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曾国藩:家族人才辈出的密码
2024-12-26 06:17  浏览:113

  人物简介

曾国藩:家族人才辈出的密码

  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曾国藩对家族的兴盛发展有着清醒的认识,要求子孙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修身立德,他把祖父的治家“八诀”逐渐丰富为“八本三致祥”家规体系。在曾氏家风浸润下,曾氏后裔人才辈出。

制图/张杨

  古人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古往今来,家族鼎盛的局面能传到五代以下的并不多。但曾氏家族代有英才,是少见的长盛之家。

  曾国藩有3个儿子、6个女儿,长子和第五女不幸夭折;次子曾纪泽是著名外交家;小儿子曾纪鸿是著名数学家;长孙曾广钧是曾家的第二位进士,23岁入翰林院,也是著名诗人;孙女曾广珊是著名女诗人;直系第四代、第五代,大多是学术、科技、文化领域的精英。曾国藩几位弟弟的后人中也涌现了诸多人才,有著名化学家曾昭抡、著名考古学家曾昭燏、著名革命家曾宪植、著名画家曾厚熙等。200多年来,曾氏后裔有成就者多达200余人。

  曾氏家族人才辈出,其原因是什么呢?

  世世代代尊奉曾氏家教、秉承曾氏家风,酿成了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与传统。人才便在这种氛围和传统中熏陶出来。

  壹 住、穿、吃,自奉之俭少见

  3月下旬,记者来到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的曾国藩故居——富厚堂。这里游人如织,其中不少是父母带着子女慕名而来。

  富厚堂的主人曾国藩一直在外,新居建成后并未在此住过一天,由曾国藩夫人欧阳氏带着儿女们住在这里。代为修葺房屋的四弟曾国潢却没少挨曾国藩的指责。因最初曾国藩委托四弟修葺旧屋时曾强调“房屋不尚华美,修葺旧屋即可,但须多种竹木,多留菜地”。可大哥封侯拜相,曾国潢没遵从大哥意见而大兴土木,为曾国藩修建了这座“侯府”,花费7000吊钱。尽管当时曾国藩已是诏封“太子太保”,加封“一等毅勇侯”,7000吊钱不足他一年养廉银的四分之一,但知实情后,他依然深为骇叹,自称“有何颜面见人”,多次指责擅作主张的老弟。

  作为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乡间侯府,富厚堂为土石砖木结构,全宅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曾国藩六世孙曾樾介绍说:“这个宅子存书的书楼用了清一色的青砖。而房子里头,为节省费用采用了土砖。当地的老百姓管这种做法叫‘金包银’。”

  修建富厚堂时的这两个小插曲,体现了曾国藩一贯节俭的作风。曾国藩幕僚赵烈文《能静居日记》以亲眼所见,为我们画出了一个节俭总督的形象——

  住:床上铺着布被、草席,麻布帐又矮又小,盛衣物只有两只小木箱,桌子上只有纸笔,再无一件珍稀摆设。

  穿:一件马夹又短又小,连贫寒士子都不屑于穿。

  吃:每餐两个荤菜,连蔬菜汤在内只有五样;平时没有鸡鸭火腿,要喝酒需临时去买。

  著名作家唐浩明不由得感叹道:“身为大学士、两江总督,且手握重兵,每日经手的金钱千千万万,而自奉之俭到如此地步,岂只二百年清朝所独有。”

  贰 “八本”“三致祥”,爱心尽显家书中

  走进富厚堂,正前方是主楼“八本堂”,分前后两进,三扇大门的中门上悬挂着“富厚堂”门匾。一起参观的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主任刘建海解说道:“‘富厚’一语,既取富裕厚足之愿景,更包含有曾国藩对‘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的警诫。大门两边的对联‘清芬世守,盛德日新’是曾纪泽为纪念父亲所书,意思是:父亲一生为官,两袖清风,这种清廉的美德要世代守护,并且日新月异地发扬。”

  在八本堂前厅,刘建海指着“八本堂”3个大字告诉记者,这是曾国藩亲笔所写,下方是曾纪泽用隶书写的他父亲的“八本”家训:

