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为人民而写 创作不负时代的文学作品
2024-11-17 23:53  浏览:69

编者按:作为重庆本土的文学作家,他们都怀有一颗“赤子匠心”,深爱着脚下这片土地,更用充满家国情怀忠诚大义的文字,默默辛勤书写和耕耘着这片生命家园。 重庆市第五次作代会结束之后(2月12日至15日),中国网新重庆外宣平台特邀请到重庆市几位作家代表,以新时代重庆文学发展为主题进行对话访谈。他们都从各自多年创作的实践,认真谈出思考、体会和观点,有的在谈到动情之处时,甚是泪流满面,感慨万千。下面我们将对话访谈全文刊出,以供文学作家、文学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分享共勉。

为人民而写 创作不负时代的文学作品

李光飞:为时代而写 为人民放歌

一部文学作品,一字一句都是作家内心世界的一种折射,也更是现实社会的映照。作为当代文学作家,如何做到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去书写重庆文学的新篇章?

李光飞在接受采访时说,不论时代怎样发展,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能不断创作出不负时代和人民的文学作品,就能引领社会风尚的价值取向。他说,在重庆本次作代会上,市委书记陈敏尔对“中心”思想已讲得非常明确到位,为我们重庆文学发展指明方向。在今后的创作中,他还要不断学习领会和落实其重要精神。

重庆市梁平区作协主席、梁平区文联副主席、重庆文学院创作员李光飞 肖方宇 摄

创作好的作品需要提升自身修养

长期以来,重庆作家高扬文学理想,知难而进,深学笃行,砥砺初心,奋起直追,肩负起新时代作家的担当使命。

随着时代发展,如何打造精品力作、奉献高质量的作品,已成为作家更紧迫的任务。但文学创作的难点依然存在,李光飞说首先是创作难,难在时间精力都不够。由于区县多数作者不是专业作家,他们白天要工作,下班后或节假日写作的时间也不多,所以常为写作时间少感到苦恼。近年来,他将创作重心转向长篇小说后,对此更是深有体会。写作的艰苦与寂寞,未经历之人无法理解。虽说天道酬勤,但长篇小说创作就是“十年磨一剑”,一点没夸张。他一部40万字的长篇小说新作《黄泥巴小街》,就前后历时10余年时间。

其次是文学作品宣传推广难。长篇小说创作,是一个长期艰苦的系统工程。一部作品出来,怎样让更多读者了解、喜爱和阅读,也是作家考虑较多的事情。除作品本身的质量,宣传推广尤为重要。若能按作品类型采取相应的推广,一定能达到好的宣传效果。李光飞说:“就像我的一部作品,刚结稿就有评论家写出评论发在《文艺报》上。当然,我不能说我的作品就是好作品,这必须要让读者说了算。但对多种形式的宣传,作家一定都很欢迎和需要。”

作家也要不断认识和超越自我,即在深刻剖析社会人性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自己的人性。创作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提高自身修养素质非常重要。他认为作家要在两方面做好:一是自身道德修养。都说文如其人,无德者一定无品,作品都会在字里行间,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情感诉求,同样也会反映出作者的境界与格局。二是自身文学修养。作品能否打动感染人,让人产生共鸣,除情节之外,语言和架构也很重要。这需要作家多阅读积累、多交流请教、多观察感悟,才能让文笔更加有力、犀利和传神。

建设一支优秀的青年作家队伍

文学虽然是个人的创作艺术,但在青年作者成长的路上,还是需要文学前辈必要的点拨和指导。

李光飞认为,重庆若能有一支良师益友的文学指导队伍,对青年作者进行点对点、面对面(含视频)具体帮扶,尤其是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辅导、剖析、改稿等,相信他们一定很欢迎。重庆作家梯队的形成,是重庆文学今后发展的基础,文学事业需要承上启下。他说,指导一位作者,首先要从创作提纲开始。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写作风格确定题材,再共同探讨逐步改稿。在他的鼓励下,梁平区现已有6名作家开始长篇小说创作。这些年他本人也出版有中篇小说《陷阱》、报告文学《打开幸福之门的人》、长篇小说《最后挣扎》《真爱来临》、还有多篇杂文等。

