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背景,特别是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愈加重要。人类经济活动在不确定性前提下,局部资源配置低效与潜在整体资源配置高效之间的矛盾,贯穿于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成为信息技术和市场结构一同变革演化的主要推动力,而变革的突破口在于通过活跃的、动态的技术要素创新作用来不断优化整体层面的资源配置效率。数字经济中基于技术进行的资源配置的协调和高效,构成了数字经济的本质。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数字经济的内涵和本质以及数字经济与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的结合恰恰能缓解这一矛盾,为我国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和社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保障。
1 数字经济的衍生
1.1.发展背景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并广泛渗透各个领域。在持续催生新兴产业的同时,不断激发传统产业的发展活力,数字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愈加凸显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从宏观层面看,区域的经济活动不断数字化,尚未布局发展数字经济的区域将面临边缘化的风险;从微观层面看,数字技术不断向其他产业领域扩张,世界主要国家均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鼓励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的应用向广度和深度方向拓展。
1.2.数字经济的形成-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信息产业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需求或技术革命推动技术快速发展,新产品伴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形成经济交易活动。活动的频繁密集且范围扩大后,孕育成为一个经济个体的形成,并且会影响一个区域乃至全球,从而形成某一个细分产业。信息技术涉及范围广,从单纯的技术研究发明到试验,从电子信息制造到设备自动化,从到应用,每个领域都是某种技术伴随着行业的不断演进,具备明显的行业技术特征。正是由于技术涉及之广,才会有行业细分之多,细分行业汇聚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体系——信息产业。正是由于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我国把信息产业列为了国民经济现阶段优先发展的产业,并把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也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层次问题的路径选择。”可以看出在“四化”发展的道路上,信息化是推动其他三化的先决条件,信息技术尤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成国家战略的新兴产业。
2 数字经济的三要素解析
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的过程,从而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经济活动伴随着生产活动,生产活动的三要素包括生产资料、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数字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带来了整个经济环境和经济活动的根本变化,能够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提高产品、企业、产业的附加值,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数字经济的本质既然是一种经济形态,那么它的生产三要素分别是:数据及相关数字化的产品(生产资料),数据及相关产品作用于传统的产业领域(生产关系),创造的小到个人财富、大到政府GDP的能力(生产力)。
通过定义可以看出,数字经济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仅是信息产业本身发展带来的经济价值和贡献,同时也是通过新技术和产品作用于第一、第二产业(生产关系),使传统产业的效率提升、模式转变、附加值提高(生产力),进而衍生传统行业叠加技术后沉淀的数据和产品(新的生产资料)。数字经济发展和其他经济活动一样,是一种良性循环。如:国家在2015年发布的《“+”行动的指导意见》,就是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模式和思维嫁接传统行业,进行产业的升级,也属于数字经济的范畴。
数字经济发展的本质:数字经济包括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化治理。数字经济也是经济的范畴,只是统计维度的不同:凡是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提升了传统产业效率所产生的经济产出都可以作为数字经济的统计维度。数字经济首先是数字产业化,通过传统产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提高传统经济的产出效率,从而拉动经济。进而,在传统产业与数字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产生了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可从不同维度为政府、行业、企业、公众提供服务,从而产生价值,这就是数字产业化,也是数字经济更进一步的发展。
3 全球数字经济的布局和发展
3.1.国外数字经济布局
战略规划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根据报告,美国2010年正式提出“数字国家”概念,2016年先后出台《联邦大数据研发战略计划》、《国家人工智能研究和发展战略计划》、《智能制造振兴计划》等,从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英国2009年发布《数字英国》计划,数字化首次以国家顶层设计的形式出现,2017年发布《英国数字战略》,对打造世界领先的数字经济和推进数字做出全面部署。日本以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为重点,先后出台《e-Japan》、《u-Japan》、《i-Japan》、《智能日本战略》和《集成创新战略》等战略,从智能制造、数字化人才培养等领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德国以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先后出台《数字化战略(2025)》、《高技术战略2025》等政策,不断升级高技术战略,并在2019年9月发布《德国国家区块链战略》明确区块链在金融、环境、物流等领域的应用措施。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对于数字经济的布局相对滞后,印度、巴西、俄罗斯分别于2015年、2016年、2017年才开始着手战略布局,但已在极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抢抓发展新机遇,努力实现与发达国家跟跑、并跑。
基础设施支撑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根据信通院报告,各国普遍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数字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美国从上世纪90年代就启动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提出2020年为至少1亿个家庭提供最低100Mbps的实际下载速度和最低50Mps的实际上传速度。法国计划在未来5年内投入15亿欧元,用于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创新项目、工业应用项目以及初创企业,投入5亿欧元支持“未来工业”技术发展,帮助中小企业与工业部门实现数字化升级。2013年英国政府注资1.89亿英镑,专项支持大数据技术发展,投资7.4亿英镑支持下一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不断加大新兴科技创新、数字技能培养、数字政府建设、数据经济发展方面的投入。韩国投入6444亿韩元,推进大数据及相关产业发展,未来将投资2.2万亿韩元,加强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将基础设施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数字经济的创新驱动。各国推动核心技术突破来引导社会和企业有序开展数字经济发展。美国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抢占产业链前端,在搜索服务、数据仓库、、存储设备、等领域处于领先态势。2018年,法国加强对纳米电子、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布局和应用。韩国将人工智能、智慧城市、3D打印列入该计划的重点科技项目,并将下一代通讯、自动汽车、VR/AR、智能机器人、智能等作为政府创新增长引擎,引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数字经济排名与GDP排名比较
