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多媒体展示2020年新高考语用新题型)
同学们请看这道题,自从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山东卷)出现了这个题以后,我们的高考就多了一个新的题型——原句VS改句——为什么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今天我们将针对这一题型进行复习归纳。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
【学习目标】
1.掌握原句与改句表达效果比较分析的解题思路(重点)
2.归纳积累句子表达效果的六大思考角度。(重点)
3.依照解题思路运用思考角度落实“全”“准”“透”的答题效果(难点)提升得分率。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
【教学步骤】
一、活动设计
活动一:真题回顾,辨析不同
那么,如何依照解题思路,运用思考角度来落实“全”“准”“透”的答题效果,从而提升得分率?同学们,我们一起重温一下这道高考真题的答案,从这个答案中你有何收获?
【2020年新高考全国Ⅰ卷】我决定步行回家。我喜欢走夜路,何况此时夜凉如水。我越过立交桥,走进了二环路西侧人行道。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不知不觉,我发现已经走到了朝阳门立交桥附近。忽然想起朝阳门里北街上有一家专卖门钉肉饼的小店——对,去吃门钉肉饼。
这是个很小的小店,南北进深不足三米,东西长顶多十几米,七八张桌子,大概是屋子里太热了,只有三四张桌上有人,每个人面前都有一盘门钉肉饼,烙得焦黄,渗着油光,让人馋涎欲滴。“外边坐吧,外边有桌子,凉快。”
......
牛肉饼和小米粥很快都端来了,热气、香味混在一起,让我食欲大振。
往小碟子里倒了醋和辣椒油,然后在酸和辣的合奏里,我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又心满,又意足。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心满意足地把饼和粥都一扫而光。”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1.句式变化 ①强调重点不同:改句重点落在“一扫而光”,强调全部吃光;原句的重点落在“心满意足”上,强调吃过肉饼之后的满足感,更符合原文的逻辑。
2.篇章结构 ②适用位置不同:改句用来结束文段,似乎话还没说完;原句把“心满意足”拆开放在句子最后,语气舒缓,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3.语体风格 ③语体风格不同:改句比较普通;原句更口语化,活泼俏皮,和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和谐。
归纳:答案点全了不同,定准了角度,析透了效果。
师问: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这个高考答案,你有没有发现有什么东西是我们平时在做题时没有达到或忽视的?你能从中发现什么新东西?我们在平常训练中要关注什么?它需要我们要有怎样的阅读理念?
归纳:这个答案它的每个鉴赏角度都在强调文段、整个语言环境,所以我们在做题时除了针对鉴赏角度和表述效果外,我们的每个鉴赏角度都要在语境的宏观视野下来思考。
老师补充强调:在语境的宏观视野下,思考鉴赏角度!
考场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预习时同学们的答案,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1.展示学生的该题型学生的答题问题(三张答题卡图片):
2.归纳典型问题:①不同找不全 ②角度定不准 ③效果析不透
回归教材,探本溯源
原句“(祥林嫂)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能不能改成“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为什么? (步骤一:审准题目,明确要求)
教材原句:例1.(祥林嫂)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课后改句:例1.“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的破碗;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步骤二:对比不同,找准角度)
【对比角度】语序(倒装句)
教材原句:例2.他便排出九文大钱。
改句:例2.他便摸出九文大钱。《孔乙己》
【对比角度】用词(动词)
教材原句:例3.“翠翠,莫闹,我摔到河里去,鸭子会走脱的!”《边城》
改句:例3.“翠翠,毋闹。吾失足入河,鹜将亡!”
【对比角度】语体风格(口语与书面语)
教材原句:例4.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故都的秋》
改句:例4.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静,悲凉。
【对比角度】句式(整散句)、修辞(排比)
教材原句:例5.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荷塘月色》
改句:例5.一位提着竹篮荡着小船唱着艳歌的美丽的少年女子去采莲。
【总结方法,归纳角度 ,画出思维导图】
做这样的题,我们应该按照一个什么样的解题思路来进行?