“对作品要说真话,改稿会就是专门挑刺找毛病”。他介绍,在以往改稿会上,“歌功颂德”多,真实建议少。在《黄泥巴小街》的改稿会上,他就邀请多位资深专家学者,结合各自多年的审稿创作经验,围绕小说构思、语言结构、人物塑造、情感表达、主题呈现,从优缺点方面进行详细点评和剖析,到最后提出详细修改意见。从2019年3月《黄泥巴小街》一稿出来,到2021年12月最终定稿,除了需要坚持和毅力,其实就是学习提高的过程。众人拾柴火焰高。宝贵的修改意见让李光飞少走好多弯路,他说真是“胜读十年书”。

李光飞认为,现在各种文学讲座和培训已开展得有声有色。对多数初学的青年作者而言,若能听到一堂或几堂专门对经典作品的立意、背景、架构、情节、语言、人物、开篇、结尾等具体的专题剖析鉴赏课,他们一定非常受益。

作家要肩负社会责任与担当

在创作中,李光飞说,作家一定要时刻牢记自己肩上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他近期的长篇新作《黄泥巴小街》,就是以渝东北黄泥巴小街为主背景,以整个社会变迁、思想转型为着力点,通过系列故事情节和情感纠葛矛盾,把人物命运和历史进程相联结,讲述农民对祖辈土地的深情,描绘在祖国大地上发生的沧桑巨变。据悉,这部作品已列入《重庆市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重庆市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工程规划(2020-2021年)区县项目、(2021-2022年)市级项目》和《2021年度重庆市文艺创作重点资助作品》,并于今年出版。

李光飞对他家乡梁平充满感情,介绍梁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仕笃儒风,灵秀文明,是著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间”,有上百个非遗项目。其中梁山灯戏、梁平木板年画、梁平癞子锣鼓、梁平抬儿调、梁平竹帘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上还有佛门巨擘破山海明大师和一代大儒来知德等,这些都是梁平地方的传统文化。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能丢,那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我们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更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使之绽放出灿烂的时代风采。他认为,作家也需要多去沉浸式体险,同非遗传承人士交朋友,挖掘整理非遗史实、人物、特色技艺和故事等,去理解走进他们各种喜怒哀乐的诉求,保护、传承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传统文化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厚重作品。

赵历法:以现实生活浸润历练的心,抒写心底之声

好诗出自灵性和鲜活的生命体验。赵历法对诗歌创作也一样酸甜苦辣感悟颇多。他认为,诗人须有家国情怀、时代使命感,要以现实生活浸润和历练的一颗心,去抒写心底之声。创作来源于灵感,灵感来源于生活。他创作的诗歌充满人间的烟火味,遑论亲情、友情,自然风物和社会现实,俯拾皆是诗,入眼万般美,他都写得朴素而真挚。多年来,他的诗歌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红岩》等全国文学刊物,已出版有《胸中的涛声》《春风吹着秋》《天空很蓝》等诗集,以及诗歌评论集《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等专著。他说,诗人可以写白了头发,但不能写老了良知。重庆诗人历来与大山大水十分亲近相拥,每位诗人都非常勤奋努力。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评论家协会会员赵历法。 肖方宇 摄

随着时代发展,文学要打造精品力作,在创作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难点”。在面对“难点”时,赵历法认为,作家的政治敏锐性、政治站位和境界要高,眼光要远,要用心用爱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切忌一种急功近利、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和无病呻吟的浮躁态度。同时,“我们还要以重庆本次作代会为契机,用心感悟生活、感悟时代,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从旗帜鲜明讲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四力’,才能在创作实践中,历练好为时代而歌的文学之笔”。

