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课件公众号
2022
预防网暴之毒的“口罩”在哪儿
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们都在努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惜一切代价消灭病毒。除却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存在着一种更难治愈的疾病。《一场看不见的传染病》是一则反网络暴力公益广告的主题,揭示了网络暴力的核心特质——有毒且传染。
近期,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知乎、小红书等用户多、流量大的社交媒体平台都上线了IP属地显示功能,国内显示到省份,国外显示到国家,且该功能用户无法自行关闭。不少人认为,这能让匿名躲在幕后的人突然有种走到台前的恐惧感,也可以暴露一些人虚构信息进行造谣、牟利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击退“键盘侠”,遏制网络暴力。
然而从技术层面看,破解IP属地显示并非难事。而且,只要不用于实施违法犯罪,对个人用户来说,寻求技术手段更改属地信息并不违法。更何况,仅显示用户属地根本无法撼动网络暴力源生的根基。运营后台原本就掌握着用户的真实信息,倘若用户真的因为网络施暴涉嫌犯罪,无论显示属地与否,平台都能提供用户的个人信息。所以,IP属地显示功能的更多意义在于心理震慑,而非治本之策。
同样的期待曾经出现在五六年前,或者说20年前。彼时,因为在网络上散布谣言、恶意侵害他人名誉成本极低却危害极大,人们对网络实名制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2000年后媒体平台陆续探索实名制相关举措,2015年和2017年,网信办相继出台了《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全面落实网络实名制。从此,网上跟帖评论、发布信息都必须“后台实名”。其实后台早已知晓一切,前台的显示又如此宽泛。这么多年未有改善,对网络施暴者难以形成威慑力。
由此可见,试图从技术层面遏制网暴,似乎捉襟见肘。若想实现真正的震慑,恐怕只有全部显示真人实名。然而,禁止网络匿名,这与网络虚拟空间的特质和发展规律相悖。假如强制实行真人实名,那么网络世界将失去自身魅力。
所以,无论匿名与否,追踪施暴者都不是难题所在。那么,治理网暴的难点在哪儿?首先,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什么叫网络暴力?当我们去治理时,首先要有明确的判断标准,才能对症开方。而目前,一般以结果倒推是否属于网暴及其程度。有些人因网暴失去生命,名誉受损,患上精神类疾病,但经历过程中鲜少有人帮助叫停,而只有被网暴当事人受到巨大伤害时,来自网络上的恶言恶语才有可能被定义为“网络暴力”。当网暴正在进行时,谁有权利将其定义为网暴,并有责任及时开展治理直至将其完全终止?有人说,平台可以。但现实是,平台无力监管海量用户的海量言论,语言的灵活性也导致屏蔽词汇等机器审核方式无力应对,人工审核或许能取得更好效果,但成本高、耗时长,很难跑赢网暴骤然起势的速度。这种治理是滞后的,在危害后果已经造成后予以倒查,很难将网暴扼杀在摇篮里。
还有人说,法律才是网暴的终结者。现行法律中并没有针对打击网络暴力的专门立法,所以有人提出要进行专门立法,加大对施暴者的惩治力度,对情节严重的还要由检察机关提起公诉。这种观点意在打破“法不责众”的认知误区,让网暴行为从零成本变为受严打。人们对法律惩治网暴寄予了很高期望,但实际上并非没有专门立法就无法对网暴作出司法处理,只不过要构成犯罪是有条件的。就算结果恶劣,分摊到每个施暴者身上的情节,也很难够得上刑法规定的罪名。这也是反网暴立法呼吁多年而未有实质性进展的原因之一。何况,法律是滞后的,又留下了一些施暴空间,单纯寄希望于立法遏制,过于天真。
对付新冠病毒,戴上医用口罩就能大概率防止其入侵。而在网络世界行走,又有什么能充当阻止网络暴力思想和行动蔓延的“口罩”呢?
抖音6个月处理不当评论近亿条,蔓延中的网暴亟需平台治理
87年前,阮玲玉留下遗言“人言可畏”后走向自尽。87年后,语言暴力迁徙到了互联网平台,并“进化”为破坏范围更广的网暴。在今天这个时代,有办法能解决和规避人言可畏的问题吗?