第一步:审准题目,明确要求:做题前提
第二步:对比不同,找准角度:(做题关键)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体味原句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表达内容有什么内涵;确定从哪几个方面来回答,也就是踩准得分点。
第三步:结合语境,分析效果(得分保证)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对原句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的效果分别进行分析。
确定答题方向是做这道题的关键,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些做过的习题来梳理总结该题的答题方向大致有哪些?请同学们看学案活动:典例探究,明辨标准部分,根据这道习题的相关答案,整理出答案涉及的知识点,在答案的空白处标注出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可以前后讨论。
活动二:典例探究,明辨标准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习题涉及的知识点都有哪些?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得做课间操,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家长,严厉而又古板。但有时候它又充满温情,比如除夕夜里,它的每一声脚步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那时天真地以为时间是被一双神秘的大手放在挂钟里的,它每时每刻地行走着,走得不慌不忙,气定神凝。
问题: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它就是一个看不见形影的严厉而又古板的家长。”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文中句子表达效果更好?(4分)
【对比角度】语序(倒装句)、结构位置(上下文衔接) 句式(长短句)
答案:①改句为普通的常式句,比较平淡;原句将“严厉而又古板”独立出来,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挂钟的铁面无私。②原句结尾“严厉而又古板”与下文的转折“充满温情”衔接照应得更紧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得分点思考方向精准对接】:①强调重点:句式内部结构不同强调的内容不同;②篇章结构:上下文的衔接紧密度。
【阅卷标准】(任答到两大点加对应的分析得满分)
①语序不同:原句为倒装句,将“严厉而又古板”独立成句,起到了强调作用,突出挂钟的准时,更符合原文逻辑(1分);改句为普通的常式句,没有特别强调的内容。(1分)
②结构上,与下文衔接关系不同:原句以“严厉而又古板”结尾,与下文的转折“但……充满温情”衔接照应得更紧密;(1分)改句以“家长”结尾,与下文衔接不够紧密。(1分)
③句式不同:原句为短句,简洁明快,活泼,原文也多用短句,更符合原文语境(1分);改句为长句,与原文语境不符。(1分)
【规范答题格式】
①角度1:原句分析+点明效果(1分)
改句分析+点明效果(1分)
②角度2:原句分析+点明效果(1分)
改句分析+点明效果(1分)
③……
注:重点分析表达效果更好的句子。
活动三:自评答卷,规范答案
化身阅卷员,商讨标准,互评答卷,完善答案。
【要求】
1、前后4人为一小组,商讨出正确答案,给出阅卷标准。
2、小组成员互评,明确失分原因。
3、讨论时间:4分钟。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在江南,你可以无端想起很多美好的往事,你也可以挥毫,留下墨染心绪的诗句,仿佛昨日便是前尘往事,而今生所处的环境又是虚虚实实,你梦啊寻啊,你追啊赶啊,就是不愿打扰那心情,不愿惊醒那梦境。江南水乡啊,你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妩媚,那样的令人神往!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江南水乡,十分美丽和妩媚,令人神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对比角度】句式(陈述句与感叹句)、修辞(排比)、人称(第二人称)
【阅卷标准】(任答到两大点加对应的分析得满分)
①句式不同:原句多了“啊”字,是感叹句,对美丽的江南水乡的赞美之情表达更强烈。(1分)改句陈述句,情感较平淡。(1分)
②修辞手法不同/整散句式不同:原句使用了排比修辞,连用几句“那样的”,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之情,整句具有节奏感、音韵美。(1分)改句没有使用修辞,表达效果普通,无节奏感。(1分)
③人称不同:原句使用了第二人称,仿佛在与江南水乡对话,更加亲切生动,便于情感交流。(1分)改句使用第三人称,不够生动亲切。(1分)
课堂总结:
解题是一次与命题人的对话,正因如此,我们要审清题干,明确要求、辨明答题方向;
解题也是一次与作者的对话,跨越时空,与彼时彼刻的作者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我们要忠于原文,结合语境、得其要旨;
解题更是一次与自我的对话,将自己的所思所感通过文字,精准表达,落笔成文。
教学反思:
五、角度归纳
(一)内容上:(强调重点):侧重表现什么(对象、方面);突出什么(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原因、目的、手段、特点);强调什么(动作、情态、心理、思想、情感、主旨等)
改句中的哪一部分与原文相比,语序发生了变化,变化的部分往往就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独立成句的修饰词也往往是作者强调的重点。
(二)结构上:(篇章结构):可以把原句放到整个文段中,从前文、后文的衔接紧密度(承前启后)来审查,原句内容表达更恰当,更合语境;
1.在文段中的位置(可以根据句子的位置,断定其内容表达更合文段结构安排。不同位置的语句作用不同。如开头、中间、结尾。如句子在段落结尾,应是语气舒缓、语意完整,而非收束匆促。)
2.与上下文的衔接、照应(考虑主语的一致,句式相似,时空顺序或逻辑顺序,首尾呼应,前后对比、照应,伏笔、铺垫等)
3.层次性(层次分明:总分式、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纵横式,由表及里或从整体到局部等;分清各分句间的关系: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因果、条件、假设、选择等)
(三)句式上:(句式变化):
1.长短句(注意短句的效果及长短句的交错运用)长句用词较多,结构复杂。短句短小精悍,节奏性强。
使用短句,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
长短句结合,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2.整散句--整句指整齐匀称、句子结构相类似的句式,往往构成对偶、排比的修辞格。
散句指字数多少不等,参差错落的句式。
恰当地运用整句,可以显示其整齐美,匀称美,富有节奏感;
整句与散句结合,更有句式富于变化,生动活泼的效果。
3.特色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4.特殊句式(各类倒装、设问、反问、双重否定、排比、反复等句式相较于陈述句都更有独特的效果。)
(四)风格上:
1.语言风格(平实质朴、清新自然、典雅庄重、浓丽华美、幽默诙谐、辛辣犀利、精炼准确、含蓄隽永、寓庄于谐、口语化、自然亲切、活泼生动、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
2.语体风格:(口语和书面语,谦辞和敬辞,白话文和文言文)
3.整体文风(与文段整体风格相协调,更切合语境)
(五)手法上:(手法技巧):
1.表达方式(着重考虑描写、抒情手法,关注描写角度,尤其感官角度)
2.表现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想象、联想、象征等)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通感、顶真、双关、反语等)
(六)用词上:(精妙用词):注意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名词罗列、副词、介词等极富特色的字词及两字短语、四字短语等。
说明:1.可供思考的角度分类并不是绝对的,很多角度有交叉包含关系;
2.某一个角度上的特点,也会影响其他角度的表达效果;
3.各角度归纳也不是十分全面,日后做题时再不断补充完善。
……
答题收获:
①把所有的不同在句中分点标出来。(找得全)
②指出不同时要概括出角度,角度要准确,最好是小角度。(定得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