时代在发展,网络文学开始涌现。随之鱼龙混杂,也出现一些快餐式垃圾泛滥的现象。赵历法认为,由于网络文学写手普遍缺乏扎实的文学功底,只是一味迎合少数消极颓废甚至暴力恐怖的阅读兴趣,造成作品大多以猎奇捕怪为噱头,不仅故事情节相似、人物命运雷同,更缺乏思想性和艺术性。大众文化消费严重商业化,网络文化市场导向媚俗化和单纯追求点击率,对这种不良现象,不是短时间就能解决,还需要建立健全文化网络管理体系和严格相关法律法规。

在青年作家队伍建设上,他建议一是要建立健全人才库,分类建立优秀青年作家及重点文学创作人员档案;二是要抓好先进典型,完善奖励制度。在加强文学创作的扶持力度中,多给青年作家思想生活上的关心,为他们的优秀作品出版排忧解难。还应在线上线下为重点文学作品举办研讨会和宣传推荐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加快青年作家队伍建设,让他们及时得到扶持和成长。

重庆文学如何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守正创新的今天,文学创作仍要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他说,文化自信都源自于民族大义、家国情怀、时代精神、民生大计。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话,这种自信正是文学发展的动力。

周鹏程:用心用情讲好重庆故事 用脚力笔力书写重庆伟大建设

“在重庆本次作代会上,我已听到春天阵阵铿锵的脚步声。作为重庆作家,身处伟大时代和美丽重庆,我更应该深入生活、扎根群众、潜心创作,用心用情讲好重庆故事,用脚力和笔力书写重庆伟大建设和改革成果,为时代鼓与呼,为人民歌与唱。”周鹏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在做。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重庆新诗学会副会长周鹏程。 肖方宇 摄

磨好一支笔 需下十年功

谈到重庆文学,周鹏程介绍,长篇小说《红岩》从面世到成为经典之作,重庆作家在红岩精神的感染和激励下,文学优秀人才辈出,文学创作硕果累累。重庆文学从来没有忘记打造自己的矩阵。从《柠檬叶子》到《无限事》,诗歌重镇名副其实,重庆诗人前赴后继;从《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到《燕子的眼睛》《藏地心迹》,重庆报告文学从来没有停息过对历史的回望、时代的歌唱。

文学创作的难度在哪里?他说不在于写不出作品,不在于发不出作品,而在于怎样创作出精品力作。迄今,重庆文学还没有出现“茅奖”作品,重庆文学发展还存在短板和不足,其思想深邃、故事精彩和文字精美的名篇力作偏少。

磨好一支笔,需下十年功。为写好报告文学《藏地心迹》,周鹏程于2018年底到西藏高原采访30天,承受住高原反应的难忍痛苦。完成采访任务回来后,却因肺部严重感染住院半月之久。出院回家静养时,他又服中药29副,近一年时间才基本恢复健康。这次经历让他感悟不少,他说作家只有以“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追求,用真心真情积累思考和提炼创作素材,才有可能打造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

扶持青年作家队伍 讲好重庆故事

如果把“鲁奖”、“茅奖”等比作是文学赛场,那么作家就是运动员。谈到对青年作者的帮扶,周鹏程表示,不仅是重庆有需要,就是其他省市的青年作者若有需要,他也一定会毫不保留,不遗余力。

没有运动员,谁去参赛?没有优秀运动员,谁去摘奖夺冠?他认为,重庆文学发展还要加大力度培养优秀“运动员”,才能不断增长梯次,壮大规模,“青出于蓝胜于蓝”。

近年来,重庆已颁布实施“文学领军人才”“重庆英才计划”“重点作品扶持”等政策。他说,重庆作家是幸运的。但重庆仍需要加强和改进文学评奖、文学扶持管理,以及规范评奖程序、严格评奖标准、严肃评奖纪律。如果能把读者的“表情包”作为评奖的“风向标”,把低俗、庸俗、媚俗的东西拿下来,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力作推广好,把有情怀、顾大局、有实力的作家扶起来,他相信重庆文学的发展,一定会迎来更加繁荣的春天。

