,他衣服如乞丐,却凭一堆纳税单,获日本民众尊敬
一个人的气度够大,才能容下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个人的眼光够远,才能看开人生里的风吹雨打。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勤奋努力,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