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动态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2024-12-17 18:23

“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林倩倩,女,天津大学教育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

张栋科,男,天津大学教育学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学。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创新创业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创新创业的一种表现。大学生就业难,关键原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高。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突出的表现在:专业知识技能不高、实践能力欠缺、社会适应能力不强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不高。在此背景下,从创新创业的视角寻求出路,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改革以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着手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对个人发展前途产生重要影响,更是对国家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大学生就业难已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而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所在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2014年,李克强在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此后,我国开启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政方针下,创新创业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的主旋律。在双创的时代背景下,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帮助大学生应对就业困境,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提供一种新视角、新思路。

一、创新创业与就业能力的关系

(一)创新创业与就业能力的内涵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和条件,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核心是“新”。简单地说,创新就是创造新事物。这里的“新事物”涵盖了一切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以及精神的事物与成果。“创业”这个词自古就有,其原始含义就是开创或建立基业和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发生了演变并且日益丰富。本文把创业定义为:创业者识别和利用机会,通过创新和整合、利用各种资源,而不受自身现有条件的局限,为社会和自身创造价值的过程。简而言之,创业就是创业者通过创新创造价值的过程。[1]而创新创业是创新与创业的融合,既不同于单纯的创新,也不同于单纯的创业,是基于创新基础上的创业。创新是创新创业的特质,创业是创新创业的目标。

关于就业能力的内涵,国内外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和不同的学科对其进行了探讨,然而至今尚未统一界定。国内大多数的研究者认为,就业能力不是单一的一种能力,而是由各种不同的能力集结而成,是一种与职业相关的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本文基于创新创业的视角来界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在拥有一般就业能力的基础上,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能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顺利就业,而且有足够的能力成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2]其基本构成要素是专业知识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允许在校大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创新创业的开展可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是创新创业的一种表现。创新创业可从就业观念、专业学科知识、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等多方面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一)创新创业有利于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在就业时把工作是否“稳定”作为择业考量的首要因素,在择业就业的时候缺乏积极主动性,更没有创业意识。而创新创业作为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突破口,鼓励大学生把创业作为职业选择,可以转变大学生就业思路,拓宽就业视野,提高创业意识,变被动求职为主动创业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实现大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

(二)创新创业有助于夯实大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

创新创业区别于一般创业,是基于创新基础上的创业,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创业。然而,创新并不是脱离实际而进行的凭空想象,就犹如建造大厦必须有根基一样,而专业学科知识就是其根基,创新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专业学科知识是创新创业的基础,离开了专业学科知识的创新创业,就犹如无源之水,终有一天会枯竭殆尽。因此,创新创业必须要有夯实的专业学科知识,而这恰好正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

(三)创新创业可增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是形成和推动创新创业的内驱力,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创新创业精神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做事与思考方式,是一种精神力量,表现为励精图治的进取精神,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以及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创业能力其实也是一种深层次的就业能力,是在求职、就业中开拓、积极进去的能力。[1]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而让更多的大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具备应对各种挑战的动力、冒险精神、创新意识和忍耐力等特质,会不断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四)创新创业能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实践是创新创业的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要想成功的实现创业,除了具备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外,最重要就是付诸实践,勇于实践才能得真知。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让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切实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总而言之,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可以转变就业观念,夯实大学生的专业学科知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实践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749万,再创历史新高。年年攀升的毕业生人数预示着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强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认为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

(一)专业知识技能不强

专业知识技能是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础,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石,是职业发展的根基,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因素。在就业或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表现出明显的不足:招聘过程中,大部分用人单位发现很多大学生的专业基础薄弱,基本专业技能掌握不牢固,以致在回答专业知识问题时模棱两可;求职过程中,很多大学毕业生反映自己专业知识面比较狭窄,具备的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与社会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创业过程中,很多大学生缺乏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限制了创业活动的开展。[2]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调整相对于社会需求客观上具有滞后性[3],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相脱节,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导致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不突出。(2)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低。学生进入大学以后,老师的监督职能相比中学阶段大大减弱,学习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自觉性与自主性。由于失去老师的监管与督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忽视了对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对专业技能的培养。(3)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出现“两张皮”的现象,两者没有充分的结合,致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不能得到切实的提高。创新创业的开展多是在专业领域内进行的,需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作为支撑,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实现创新创业,否则事倍功半。[4]