“我自己也有信心决心努力写好作品,为重庆文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他表示,重庆作家一定都会牢记“国之大者”,在新的“赶考”路上,以手中之笔、眼中之光、胸中之志,讴歌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民,讲好重庆故事中国故事。

郭琳:女性作家要扩大阅读视野 有大格局大胸怀

作为重庆女性小说作家,在开完重庆本次作代会后,郭琳(笔名葡萄)与其他大会代表一样,在深受鼓舞振奋的同时,又深感责任重大,更加坚定创作的正确方向。

打造精品力作 都在一个“心和勤”字

重庆文学要打造精品力作,不负重庆人民的重托期望,作家就要不断奉献高质量的文学作品。郭琳表示,文学创作就是一个 “心和勤”字,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所以,她说作家需要不断增强阅读量、提升写作技能、提高对世界的思考和认知能力,要静下心来孜孜不倦学习,要有为社会担当责任而创作的初心,而不是把写作当成一种沽名钓誉的工具。

写作是快乐的创造,也更是辛苦的劳动。大多纯文学作家都是边工作边创作,要牺牲很多休息时间,还要克服想不到的困难。她讲到在创作长篇小说《闺蜜》《老宅》时,就曾把眼睛写坏(现已换成晶体),把腰椎写伤,让父母家人十分担心。她经受不少病痛的折磨,也更考验自己的创作毅力。其间,她也曾有过打退堂鼓的想法。都说打铁首先要本身硬。郭琳认为,作家若无良好的文学气质与修养,想要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文学创作,并做到淡泊名利和抵制各种不良诱惑,以及引导读者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那只能是一句空话。她说,作家首先要立德,立德才能立心。

据介绍,郭琳曾到殡仪馆体验生活,了解殡葬工人的生活工作状态,并写出长篇报道 ,宣传殡葬工人为逝者和逝者家属辛苦服务的事迹,她以此来开拓自己的创作视野。另外她还多次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并亲自体验他们坐轮椅的艰难,向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向社会呼吁关爱尊重残疾人,以还他们的人格尊严。

她表示,作家要做好社会良知的代言,就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吸取营养,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贴近群众,以磨砺自己的一支笔。群众的生活疾苦和愿景向往,以及他们丰富的社会生活,都是文学创作最接地气的素材。其中一些看去很平凡普通的事情,却蕴含一个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变迁,有时也揭示人性的丑陋,或折射出人性的光辉。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互联网界联合会专职副秘书长郭琳。 肖方宇 摄

她认为作家需要不断突破自我写作的瓶颈。在扎实的写作基础上前行,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格式写作,就像一个人吃一盘菜,若天天一种味道,自己也会吃腻。所以,作家还需不断探索表现手法的创新,学习国内外优秀作家的创作手法。她说这虽然有难度,但也非常有趣甚至奇妙,因为写作可以选择多种体裁风格。

女性作家一样要有大格局 大胸怀

相比重庆诗人,小说作家占比例少,女性小说作家特别是创作长篇小说的女性作家更是屈指可数。在创作思路上,郭琳曾有过很大转变。在早期创作中,她围绕情感题材较多,平时的阅读也以情感类型为主。久而久之,造成思维局限和生活体验不足,某种程度上影响她对文学创作的驾驭能力和提高。

女性作家的思维模式和男性作家不同,她为了打破这种局限性,并开始尝试阅读男性作家爱看的作品书籍。2021年,她阅读1000多万字的作品。除看书以外,她每天还要用手机听书两小时。在开阔视野之后,她不但萌生小说创作的新意,同时还尝试过“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把花写成人,把天鹅代入自身,以此写出新作品。

郭琳介绍,作家很需要每天花时间自学、阅读和写作训练。其实练笔也能见缝插针和随时随地,比如一段微信文字表述,一个短视频制作,都是练笔练脑的好机会。另外阅读也可以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听书”——步行、开车、健身、午休和晚上入睡前,这样一天累积下来,会获取不少文学知识。

