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万字纪要:“数据二十条”的核心
2024-12-03 22:12  浏览:81

万字纪要:“数据二十条”的核心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在多重政策推动下,中国数据要素市场正蓬勃发展,规模或在2025年达到2000亿元。数据资产确认或为开端,确权、定价、交易等规划有望陆续落地。

数据资产将全球首次入表,在会计上成为一种“资产”,自身价值得以明确,为打开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

12月19日,“数据二十条”相关意见发布。中国特色的数据产权制度体系正在快速的建立,力度甚至超越海外。

数字经济已是明年最具发展潜力的赛道之一。数据要素市场涉及哪些环节,该如何进行交易?产业链的利润又是如何分配的?

12月27日,见智研究特邀到了民生证券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吕伟老师做详细的解读和对未来市场投资机会的观点分享,并整理如下:

核心观点

1、“数据二十条”的核心

四个制度:数据产权制度(三权分立)、数据流通交易制度(结合场内外的交易制度)、收益分配和安全可控。

重点关注三权分立: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授权是根据数据要求来推进非公共数据,它是一种共同使用、共享收益的模式,也就是要将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在合理的前提下促进数据应用,而这个前提就是获得相应的授权。

2、数据资产交易的环节有什么?

第一:数据供给方,如数据的采集(来源个人、企业和公共数据)、生产,存储、脱敏等。

第二:数据的流通,包括数据的登记,撮合交易。

第三:数据应用和安全管理,包括数据在多个场景的应用,数据的隐私计算,安全加密的数据全管理。

3、数据供给方的利润分配哪一方受益最大?

目前看,数据资产交易利润会有相当一部分分给数据的供给方。

数据的流通方,有数据交易所和数据集团,均受益于利润分配。

数据资产的应用方:数据平台,场景多样化,受益于利润分配但下游分散。

4、 各地将纷纷成立数据集团,地方政务IT龙头率先受益

未来数据交易所的数量不会很多,基本上以现有的数据交易所为主。

增量是数据集团,主要对本地的公共数据进行流通和运营。数据要素运营主导权在各地的数据集团里。而数据集团作为运营的主体,会需要有一个本土的政务 IT 的龙头公司来做具体的数据系统的建设和产品的设定。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这些政务IT的龙头可能是整个数据要素市场最先受益的。

5、信息脱敏需求很大,隐私计算是黑马

脱敏是对于所有的企业、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做的一个环节。

个人隐私脱敏基本上是后面最大的需求,现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特别景气的朝阳行业,包括很多独角兽也在这个领域里面在叫隐私计算。尤其是数据要素打通流转之后,会有非常大的发展机会。

正文

在近期多重政策的鼓励下,数据要素市场正迎来快速地发展,预计行业规模在 2025 年突破 2000亿元。本月,国务院印发了“数据二十条”相关意见,重点说了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看待数据要素市场的发展?

吕伟:

这一次国务院印发的数据二十条,核心是一条主线,四个制度,四项措施。

一条主线我们去看国家制定数据要素的顶层设计,它的核心主线就是围绕数据合规高效的流通使用来作为一个主要目标。围绕中心的四个制度也其实是整个数据要素需要解决的,估计后面还会有一些配套的细化政策。

第一个是数据产权制度,就是产权怎么确定?这一次的数据要素的数据二十条明确了探索数据产权结构性的分制制度,建立数据资源的持有权、加工权和产品的经营权三权分制,推进非公共数据市场化方式共同使用、共享收益的新模式。

第二个是数据流通交易的制度,要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的流通和交易制度,从规则、市场、生态、跨境四个方面构建适合我国的数据交易体系。

第三个就是收益分配的制度,要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益分配制度,要求收益向数据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创作者倾斜。

第四个就是安全可控,要建立数据要素的安全的机制。

具体的数据二十条也给了四项措施。

第一个是强调了党对整个数据基础制度的全面领导;第二个是要求要做大数据要素企业;第三个是在先进地区执行探索,这里面明确了在浙江等地区有条件的行业先行先试;第四个是逐步完善产权界定、数据流通和交易的关键还原的政策和标准。