(二)社会实践能力欠缺

对于大学生来说,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到实际社会环境中认识问题,并且,运用自身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5]实践是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深层基础,大学生要向顺利实现就业和成功创业,必须有足够强的实践能力。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表现出明显的不足:目前,多数用人单位在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在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会优先考虑有一定实习经验和实践能力的的应聘者。因为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都希望节约培训成本,希望招聘来的大学生能够马上胜任工作为企业创造效益,在成本最少的情况下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有学者调查指出,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评价,选择“一般”的高达70.9%,而选择“很强”或者“较强”的均只有9.7%。[6]这里原因主要有二:(1)我国的教育体制一向沿袭传统式的授课方式,习惯于课堂听讲,忽视实践的学习,造成很多学生实践技能相对较弱。[7] (2)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教师更多的倾向理论知识的传授,对社会实践的指导不深入。

(三)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社会适应能力是反馈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高低的间接表现,是人这个个体融入社会,接纳社会能力的表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个人生存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趋势的今天, 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适应能力偏低的情况。[8]就业、创业,即选择职业、创造事业是个体从学生、学校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9]换言之,无论就业还是创业,那都是学生个体从受教育者转变成职业人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普遍较弱,突出表现为心理素质差,无法承受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型压力,就业观念被动,面对激烈就业竞争心态悲观,自主创业信心和勇气缺乏,缺少承受创业艰辛和风险的胆魄,不能很好适应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等等。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1)环境巨大变化的冲击。高等教育大众化,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严峻的挑战,也给大学生的创业带来了很大的机遇,面对就业创业环境的巨大变化,大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调整自己的心理,会显现出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2)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注重传授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良好性格和心态的培养,致使学生在走向社会时不能很快的适应。

(四)创新创业能力不高

创新是创业的基础和灵魂,在创业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没有创新的创业活动难以持续,更难以取得成功。而创业在本质上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是创新的目的和归宿。“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这一问直指中国教育缺乏培育创新的能力。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高突出的表现为: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对创新创业存在错误看法与观点;没有创新创业精神,缺乏最基本的担当和责任意识;缺少创造性思维,对于就业和创业过于墨守成规;没有坚定的创业意志,对于创业的价值和目的缺乏足够的认识。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发展慢,实施效果差强人意,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一些地方和高校仍然是只停留在会议、文件和口头上,空有创新创业的概念,却没有具体的内容,更没有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比较系统的、制度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2)在我国目前高校课程体系中,创新创业课程较少,其设置也比较零散,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大部分都只是表面性的开展一些活动,举办一些讲座。(3)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整体的教育导向主要就是“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寻找标准答案,强调教师单向的传授,忽视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一味的强调外在的刺激和灌输,注重学生书本知识的建构,忽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消磨殆尽。

三、双创背景下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随着我国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席卷全国,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创新创业的新时代已经来临。在“双创”新时期,我们在应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以及着力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时,应当重视创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发挥创业的积极作用与影响,基于创新创业的视角来寻求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一)不断加强就业教育,大力发展创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是连接高校和社会的一个重要节点,能够反映出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是关乎大学发展走向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要解决当前日益复杂的大学生就业难题,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不断加强就业教育,大力发展创业教育,但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无论是就业教育,还是创业教育,两者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的一种职业生涯教育。就业教育是教育学生如何选择职业从而适应社会的教育。而创业教育则是教育学生如何创造职业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而引领社会的教育。[9]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为了更好的创业,而创业是更高质量的就业,为就业提供机会,是就业的源泉。就业教育旨在指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能够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合理择业,了解市场需求,不断提高就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而创业教育着眼于开发大学生的基本创业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造性思维、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紧密联系,具有内在统一性,其根本目的都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顺利就业,是一种衔接联动的关系。因此,在不断加强就业教育的同时要大力发展创业教育,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高其就业能力开辟道路。

(二)调整课程结构,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有学者指出,在各国的教育改革中,课程改革一向是改革的主战场。课程居于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的心脏。[10]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该紧紧围绕就业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主题,在重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的同时又要和社会市场需求相衔接,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创业基本素质的培养融入课程开发和课程结构的调整。

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素,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课程设置的目标应该适应社会生活,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需求中寻找课程的基础,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课程的结构应该能够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应该设置通识性课程,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开设实践性课程,突出能力培养,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完善专业课程,使学生牢固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完善就业指导课程,强化学生对职业的认知,开发艺术性课程,提高文化艺术素养。此外,应该给予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课程,以此保证课程实施的实效性以及学生发展的自主性。同时,学校应该掌握课程开发和课程调整的自主权,课程的开发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和社会的发展,使学生掌握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课程的调整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但应该吸纳社会行业的精英参与到其中,使课程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要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反馈、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以及教师对课程的体验,使课程更贴近学生的需求。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是人才培养最基础、最关键的环节。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知识本位教学,教师往往采用单向灌输式的讲授法,教学目标比较笼统,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从根本上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失去了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关怀,造成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学习能力的缺失,丧失了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培养的功能,对学生毕业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带来消极的影响。深化教学改革,以能力本位为指导,构建能力本位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大学生成功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理念不仅不否定知识的重要性,而且更加注重认知规律的作用,非常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关系。[11]它要求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基础深厚、创新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能力的人,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以能力本位的教学改革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五个方面着手。教学目标从知识本位到学生本位,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学生创新能力的潜力,塑造学生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突出时代性、实用性、创新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改变过去偏繁难旧的书本知识,增加创新创业的教育内容,融入国际最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的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代教育技术,改变以往讲授式的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增加实践教学,强调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变教学过程,改变过去枯燥的、呆板的程序化活动,营造师生积极互动的课堂气氛,转变过去过分关注结论、结果的现象,实现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态度等的转变。采用多元化教学评价,改变过去过分关注考试成绩的评价,标准,注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改进考试方法,采用理论考试和职业技能并重的方式,探索非标准答案考。