6月28日下午,抖音向经济观察网在内的媒体介绍了抖音平台上存在的网暴现象以及治理情况。2022年以来,抖音处罚网暴帐号11348个,拦截9218万条不当信息。在短视频平台上,网暴现象已经泛滥。
出现网暴的不仅是短视频平台,据记者了解,社交平台如微博,中视频平台如B站,还有小红书、知乎、豆瓣等内容平台上,网暴言论也比比皆是,对于这些平台,如何处理网暴内容,是令他们头疼的一件事。
最近一次明显的网暴大事件是唐山打人事件。事件爆发后,抖音12个小时内评论多达300万条,抖音当时成立了一个300多人团队专门处理这件事。
唐山打人团伙有9个人,但有200多个账号被认为是打人者的账号,他们都受到网暴冲击。抖音安全产品经理刘欢说,那段时间,当地三四十岁,身体壮硕上身赤裸的男性都有可能被认为是打人团伙成员,进而被网暴。
网暴行为还从对当事人蔓延至其周边人或物。在唐山打人事件中,烧烤店老板娘,施暴者的子女和朋友,甚至相关的服装品牌,均遭遇谩骂和嘲讽。
“网暴成本很低,时间成本低,经济成本低,有用户会说,5块钱就能买200条内容,可以骂人出出气。”刘欢提到,还有用户说,每天晚上睡觉前拿手机刷一刷,轮流刷一些女生照片骂一遍,然后再睡觉。
作为平台,也会受到网暴的影响,主要是负面影响。刘欢形容说,他们处理网暴,就像处在一个正在爆发的火山口,自己很有可能也变成火山灰。
今年6月,抖音上线了屏蔽和举报不当评论、私信临时对话、一键防暴等新功能。加上之前的发文警示、正向引导、粉丝管理等,2022年以来,抖音已经上线了12项治理网暴的功能。
2022年1月至6月,抖音共拦截不当信息9218万条,封禁及禁言账号11348个,累计处置网暴事件超100起。
虽然做了很多事,抖音生态产品经理李琰承认,面对网暴,平台仍有很多不足。
网暴的主要特点是短时间内激烈情绪快速发泄,受害人希望平台快速处理,但精准与快速难以兼顾。依旧以唐山打人事件为例,12小时内出现300万条评论,机器能分析200万条是否违法,但还有100万条难以分析,难辨别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谐音的内容,另一种是批评与网暴之间的内容,如果错审、漏审会引发公众不满。
网暴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背后的原因,是热点事件对于情绪的引发。
根据抖音统计,2022年,网暴现象在东航客机事故、唐山打人等热点事件中频频出现。超过50%的网暴行为由重大灾难、悲剧人物等现象引发。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一些用户在发出网暴内容时,并不认为自己是网暴,反而觉得自己在替天行道。当每个个体举着正义大旗的时候,为什么反而变成了血腥的网暴者?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网暴背后是一种群体力量。“群体缺乏理性但热衷于行动。群体力量为什么这么可怕?虽然每个人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但就像勒庞所说,‘群体就是道德,群体就是法律’,法不责众的心态在今天被互联网时代放大了,互联网清朗空间被破坏掉了。”朱巍认为,如果纵容网暴继续发生,互联网平台上的理性思考将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营销号、饭圈和流量收割者,因此平台一定要治理网暴。
“法不责众的认知是错误的”。朱巍说,治理网暴,就是保护在舆论漩涡里挣扎的弱者的权利。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四新提到,当下网暴已经成为一门生意。现在有人参与引导网暴,把网暴当做生意来做,有专门搞网暴的团队利用个人容易陷入趋同,容易放大偏激情绪的网络特点,把大量不明真相的人卷入网暴中。他建议各互联网平台,治理网暴最重要的是发现网暴变现链条,切断变现机会,才有彻底治理的可能性。
拿出“洪荒之力”整治网暴,绝不是小题大做
为有效防范和解决网络暴力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网民合法权益,近日,中央网信办就加强网络暴力治理进行专门部署,要求网站平台认真抓好集中整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确保治理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今年年初,中央网信办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对准“网络暴力、散播谣言等问题”。短期内就网络暴力问题连续打出重拳,并不多见,反映出国家层面打击和遏制网络暴力的决心。