这一次政策推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也表明整个政策是从最顶层的层面全力的支持。数据要素的发展是整个数字经济的一个最重要的主线。

尤其是在刚才我提到的三权分制,包括严格控制交易所的数量。从政策可以看到,确保整个的数据要素充分、合规的流通是做了非常多的政策的设计。

另外我们之前也一直强调带来的一个结果,有点类似于2005 年的资本市场的股权分值改革对于上市公司股权价值的评估的意义。这一次实际上是让数据要素能够流通的改革,可能会带来数据资产的一个重估,而且这个意义可能不亚于当年的股权分置改革。

股权分置改革与现在的数据要素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相似,也是解决合规的流通还有确权定价的一个问题。一旦基础的制度解决了,我们可以以此类比。

这一次的数据要素的改革之后,我们认为数据资产尤其有比较合规、变现潜力很大的数据资产,可能会迎来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机遇。

见智研究:

数据资产首次在会计上被认定,对于企业来说有怎样的意义?

吕伟:

首先,为了某一个行业去更改会计准则都是非常稀缺的,所以从政策层面对于整个数据要素的推动的力度和高度是比较稀少的。

其次,它明确了数据要素作为一种资产在会计上予以承认,具体的受益实际上类似于研发费用的资本化。企业在使用生产、加工、采集这些数据,其中的一些成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资本,类似于研发费用资本化来做整个的一个会计的准则的确认。

一方面是从表观上来说,使得原来可能一些企业的数据的采集,包括训练、加工、标注等成本很大的这些企业,很多费用很多是可以用来做资本化的,进而报表上的利润可能会有一个很直接的提升。

另一方面,它对于整个数据产业链,无论是上中下游,从数据的采集到加工,再到使用,至少从会计层面,成本都有一个很显著的一个降低。从会计准则上来看,也有利于整个的数据产业的发展。

见智研究:

数据要素市场会涉及哪些领域,包括哪些交易环节?

吕伟:

主要是这三个环节,数据要素涉及的是数据的类型,它涉及到要素的类型,可能涉及到个人的信息数据,企业数据,还有公共数据,包括政府内、行业内的数据。

第一:数据供给,如数据的采集、生产,数据整理,像清洗、标注、脱敏等等,还有数据汇聚,包括数据的存储、计算、集合等等。

第二:数据的流通,包括数据的登记,还有撮合交易,以及数据交易所等等。

第三:数据应用和安全管理,包括数据在各个场景的应用,还有数据的隐私计算,安全加密数据的安全管理。这里面还包括一些大数据的工具平台来实现数据的高效的分析、使用等等。

见智研究:

对于您提到的几个数据资产交易环节,数据的确权是一个比较关键的环节。对于个人与企业有什么区别?

吕伟:

数据产品确定主要有个人、企业、公共这几类数据,它要依据数据产生者的性质来确定数据的产权。确权就是确认数据的所有权,而授权包含的范围和意义会更广阔。

数据二十条里强调了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分立。授权是根据数据要求来推进非公共数据,它是一种共同使用、共享收益的模式,也就是要将数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在合理的前提下促进数据应用,而这个前提就是获得相应的授权。

总体来看,确权是数据所有者的所有权,确认授权是确认可以合理使用数据的参与方。此政策的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搁置有争议的所有权,因为现在政府和个人的所有权是比较明确的,但对于企业会有一些争议。

此次的政策实施三权分立,对于使用权和经营权可以进行授权,本质的目的就是促进数据合规、高效的流通,让不能流通、不能发挥作用的数据能使用起来,也是我们为什么说它覆盖的范围会更广的一个因素。

见智研究:

数据流转会涉及到哪些环节和企业?