她认为,女性小说作家要扬长避短,不断克服自身的弱点,扩大阅读视野、提升理性思维模式,要有大格局、大胸怀、大境界的创作观。还要多关心人类命运、社会进步和发展,不能只坚持小女人那种太自我狭隘的文学观。

让纯文学作家“网络化” 让网络文学“文学化”

近年来,网络文学发展迅猛,从小众自发创作行为延展成颇具规模的文化产业,传统文学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两者关系如何融合发展?郭琳认为,应该“让纯文学作家‘网络化’,让网络文学‘文学化’”。纯文学作家在互联网平台发表纯文学作品,是为提升网络文学质量,从而起到更广泛快速学习交流的作用。但网络写手还需不断潜心学习沉淀,并再下功夫精心打磨创作,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有素养有质量的文学作家。

汉语文字是世界上最具魅力的文字, 创作一定要敬畏汉语文字,不能故意去制造所谓的网络错字词汇。她认为,文学创作的量变需要质变,不是那种呆在家里就能虚构一本“玄幻”的写作,或者用回车键创作N首诗歌,却不考虑文学的思想性和内涵的语言美。若把码字都当作谋生盈利的商品,只会炮制一大堆毫无营养的快餐垃圾,充斥文华市场,去害人害己。

文学宣传推广现已进入新媒体时代,是机遇也是挑战。她认为,重庆网络媒体和作家之间,可以形成有效的合作关系,搭建网络推广平台,在线上线下广泛面向社会,更好宣传推广重庆作家的优秀作品和成果。

强雯:深耕母城文化 让更多人感受到渝中文化魅力

重庆文学索然创作硕果累累,但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作品不够精,品牌不够响,人才不够足,阵地不够强等现状。强雯介绍到,重庆本次作代会的召开,对自己以及渝中区的文学创作者,都是一次很大的激励和鼓舞!不仅让我明确创作的方向,也让我更切实感到了重任与压力。

中国作协会员、渝中区作协主席、重庆文学院签约作家强雯。肖方宇 摄

在谈到创作时,她说创作方法有千万条,但以人为本是最重要的一条。文学创作“以人为本”的概念,已扩大了外延与内涵。创作不仅在重要历史节点以人为本,其作品也要让更多的人能看得懂喜欢看,甚至让几代几世纪的人都能看,一定要有流传的品质与核心。文学作家应该要有经典意识,并且向经典溯源,因为那些被赞不绝口的作品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就是开卷有益,以人为本。

固本强基夯实基础,守正创新焕发活力。她认为,文学创新必须要立足成熟的经验和技巧,可从经典名著中找创作思路。比如老舍的《四世同堂》、张恨水的《啼笑因缘》等现实主义的题材,其人心、文心、身心,都曾引起社会和读者的共鸣。据了解,强雯目前已出版长篇小说《吃鲸鱼的骡子》《养羞人》,散文《重庆人绝不拉稀摆带》,中短篇小说集《石燕》,主编图书《母城之光》等。

强雯说:“渝中区作协近年开展‘青年作家扶持计划’、实施市作协‘重庆文学公开课’等一系列工作,为作家做实事,受到大家肯定。特别是传承母城文脉方面,深入挖掘和寻访母城文化,讲好重庆故事中国故事,取得一定成绩和经验”。她表示,母城文化是巴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将更加深入探讨“继续深耕母城文化”的思路,挖掘精华,彰显特色,发扬光大,“让母城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更多人感受到它的风采魅力,不断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蒋登科:自信来源于文学的底气

我们文学的底气在哪里?将登科根据自己多年探讨和思考的认识,从三个方面回答了媒体的提问。

他介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学从“拿来”到“输出”,从以学习别人为主,到把我们的文学理念以及对于人生、社会、历史的思考融入文学,用文学的方式展示中国形象,把中国形象以文学的方式推向世界,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来之不易。

“文学进入新时代,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文学是对社会、时代的‘文学的回应’”,他说面对这种文学的回应,“我们应该有文化自信,这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对于文学创作来说,自信就来自我们文学的底气。”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重庆市中国当代文学学术带头人、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蒋登科。肖方宇 摄