这次“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主要聚焦网络暴力易发多发、社会影响力大的18家网站平台,通过建立完善监测识别、实时保护、干预处置、溯源追责、宣传曝光等措施,进行全链条治理。其中,建立健全识别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网络暴力当事人实时保护机制、严防网络暴力信息传播扩散,以及加大对违法违规账号、机构和网站平台处置处罚力度等举措,在保护当事人、阻隔“网暴”链条、提高违法犯罪成本等方面,展现出锐利新意。
拿出“洪荒之力”整治“网暴”,具有显而易见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绝不是小题大做。
“网暴”并非始于今时今日,但当下“网暴”有多点开花之势,“网暴”者颇为张狂,对此必须引起高度警惕。近日,上海一女孩花5万元向全校同学捐赠70箱巧克力,本系佳话,却遭“网暴”;同样在上海,一女子打赏外卖小哥,遭网暴后不幸离世的消息至今仍在戳痛人心;今年1月24日,曾在网上发布寻亲视频并认亲的河北男孩刘学州留下遗书,在三亚海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15岁。刘学州生前遭受众多网友“网暴”,律师表示:仅刘学州微博私信中,截至今年1月18日,就有2000多条私信涉及相关“网暴”言论。这些言论或图片非常恶毒,触目惊心;在短视频平台拥有大量粉丝的反诈民警老陈,因受到“网暴”,最近辞去公职……
“网暴”伤人、害人甚至“杀人”于无形,对他人合法权益、公共利益危害性甚巨。不予以坚决遏制、严肃治理,就难以彻底消解乱象,甚至可能愈演愈烈,令更多无辜者受害,更令网络世界失范、失序。
在这种局面中,专项整治“网暴”,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全力惩恶扬善,呵护社会公平正义。过往一些“网暴”事件中,一些“施暴”者往往全身而退,留下受害人承受压力、公众无可奈何。治理网络暴力乱象,不能容忍坏人无损、好人憋屈的结果。对“网暴”行为惩治到位,除恶务尽,以儆效尤,是题中应有之义。让“网暴”者不能“一笑而过”,就是在最大限度地清理“网暴”者生存空间。
其二,以国家名义,为个人撑腰,唤醒正气压倒邪气的网络共鸣。某种意义上,每一个网民,在网络世界中都是孤独的,容易遭到“网暴”的击破。当个体遭遇“网暴”后,个体的应对、维权,总是相对柔弱的,甚至是消极的。那些在“抵抗”之后退却甚至告别人世的无奈举动,每每令人痛心。个体抗拒“网暴”之力,必须与国家层面的力量融合、贯通。专项整治是一场法治风暴,也是一场携手个体维权者的深度合作。这场合作,是对正义原则的重申。
其三,以此为警示和示范,激浊扬清,深入促进网络绿色生态建设。让键盘不再被“恶意敲击”,让人心不再被私欲蛊惑,让发言变得友善、包容,是网络绿色生态建设永恒的命题。某些人在网络发言的邪恶化、攻击性,本身是对网络言论自由的误读。网络并非法外之境,言说自由不等于可以肆无忌惮地“踩人”“锤人”,甚至威胁到他人生命。一个充满着秩序与道义的网络生态,必须对这些无法无天的行为说“不”。
专项整治“网暴”不停息,彰显了常态化、法治化治理的意义。遏制“网暴”,我们仍需努力。
网暴追究刑责,期待良好效果
制止网暴,加大对网暴施暴者的惩戒力度,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多位人大代表提交了相关议案。在3月8日最高法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对侵犯个人信息、煽动网络暴力侮辱诽谤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依法追究网暴施暴者的刑事责任,让违法者付出应有代价,既是对网暴行为的有力制止,更是对人民关切的积极回应。我们应当为新政策新举措点赞,更应为相关部门的履职尽责鼓与呼。
广大网民苦网暴久矣。因为网暴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网络空间秩序,还给网民带来多重伤害。在网暴面前,谁都无法置身事外,谁都不确定自己是不是下一个受害者。近年来,网暴事件频现,受害者们的遭遇牵动着每一位网民的神经。正因为如此,网上网下对“网暴入刑”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次将“网暴追究刑责”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中,是我国依法制止网暴的一个大跨步,也是对网暴行为大声喊出的一声“NO”。
网暴之所以频发,究其原因,监管没有跟上发展的速度是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有力的惩戒措施缺位或不到位,让施暴者钻了空子,给施暴者壮了胆子,其结果就是施暴者的胆子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依法追究施暴者的刑事责任,对他们进行从重惩戒,不光是让他们为自己的违法行为“买单”,也会对其他网民起到震慑效果,让那些想在网络空间肆意妄为和仍然心存侥幸的人不敢露头、及时住手。