吕伟:

数据分采集、清洗和流转这几个环节。采集的一般是数据产品的供应商,包括个人、企业、公共三大类参与者,公共行业通常是数据的原始生产者,很多是不能直接来用的,它需要经历清洗环节;

清洗的核心功能是实现数据资源的标准化、合规化和可用化,为后续的交易等环节奠定基础。一般是由专业的数据处理厂商,与拥有数据资源的公司承担相关业务,把数据中涉及到个人隐私的不合规数据做成一个标准化、合规化的处理;

在清洗的基础上之后,数据就可以实现一个流转。目前来看,流转的主体除了企业,它自身也可以去点对点交易,类似于股票市场的大宗交易,也就是在合规的情况下,数据包或者数据订阅服务也可以被用于直接去做一些业务。

目前流转的主体主要是数据交易所和数据集团。数据交易所在浙江、上海等省份或城市都有;数据集团是今年5月全国第一家成立的数据集团,在9月份挂牌,它承担的功能是上海的主要公共数据和国企数据的运营主体,也可能会成为一个数据流转的重要主体。

见智研究:

数据在采集过程中会需要存储以及调用,该如何进行?

吕伟:

在数据存储的层面,因为现在很多数据在云端存储,它带来的一个趋势就是国资云。而云计算的发展对数据安全的要求会非常的高,如一些地方的国资数据。原始数据的存储大概率是要放到国资云上的,一方面是为了数据更方便的调用;另一方面是涉及到国家安全和数据安全的问题。

数据调用最关注的主要是合规性。这次中央关于数据基础制度的意见中专门提出了流通监管的制度,即制定数据流通和交易的负面清单,来明确不能够交易、严格限制交易的数据项。在数据采集、汇聚、加工、处理和流通交易、共享利用的环节,各个企业要依法承担责任。所以在调用方面,合规性是放在第一位的。

见智研究:

数据交易的应用场景会有哪些?

吕伟:

数据交易的应用场景,实际上不能算是数据交易了,因为都是在自己的生态体系里面,一般不会做非常明显的交易,只是做数据的流转。但是像一些互联网巨头,数据都是在内部流转的,比如阿里的会员,打通了他自己在线的平台数据,这是它自己的内部数据之间的交易。

从现在典型的数据交易所来看,比如浙江的大数据中交易中心,这也是国内最先尝试的试点之一。它涉及的场景包括金融科技、大数据征信、电商、消费、城市治理、医疗卫生、工业制造、交通物流、互联网、企业服务,还有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这里面数据交易的应用场景,最多的还是在金融领域,在金融的借贷、供应链金融等,变现的速度和弹性可能也会比较大。

见智研究:

对于市场建设来说,率先受益的可能是哪个环节?

吕伟:

数据交付市场现在处于建设的初期,这次的 ”数据二十条”只是一个顶层设计。围绕数字的确权、交易、流通,还有利益分配,数据安全,都会有更多的细则规则。

大家已经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后续各地央企,从上海、浙江到安徽等全国各地都会成立数据集团,近期中国电子集团成立了中国电子数据集团。数据要素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的运营主导权在各地的数据集团里面。而数据集团作为运营的主体,会需要有一个本土的政务、 IT 的龙头公司来做一些具体的数据系统的建设和项目,包括后面的数据产品的设定。

从我们调研的情况来看,这些政务 IT 的龙头可能是整个数据要素市场最先受益的,而且业绩可能也是最快出来的。本土的数据集团与本土的政务 IT 公司要么合资,要么会产生一些股权关系。

在这个基础上,它建立数据集团,数据交易,数据要素的打通,数据资源的分析等系统、产品的设计都可以交由它认可的本土的政务 IT 公司来做的。这完全是从 0 到 1 的发展过程,而且是直接给项目给订单的,所以受益的速度可能是非常快的。

见智研究:

数据的合规以及安全性,未来也是很重要的领域,行业是否会做一些率先的布局呢?

吕伟:

对数据的合规和安全性,这次的顶层设计也专门明确了政府责任,监管的红线制度,制定了数据流通和交易的负面清单,明确不能交易或者严格限制交易所的数量。这体现了政府的责任。

企业责任则是要围绕数据来源、产权质量和数据使用,推行面向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的数据流通、交易声明和承诺值,规范企业参与政府信息化中的数据安全的管理。

不仅是最近,其实去年滴滴事件之后,整个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从各个层面就已经在迅速的提升了。比如移动的APP,从去年就开始大力度的整治关于不合规获取个人的数据。还有就是互联网平台获取重要数据,需要有第三方数据安全的机构来监管、运营和保护。这个可能会成为一个大趋势,而且会带来一个从 0 到 1 迅速成长的赛道。

当然做第三方数据安全保护的往往都是原来做加密的一些安全的公司,包括一些上市公司,会给他们带来一些比较大的机遇。这个趋势不只是今年数据二十条里面会强调,从去年一些数据安全事件之后,整个政策层面就已经在大力推动了。

见智研究:

从行业来看,数据交易平台未来的格局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呢?