  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

  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八本”“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为曾氏一门的家风家训。刘建海介绍,富厚堂内还有两块牌匾也是曾国藩亲笔手书的,一块是“肃雍和鸣”,出自《诗经》“肃雍和鸣,先祖是听”。“肃”是恭敬,“雍”即温和,他希望家人在和谐的声音中生活、相处。另一块是“笃亲锡祜”,意思是忠实善待亲戚长辈,上天就会赐福于你。字里行间,渗透着曾国藩“和睦、孝敬是福”的家训理念。

  怀着对家人的一片爱心,曾国藩一生写了1400多封家书,其中绝大部分是写给他的4个弟弟和两个儿子的。这些给亲人的家书,对曾氏家族家规的建立、家风的形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曾国藩在致诸弟的一封家书中谈到:官宦之家的荣耀和富贵,大多一代就享用尽了;孝友(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之家的发达,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因此孝友之家是造福后代子孙的最好家庭。曾国藩因此开导诸弟:不必把做官发财看得太重要,守住耕读孝友的家风,才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长兄为一家之榜样,无论优劣,都将直接影响弟妹。曾国藩没将自己该得的一品荫生名额给儿子纪泽、纪鸿,而给了九弟曾国荃的长子纪瑞,以此感谢九弟为他、为家族所作出的贡献。曾国荃回信感谢兄长的好意,说今后他将为四哥的儿子报捐职衔。曾国藩的谦让,带动了九弟的谦让,形成了一门谦让之风。

  在曾国藩的榜样作用下,曾氏家族和谐齐心,兄弟协力,曾氏家族终于崛起。曾氏兄弟同日封侯伯,古往今来极为罕见,传为佳话。

  叁 不愿子孙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富厚堂的精华所在,应数它的4座藏书楼,分别是思云馆、求阙斋、归朴斋和艺芳馆,鼎盛时期藏书曾达到30万卷。

  记者参观了这4座藏书楼。

  思云馆是富厚堂中最早的建筑物。1857年,父亲曾麟书去世,曾国藩回家居丧之时亲自营建了这座思云馆,居住在此“望云思亲”“恪守礼庐”“读礼山中”,并题写楹联以明心志:“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思云馆既是曾国藩早期藏书之所,更是他饱受挫折后反身自省、东山再起之地。求阙斋里曾经收藏曾国藩的藏书十万多卷,主要是经、史、子、集和各省、县方志。地方志的收藏是曾国藩藏书的一个重要特色。归朴斋曾收藏曾纪泽的藏书10万卷,包括曾纪泽出使英、法时采购的大量西方国家政治、教育、医学、农学等外文书籍,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艺芳馆曾收藏有曾纪鸿夫妇的藏书10万卷,曾纪鸿是近代著名数学家,数学著作是其藏书的一大特色。

  刘建海说,目前大部分藏书收藏在湖南图书馆。曾国藩兄弟及曾纪泽等人的手稿则被曾约农、曾宝荪带去了台湾。

  “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这是曾国藩写给小儿子纪鸿家书中的一句话,百余年来传颂于士人之间。当时纪鸿年方9岁,曾国藩以一种较为少有的温婉语气给小儿子写了这封信,谆谆告诫儿子习劳习苦,保持寒素家风。他希望儿子将重点放在德行的修养上,不必过多地考虑功名之事。

  数年后,曾国荃长子、年方16岁的纪瑞得中秀才,曾国藩给弟弟写家书称“喜慰无已”,还写道:“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这与之前给儿子信里说的不望子孙做大官只望做明理君子是一脉相承的。在曾国藩看来,读书可以让人更多地懂得生命的真趣味,在领略前人智慧的过程中陶冶自己的性灵情操,在不与人争斗的环境中享受心性泰然、心境平和的乐趣。

  曾国藩鼓励儿辈们多读有用之书,多做实用学问,包括学习西方文化。他曾请江南制造局的两位传教士兼翻译史迪文森和傅兰雅为两个儿子指点学习英文,这在当时是破天荒的举动。

  1872年农历二月初四,曾国藩溘然长逝,留给子孙后代的,只有那一楼藏书、一套家书和一篇寄托着“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希冀的遗嘱。