网暴追究刑责,不是简单地在报告中加一句话、几行字。要想达到预定效果,其背后需要一个法律体系来支撑。这是因为,与现实场景的违法行为相比,网络暴力往往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取证难、立案难……这就意味着现行法律法规在约束网暴行为时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难并不等于无解。国家将“网暴入刑”将会打开依法制止网络暴力的一个新局面。可以肯定,这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接下来,更加适用网络空间的法律法规一定会不断完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法治之下,网络暴力既不会有滋生的土壤,也不会有成长的空间。请相信,我们的网络环境定会风清气正,我们的网络家园定能春和景明。
染红头发也遭网暴?社会信任感不该被如此消耗
近日,一女生拿着自己的保研录取通知书向久病卧床的爷爷报喜,并拍照上传到个人社交平台。岂料照片被某营销号盗用并传播,引发重重流言,当事女生的一头红发,更被一众网友借题发挥、施以网暴。面对突如其来的骂声,“95后”的她几近精神崩溃。
温馨故事秒变网络闹剧,令人气愤,更令人担忧。近年来,类似网暴事件无休无止,一次次挑动大众神经。从女子取包裹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到路人遭街拍被冠之“网恋奔现”,再到前几天一女子晒订婚照被谣传为会所技师。可以说,网络谣言的“聚光灯”选中谁,谁就有可能遭受无端的舆论口水。一张张冠李戴的图片、一段无中生有的文字,都可能马上转化为真实的身心伤害。
信息化时代,社交媒体多样,发布几无门槛,确实给了一些自媒体、营销号造谣传谣带节奏的空间。有的移花接木,“开篇一张图,后文全靠编”;有的捕风捉影,不断挑选“靶子”煽风点火。在流量和利益驱使下,造谣扯谎已然被经营成了一门生意。造谣者靠着信息不对称引导舆论“按键”伤人,不但给当事人带来严重困扰,也把网络生态搅得乌烟瘴气,消耗着整个社会的信任感。
更大的问题在于,谣言之后往往伴有“网络暴力”。基于本不存在的事实,施以极度恶意的言论,对当事人所造成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本次事件的当事人明确表示“不想放过每一个网络暴力的人”,并公证了上千条严重侮辱性的内容,准备起诉网暴者。个人努力维权的同时,也期待相关部门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紧盯线索、主动作为,让网络空间少一些污泥浊水、狗血谣言。
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负责任者。对个人而言,不信谣、不传谣、不网暴,是最起码的“德”和“善”。这理应成为网络冲浪的共识。毕竟,谁都无法笃定,自己会不会是下一次风口浪尖上的“网络靶子”。
女子因染红发被网暴,“按键”伤人须付出代价
不久前,95后女生郑灵华在被保送研究生后,她拿着录取通知书给病床上的84岁爷爷一个惊喜,并将这一幕拍成照片和视频发到社交平台,没想到收获的不是网友的祝福和恭喜,而是铺天盖地的谩骂与侮辱。原因很荒谬,仅仅因为她把头发染成了粉红色。
因为一头红发,郑灵华被贴上“不正经人”“妖精”“红毛怪”等标签,都2022年,这样以发色鉴人的愚昧论调,实在让人匪夷所思。不仅如此,更有甚者,据此造谣“老人带病考取研究生,娶了小女生”,还有视频配上“专升本考上浙大后爷爷哭了”的字幕,借机推销专升本培训课。在纷纷扰扰的舆论场中,郑灵华的一头红发,不仅成了网暴者的靶子,更是吸引关注的流量密码。
近年来,类似的网暴事件时有发生,从女子取包裹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到路人遭街拍被冠以“网恋奔现”,再到前不久一女子晒订婚照被谣传为某会所技师。这样的“开篇一张图,内容全靠编”,不仅给当事人带来严重困扰,也把网络生态搅得乌烟瘴气,更是消耗着整个社会的信任感。
如今,人人都有麦克风,针对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是每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但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表达应有边界,获取流量也要有底线。这类造谣生事、网暴他人的行为,不仅失德还违法,法律必须及时亮剑,让网暴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才能倒逼其守住底线。
目前,郑灵华公证了上千条严重侮辱性的内容,准备起诉网暴者,她“不想放过每一个网络暴力的人”。诚然,治理网络暴力,需要当事人的较真维权,但与此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筑牢防止网络暴力的铜墙铁壁。