(四)切实推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和培育

无论是就业教育还是创业教育,都应该是集知识、能力和精神三个方面同步进行、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其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精神是核心。这里所说的精神是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求真,旨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人文精神求善,旨在提升人格、气质和修养。在双创的时代背景下,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以学生为本,切实推进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育。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科学精神集中体现为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对人的幸福的关怀,对人的价值的尊重,两者交融互补,保证了人类实践发展的正确取向和成功。科学精神就是一种有坚持力、不怕困难、不辞辛劳、勇于创新的精神,是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的助推器,是大学生积极创业的动力。而人文精神关注人的内心世界,是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关照与追求,从而可以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名利观,完善人格,不把就业创业教育功利化。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者交融互补,可以帮助青年人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和道路,也是解决就业、实现“万众创新”的关键,应该成为就业教育、创业教育的主旋律。

[1] 李政,等.创业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2.

[2] 邹建芬.大学生创业能力开发与培养的路径探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1(6): 91-95.

[3] 黄林楠,韩增芳.对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14):87-88.

[4] 姚德超,晏月平.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9(1):75-77.

[5] 黄超.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初探[J].教育探索,2011(7):66-67.

[6] 周爱国.关于培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高校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7] 肖强.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40-143.

[8] 李大勇.试析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求职就业[J].教育与职业,2007(9):44-45.

[9] 闫广芬.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45-151.

[10] 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28.

[11] 欧阳利华,程永红.能力本位教育观念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成人教育,2011(11):79-80.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路径】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xiaoguoguo.dbeile.cn/news/3937.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多贝乐移动站 http://xiaoguoguo.dbeile.cn/mobile/ , 查看更多   
最新新闻
赴日本留学大热!北京哪些学校开设日本项目?
置顶关注哟 和4.5万择校家长一起,随时关注择校信息,记得置顶关注哟! ~ “51上私立“→ 点击右上角“...”→ 点选“设为星标
高考:未来5年,最吃香的6个专业,考生可以参考查阅
很多过来人说,选错专业毁一生。大学选错专业要痛苦四年,很多熬过来的学姐和学长提起自己的专业,满满的都是泪,可见选到对的专
长期赴日生存宝典之:去日本都要带些啥呢?
很多同学是第一次长期出国,去日本要带啥?如何丝滑入境?行李超重怎么断舍离?到了日本怎么生活?……对这类问题可能会倍感棘手
留学必知|日本高等教育学位·院校分类详解(附教育部认可院校名单)
与国内类似,日本的高等教育是从完成初等教育(小学6年)以及中等教育(初中3年,高中3年)这12年之后开始的。留学生可以入学的
中国认可的日本大学有哪些?
这是众多准备前往日本留学的中国学子经常咨询的问题。由于日本高等教育质量极高,其严谨的学术研究精神和实践教育理念深受国际学
100个短缺职业排行来了!这个职业排名第一;女生毕业薪酬最高的24个专业!
长按二维码进入福建省2022年高考群获取最新福建省高考政策信息↓高等教育数据与咨询机构麦克思,就女大学生毕业后的薪酬进行统计
日本留学基本生活指南
【#日本留学# #日本留学基本生活指南#】日本留学是很多学生向往的经历,但在留学期间,如何应对基本生活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
女生最吃香的十大专业2023:女孩子首选十大专业
当今社会,传统观念行业都在面临转型升级,原本许多工作环境差、工作时间长的传统机械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技术的升级
眼视光学专业怎么样_眼视光学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院校名单院校代码专业排名等级眼视光学101004上海交通大学10248A+眼视光学101004浙江大学10335A+眼视光学101004
赴日打黑工15年,他衣服如乞丐,却凭一堆纳税单,获日本民众尊敬
一个人的气度够大,才能容下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个人的眼光够远,才能看开人生里的风吹雨打。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勤奋努力,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