氛围浓郁 文学创作才有底气

重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积淀的城市,有着久远深厚的文学传统。所以,重庆不仅有丰富的抗战文化,而且还有以红岩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

新时期以来,从傅天琳、李钢到李元胜、冉冉、冉仲景、张远伦,重庆每一代人都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成就突出,为重庆文学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批人所具有的号召力,也在带领年轻作家成长。据了解,重庆市作协目前已有会员已2113人,其中“重庆文学奖”“文学领军人才”“重庆英才计划”“重点作品扶持”等扶持项目,重庆也都相继出台。

“当我们的弱项逐渐减少,或者弱项逐渐变成了强项,我们的创作水平就会有所提高”,蒋登科认为,在每位作家的成长中,扶持与关怀很重要。文学创作虽然主要是个人的情感活动,但作者却不能只报着一种“等待被关怀”的心态。一个人如果真的热爱文学创作,就应该首先设法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比如多阅读经典作品,多走进现实生活,多参加文学交流,还要敢于听取批评意见,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这样才能找到自己存在的弱项,才知道从哪方面去努力。

什么是文学的底气?将登科认为,文学的底气就是拥有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并且具有原创性、独创性,更有一种不可替代性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无论是作家个人,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如果没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就很难拥有文化底气,自信就会缺乏深厚的根基。因此,他认为培养优秀作家、创作优秀作品,是增强文学自信的根本途径。

创作不易 突破困难有底气

蒋登科表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存在需要突破的方面。但文学创作的难点对于不同的人也可能各异,但突破困难的最终标准却是一样,就是看你能否写出优秀作品。优秀作品的标准很简单,就是读者、同行都喜欢,具有唯一性、原创性,即使过去十年八年甚至几十年几百年,人们还会不断提起和浏览,成为文化一种不可替代的存在。

“在整个文学活动中,文学评论具有发挥独特的作用,但主要是指那种以批评为核心的文学评论”,他说以赞扬为主、缺失批评特质的评论,对文学创作很难有实质性的帮助。真正优秀的文学评论应该是在开阔的历史、文化、文学视野中,站位高,扎根深,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并且能够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将肯定、批评、引导有效结合,达成作家和批评家的“共谋共识”,这样才有可能形成良好的创作和批评氛围,让优秀的文学评论真正成为文学发展的“助推器”。

言为心声。蒋登科说,作家笔下的东西,其实就是他的存在方式,就是他的水平水准之所在。所谓“磨好一支笔”,其实主要就是个人的修炼问题,即天赋、视野、底蕴、生活积累等等,都会对作品的格局、视野、表达方式、创新程度等等,具有根本性的影响。

研究文学 缩小差距有底气

“我是一个小人物,只能做一些小事情,但是我坚持做小事情”,蒋登科说,就像研究文学这件“小事情”一样,要慢慢去做,要有自我磨练的过程。据介绍,他进入文学研究领域已有40多年,已出版有《九叶诗派的合璧艺术》《九叶诗人论稿》《中国新诗的精神历程》《重庆诗歌访谈》《重庆新诗的多元景观》《文体意识与精神疆域》等诗学研究著作近20部,科研成果多次获得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重庆市“五个一”工程奖、重庆文学奖、重庆艺术奖等,他本人也获得“重庆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将登科认为,文学创作有其独特性,是以文学的方式书写,以精神的方式呈现当下人的生存状态、情感方式、精神取向、生命体悟、价值观念等。文学探索不能断了“文脉”,“我们有责任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动力,融入到现实、生活和情感之中”。

    以上就是本篇文章【为人民而写 创作不负时代的文学作品】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览 ! 文章地址:http://xiaoguoguo.dbeile.cn/quote/978.html 
     行业      资讯      企业新闻      行情      企业黄页      同类资讯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多贝乐移动站 http://xiaoguoguo.dbeile.cn/mobile/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