吕伟:

这次的数据二十条里面已经明确了要严控交易所的数量,这其实也是从数据安全的角度考虑,所以交易所的数量估计会走向集中。

其实本质上数据交易所有点类似于我们的上交所和深交所,所以基本上就以已有的数据交易所为主了。但是后面会带来一个变量的,就是刚刚提到的数据集团。上海的是 5 月份成立,9 月份挂牌的,后面各地也会陆续出现。

因为这次的数据二十条也强调了公共的行业数据是要求数据不出域的,所以这些数据实际上都是由本土的数据集团来进行整体的牵头运营的。同时,我们估计会有一些交易流通,也会通过这些本土的数据集团来实现。

所以总体来看,交易所会比较集中,而且不会扩散,不会出现多头治理的局面。但是这种数据集团去负责运营本土的、公共的包括政府、行业的一些数据的。它会因为原始数据不出域的要求,我估计在未来几个月或者几个季度,会如雨后春笋般密集的成立,会是百花齐放的格局。这也是我们后面值得关注的有机会的一个领域。

见智研究:

对于数据运营商来说,未来是不是也会出现像交易平台一样成为少数几个寡头者这样竞争的格局?

吕伟:

不同行业的数据要素的差别很大,基本上会是本行业里面的原来的数据,从它的采集生产到使用运营里面涵盖面比较多的,IT 龙头会参与较多。

运营商层面,大家最容易想到的肯定基本上是三大运营商。但金融数据里面,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种类的公司,包括给银行提供信贷数据的企业等等。同时,证券、金融软件公司掌握了很多金融用户的行为数据,比如看了哪些自选股,关注哪些股票时间比较长,或者什么时间点是交易的高峰等等,在这方面他们就会有优势。

像地理信息行业,主要地图商会比较有优势,所以后面数据运营商不会是那种完全由于少数公司垄断,以往的像互联网巨头的格局;他们只能更多的在自己体系内运作,或者他通过收购把这些各个行业的给集中到一起,使自己的整个体系内能够打通。但是未来的格局,基本上很难有跨行业的全面的数据运营,在单个行业里面是有可能出现数据运营的占大多数份额的公司。

见智研究:

脱敏环节是否会成为核心点?

吕伟:

脱敏是必须的,因为企业的数据,它很多涉及到用户的个人隐私。举个例子,比如打车从两个地点之间,如果把个人数据、身份给隐去,脱敏后的数据实际上是没什么太大风险的。通过数据运营(脱敏后数据),运营方就可以知道某个时点哪个地方去的人多,对于交通、运营等方面都有帮助。但是知道了个人信息之后,不做脱敏,又知道其他的数据,基本上这个人的隐私就全部暴露出去了。

脱敏是对于所有的企业、个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做的一个环节。

脱敏的机会确实很大。因为个人隐私脱敏基本上是后面最大的需求,所以现在计算机领域有一个特别景气的朝阳行业,包括很多独角兽也在这个领域里面,这个领域叫隐私计算。

隐私计算本质上它解决的就是刚才我提到的问题,就把业务数据跟个人的隐私能够切断,然后进行脱敏。这个方向现在刚处于“小荷才露尖角”的阶段,后面有非常多的机会,尤其数据要素打通流转之后,它既是刚需又是刚刚起来的朝阳行业,会有非常大的发展机会。当然由于隐私计算涉及到数据安全,很多公司都是原来做加密业务的公司,所以这里面可能出现很多的网络安全、加密领域原来的巨头。

见智研究:

数据资产行业的竞争壁垒是什么?