  曾国藩说过:“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200多年来,谨遵曾氏家规的曾氏后裔人才辈出,形成了中国家族史上的奇观。

  声音

  父辈们身体力行是我效仿的榜样

  曾国藩第六代孙 曾樾

  时光斗转,岁月沧桑。曾家香火自先祖曾文正公延绵至今已到繁字辈。曾氏后裔秉承家训,重耕读、重孝友、重勤俭、重睦邻、重践行之家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我心目中,曾家兴盛既得益于承家训,也是传家风、重家教的必然结果。

  我虽是曾国藩嫡传六世来孙,但对家世的了解是在2006年首次回到家乡之后。走进富厚堂的那一刻起,随着对曾家先辈们的了解,耕读传家、勤俭持家思想深深烙印在我脑海,使自己很快融入这个家庭的精神世界。

  儿时多随父亲和姑姑宪源生活,他们的教诲和生活熏陶,对我的人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社会主义建设离不了。不管是一寸钢还是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钱,咱们都要用得巧。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千里打柴不能一日烧。”这是儿时姑姑教我的一首歌。学唱歌、道家训,使我开始懂得勤俭的道理;父辈们的身体力行,自幼便成为我效仿的榜样。

  父亲对生活的节俭近乎到苛刻程度:写文章用过的稿纸经常翻过来再用;大热天偶尔赶上饭菜变质,老人不忍浪费,硬是要带头和家人“分享”;父辈们从不讲究衣着穿戴,一身衣、一块表、一件家具会伴随大半辈子人生。现在,父亲和姑姑留下的补了又补的衣物,成了我教育后辈勤俭持家的最好教材。而在我心目中,长辈们勤奋学习的示范作用、省吃俭用的生活作风,是留给我们后人最好的教育。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衣着朴素平常,用餐营养健康,居室凑合够用,出行绿色便当”——这,就是曾家的家风,是人生必须养就的良好习惯。我如是要求自己,同时寄希望于下一代人继续保持良好家风。我以为,不论物质丰富到什么程度,节俭总不为过。有这样的认识作基础,就不难理解曾文正公“家勤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之教诲,传承家风自然就有了责任与担当。

  采访手记

  传授立身之道是对子孙的长远关怀

  陈薇

  绕过人声鼎沸的富厚堂正宅,步行穿过西北角小山坡的一段林荫路,思云馆隐现于树林之间。这是一栋独立的两层土石砖木旧居,是曾国藩生前在富厚堂内唯一居住过的地方。

  走进宅门,拜谒曾国藩的青铜雕像。铜像上的曾国藩长脸瘦削,眉峰紧锁,目光深邃,眺望着远方,他在思索什么?

  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兄,一生给家人写信数以千计,不论是军情险恶、随时有生命危险之际,还是位高权重、恭维和赞美声环绕之时,总不忘殷殷关注、谆谆教诲家人。

  让子孙保持耕读之家本色,过常人勤奋俭朴的日子,不染宦官子弟的纨绔习气,是曾国藩教诫子侄辈的一个重要话题。他常将这些话挂在嘴边,不停地唠叨着。在写给诸弟的家书中,他说:“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之。庶渐渐务本而不习于淫佚矣。至要至要,千嘱万嘱。”

  他教育儿辈们“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鼓励儿辈们勤于读书,多读有用之书,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做一个道德品性好的人。他认为,如果子孙都这样做了,良好的家风就一定可以绵延下去。

  最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他要求家人做到的,自己都先做到了,而且做得最好。他本身就是一部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颜氏家训》说:“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由此可知,长辈教晚辈,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为来引领他们,而不只是在言辞上费工夫。

  作为一个对家族具有深厚责任心的家长,曾国藩对子孙的长远关怀,更多是立身之道的传授,而不是财富的遗留。今天的父母,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曾氏的家规家风,值得仔细揣摩。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曾国藩:家族人才辈出的密码】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xiaoguoguo.dbeile.cn/quote/4556.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多贝乐移动站 http://xiaoguoguo.dbeile.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