网络平台应该承担起第一责任,通过升级相应的技术手段,提高对网络暴力、网络谣言的鉴别和预防能力,加大对不当言论的整治力度,一旦发现造谣生事者,该曝光就曝光,该禁言就禁言。其次,相关部门也要主动作为,依法对网暴行为追责到底,严惩不贷,不能让网暴者自以为可以躲在屏幕后面为所欲为。
对网络暴力行为说不,应是全社会的共识。对我们每个人而言,不信谣、不传谣、不网暴,也应成为上网冲浪的共识。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乌烟瘴气、暴戾恣睢的空间,维护网络环境的风清气正,是我们每一位网民应尽的责任。
女大学生因染发被网暴,法律要为“不忍气吞声”撑腰
日前,多家媒体注意到,浙江师范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郑灵华,因为染了一头粉红发色,莫名其妙遭到网暴。事件的起因十分荒唐:前不久,她被保送研究生后,拿着录取通知书给病床上的84岁爷爷送去惊喜,并将这一幕拍成照片和视频,发到了社交平台。然而,有好事者借题发挥,大肆造谣“老人带病考取研究生,娶了一个小女生”,使她被贴上了“不正经人”“妖精”“红毛怪”等侮辱性标签。
还有一些追逐流量的营销号,编造“专升本考上浙大后爷爷哭了”的故事,借机推销专升本课程。这些谣言对当事人造成了极大伤害,也凸显出了网络暴力的危害。据最新消息,郑灵华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她公证了上千条严重侮辱性的内容,并且准备起诉网暴者。
“不想放过每一个网络暴力的人”,既是郑灵华面对网暴的坚决态度,也是多数人面对网络暴力现象的心声。被网暴的对象,轻则陷入负面情绪,重则遭受无法挽回的精神创伤,甚至自寻短见。尤其是一些针对年轻女性的网暴行为,往往还夹杂着性别偏见与性骚扰。不论是制造谣言还是轻信谣言侮辱他人者,其行为都不仅是失德,而且涉嫌违法。唯有以法律的惩戒为此类乱象“刹车”,才能防止更多人的正常生活与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与之前一些被网暴后不知所措的受害者不同,郑灵华有很强的维权意识,她并没有任由那些诽谤污蔑的言论在网上流传,而是决心走上法庭。据媒体报道,虽然维权之路漫长,但郑灵华已经在搜集网暴者和营销号的侵权内容。此外,还有热心律师表示愿意为她免费代理,以协助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之所以少有郑灵华这样勇于维权的例子,是因为被网暴者的维权之路往往漫长艰辛。首先,网暴者并非一两个人,想要追查到每一个传播谣言的人绝非易事。再者,相比一些网络平台,维权者的个体力量过于渺小,为了息事宁人,一些网络平台接到举报后,往往只会删除相关信息,但并不会提供发布信息者的资料,这也让维权变得更加困难。
我国《民法典》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权利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平台的责任在法律中也有明确规定:“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未采取必要措施,就因此造成的损害的扩大部分要与直接侵权的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基于这些规定,网暴者可以依法依规起诉发布和传播谣言的网络平台,要求其提供网暴者的个人信息。在涉嫌侵犯公民隐私权和肖像权等情况下,涉事网络平台并没有理由拒绝这样的要求,一旦立案,警方也会要求涉事网络平台配合调查。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每一个网暴者的身份,顺藤摸瓜,将网暴者绳之以法。
虽然如今反对网暴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共识,但仍有一些人自以为可以靠着网络的匿名性逃避法律制约。事实上,一些行为性质严重的网暴者,甚至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按照刑法相关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此前,多名在网上制造谣言、中伤他人名誉者,都受到了刑事追究。
除了网暴者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网络平台的管理者也对治理网暴负有相应责任。虽然每家网络社交平台都有自己的管理方案,但如今一些造谣网暴者的“技巧”越来越高明,也给监管者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要让真相战胜谣言,制止网暴中伤,需要各方共同发力,法律也要及时向受害者伸出援手,从而形成积极的示范效应。
点击名片关注芦苇课件公众号
声明:此内容是从网络搜集,并且免费分享,如涉及侵权可以联系我,我会删除相关链接!