吕伟:

有一些行业的数据资产,它基本上门槛是非常高的,因为这些数据来源于它的用户,又是长期的积累的。我举个例子,像一些证券、金融软件公司,都是几千多万的月活用户,很难现在有新兴的公司能够迅速地积累这么多的用户,而且有历史的数据。当然这里面要涉及到所有权的问题了。

一个是时间积累的门槛,第二个是用户的门槛,这是一个特点,这个是 ToC 的。还有一些行业,比如大宗交易平台,有大量厂商在它平台上交易,有足够的业务的客户的积累,还有历史的积淀,所以门槛是非常高的。

对于一些其他的数据,比如一些很简单、轻而易举获得的数据,比如获取某个地方的人流量去做 AI 、人脸识别的,门槛是比较低的,需要的只是人力和时间成本。

所以我们倾向于数据资产里面寻找有门槛的,它有自己的平台,无论是客户还是用户的长期的积淀和粘性,别人很难建立这样平台,就算建立了它也没有足够的历史数据以及先发优势。所以这个领域是区分的最重要的标准。

见智研究:

对于像国家电网的这种拥有大类的数据资产,未来是否也会进行一些相应的交易,它可能会以什么样的形式?

吕伟:

对国家电网这类公司,因为本身是一个业务型的公司,对外去输出数据不是它的主业。

但国家电网掌握了很多大量的数据,进而可以推进电价的市场化改革,市场化交易。最近也出台了电力的现货交易相关政策,各个地方电网掌握每一个人的用电需求,未来可能用这些用户的数据来做电力交易的,类似于金融的撮合商。

在实现电力资源的最大化,同时又能够稳定间电价的基础上,从中获取一些收益。现在电网正在做这方面的试点,说意义是比较大的。

国家电网掌握的数据量很大,但它最大的数据的产品、数据的运营是有利于自己探索新的业务。国家电网本身是一个业务型的数据服务的公司,预计不会对外去输出比较多的数据产品。

见智研究:

数据资产行业未来的利润分配要关注哪些重点领域?

吕伟:

我们认为整个的产业链里面,利润的划分最终以它的不可替代性,贡献的价值为主。我认为其实后面真正的价值量最大的,利润会有相当一部分到数据供给方,包括数据的采集、生产、整理。

数据的流通方就是登记定价、撮合交易的交易所;

数据资产的应用方:数据平台。

数据流通环节的价值量不会太大,因为政策要求流通的效率最高。数据流通环节的价值量是有待整个行业发展起来之后,随着市场体量扩大而增长。

见智研究:

如何看待场内和场外交易?

吕伟:

我觉得数据其实倒跟股票有点不一样,因为股票是标准化的,所以场内交易会比较多。像浙江数据交易所,基本上它成交量应该是两三年才几千万的一个量级,现在成交的还比较少,整个的制度的完善之后预计会有一个明显的上升的趋势。

但是我觉得数据交易不会像股票交易集中于场内,因为数据要素的流通,不同行业之间的标准化程度是比较低的。政策上一直是希望有一个统一的机制,但仍然有很多的类似于股票的大宗交易,也就是场外交易。

场内交易随着市场的建设完善之后,预计会有显著的增长,但是最终可能会是场内和场外平分秋色,不会像股票那样大多数都集中在场内的这种情况。

见智研究:

数据运营公司的牌照是否会成为未来进入行业的门槛?

吕伟:

国家出台数据二十条的政策,实际上是避免出现牌照会成为门槛的情况的出现。我们看到的牌照,像三大运营商是有运营商的牌照。

但实际上在数据运营层面,在数据二十条中,从来没有提过未来专门会有牌照的限的,而可能是通过交易流通的负面清单来进行管控和约束。现在所谓的类似牌照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数据集团和交易所,可以默认为是潜在的牌照。

数据运营层面,政策鼓励运营方发展,因为越多的运营商才能保证数据要素市场能够发展起来。

见智研究:

数据确权是由什么样的公司来进行认证?

吕伟:

数据确权的任务可能后续是由两个机构来承担,一类是像山东、浙江的一些数据交易所。另一类是在各地成立的包括央企数据集团,这些机构后面也可能会去承担这方面的工作。(作者: 韩枫 见智研究Pro)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万字纪要:“数据二十条”的核心】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xiaoguoguo.dbeile.cn/quote/2589.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多贝乐移动站 http://xiaoguoguo.dbeile.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