资料来源于网络,用于免费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微信:luoyuyuan0116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号 :luoyuyuan0116
往期内容
726、新高三语文开学第一课精品课件(23页ppt)
727、2023高考一轮复习:诗歌内容情感分类训练(上)
728、2023高考一轮复习:诗歌内容情感分类训练(下)
729、2023高考一轮复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30、2023届湖北省名校联盟新高三摸底联考
731、2023高考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上)
732、2023高考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下)
733、2023高考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上)
734、2023高考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下)
735、2022新高考全国Ⅱ卷真题及答案(网络版)
736、高考作文素材积累:香港回归25周年时评汇编
737、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素材汇编
738、2023高考一轮复习:病句之结构混乱
739、2023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12组热门主题+11组思辨语段荟萃
740、2023高考一轮复习:病句之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
741、备课2023高考作文:高考作文的审题技巧
742、2023高考一轮复习:病句之搭配不当
743、新高一语文开学第一课32页ppt
744、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新题型)上
745、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专项练习(新题型)下
746、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辨析修辞手法
747、2022年初升高语文衔接:作文写作专题训练(一)
748、2022年初升高语文衔接:作文写作专题训练(二)
749、2023高考语文作文备考:层进式结构作文讲解与训练
750、2023高考语文一轮备考:压缩语段专题训练
751、2023高考语文一轮备考:文言阅读主观概括题专题训练
752、2023高考语文一轮备考:成语填空点对点专项训练(新题型)
753、2023年高考语文暑假模拟评估卷(新高考)
754、2023高考语文一轮备考:标点运用点对点专项训练(新题型)
755、高考作文经典素材:高考作文实用经典名言及适用主题示例
756、备考2023一轮复习:语病-十年(2013-2022)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
257、作文热点素材积累:“小镇做题家”时评汇编
258、备考2023高考一轮复习:长短句转化及作用精品课件29页ppt
259、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古代诗词阅读-十年(2013-2022)
260、2022年秋季学期高三语文开学摸底考试卷(新高考)
261、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补写语句-十年(2013-2022)
262、备考2023一轮文言文复习:翻译句子之单音节文言实词
263、作文素材整理:小镇做题家+热点事件+ 素材解读 +链接高考+ 精彩时评文
264、备考2023一轮文言文复习:对照教材考核文言实词(新题型)
265、湖南省九校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联考语文试题(新题型)
266、2023届高考热点作文素材:南京玄奘寺事件+金句+热点语言+时评
267、2023届高考热点作文素材:“问天”启程+金句+精彩标题+习题演练+时评
268、江西省十一校联盟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新题型)
269、2023一轮文言文复习:文言文课内外词语比较分析试题(针对全国乙卷新题型)
270、2023届高考热点作文素材积累:“二舅”时评汇编
271、2023一轮语用复习:高考新题型语言运用之成语填空专训
272、2023一轮文言文复习:新高考Ⅰ卷新题型课内外词语比较分析试题
273、2023一轮语用复习:高考新题型语言运用之成语填空专训2
274、2023一轮文言文复习:文言文课内外词语比较分析试题(针对新高考Ⅱ卷新题型)
275、2023一轮文言文复习:双音节古今异义与偏意复合词
276、2023届高考语文热点素材积累:佩洛西窜台,解放军演兵(筋骨句+金句+满分题目+时评素材)
277、2023年高考热点素材积累:“佩洛西窜台”时评汇编
278、2023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之古代诗歌的比较阅读
279、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常见考点专项训练: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280、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固定格式
281、2023一轮复习:高考新题型语言运用之语病修改专训
282、2023一轮复习:高考新题型语言运用之语病修改专训2
283、2023一轮复习:诗歌鉴赏选择题专项训练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2023届高考作文热点素材积累:“网络乱象”主题时评汇编】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xiaoguoguo.dbeile.cn/news/877.html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首页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多贝乐移动站 http://xiaoguoguo.dbeile.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