政府数据开放应用盘活数据价值。根据信通院报告,目前全球有75个国家承诺建设开放型政府,推动政府数据公开,并以政府白皮书、宣言和最高首长指令等形式,启动开放政府数据战略。美国政府通过Data.gov实现数据开放。实施“欧盟开放数据战略”。英国政府建立世界上首个“开放数据研究所”,向全社会开放交通运输、天气和健康等方面的公共数据。法国政府通过实施“Open Data Proxima Mobile”工程,实现公共数据资源在移动终端上免费查询、使用。日本通过促进产、官、学联合,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应用。与此同时,各国政府不断加强数据隐私保护,目前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
新型技能人才是推动数字经济的中坚力量。美国于2019年签署行政令《维护美国人工智能领导地位的行政命令》,提出为预防人工智能研发人才供不应求问题,应大力研究并探索人工智能劳动市场的供需结构,以此预测未来的劳动力需求,掌握人工智能研发的潜在劳动力通道,提供教育途径和再培训机会。日本政府于2009年出台《i-Japan战略》,加大对教育机构信息教育和数字技术设施的投入,加快远程教育发展。此后出台的《ICT成长战略》、《智能日本ICT战略》、《集成创新战略》和《综合创新战略》中提及要通过开展对制造业企业员工的数字化技能培训以及技能提升工程,通过研修将大学教授和学生纳入工作平台的人才培养机制等举措加强数字化人才培育。
3.2.国内数字经济发展
数字经济成为我国发展的新主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数字中国”,这是总书记在系统总结以往数字技术在中国的实践经验、科学认识和把握其发展规律基础上做出的最新论述。根据信通院报告,2019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有27个省份强调发展数字化和数字经济。其中,广东提出要“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四川要“建设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基地”,山东要“建设一批重点数字园区”。不少省份直接明确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目标:江西明确提出2020年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以上。山东提出到2022年,全省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由35%提高到45%以上,年均提高2个点以上。
数字经济发展规模快速增长。数字经济作为新兴业态,通过数据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开放的数据生态系统使数字价值充分释放,驱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业态的培育。根据信通院报告,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3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名义增长20.9%,占GDP比重为34.8%。其中,大数据产业规模达到8500亿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行业增长较快,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4.2%和20.3%。信息消费、数字经济领域投资、数字贸易等需求活力不断释放。工业、服务业、农业数字经济占行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8.3%、35.9%和7.3%。地方转型实践案例不断涌现,如江苏、重庆等省市的汽车制造业,浙江、广东等省市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广东、四川等省市的医药制造业,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数字化转型,有效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数字经济产业成为未来发展新方向。在数字技术相关产业领域,我国已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尤其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区块链等领域,迎来全面发展的窗口期。人工智能被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开始整体布局和系统谋划,国务院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预计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超过1500亿元。2019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会议上总书记明确强调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4 数字经济与智慧城市和大数据的关系
4.1.数字经济的提出背景
提到数字经济,就不得不谈智慧城市和大数据。智慧城市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府治理、信息惠民以及助力产业经济的发展。起初是为了解决城镇化带来的大城市病(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在十九大提出了“智慧社会”建设的概念后,将智慧城市的外延放大,这是党在新时代做出的科学性前瞻性的重大战略部署。以信息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在建设智慧社会上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更好的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数字经济的提出,一是解决经济发展,二是解决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首先是通过技术打造政府治理现代化,第二是通过信息技术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服务)。
4.1.1.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
(1)从宏观看,智慧城市、数字中国的建设是我国在新一轮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下的重要战略部署。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形成以政府为主提供的巨大技术和市场载体,加持政策和人口优势,全面开启我国科技领域自主可控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创造第一生产力。
(2)智慧城市的建设都会产生巨量的数据以及数据相关的产品(生产资料),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金矿。这些数据以前就有,但是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融合流通起来了。不仅是政府侧,社会侧也会融入,数据只有流通起来才会产生价值,才能有效激发创新,进而通过新的模式带来价值,产生税收、解决就业、带动上下游产业,最终推动经济增长。
(3)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是某一个企业或者某一种技术能够完成的,必然会带来技术的融合和多企业生态的繁荣。可能对于经济的直接拉动不太明显,但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机遇,如:云上贵州。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积极带动一个地方信息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
(4)智慧城市的建设对于第一、第二产业的改变巨大,可能某些技术就能够重塑一个行业。如:通过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农业的建设,可在一定范围实现农业全过程自动化,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智慧城市推动经济发展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4.1.2.数字经济和大数据
智慧城市最终会汇聚海量数据,那么汇聚的海量数据对于数字经济的发展到底具备什么样的价值?
大数据是数字经济最重要的生产资料,通过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的集合,以海量数据的互联和应用为核心,将这些巨量数据资源融入产业创新,从而达到升级各个环节的新经济形态的目的。相比其他生产要素,数据资源具有的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的禀赋,打破了自然资源有限供给对增长的制约,为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与可能,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和重要资源。
大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构建数据要素市场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必然要求。大数据发展将重点推进数据流通标准和数据交易体系的建设,从而促进数据交易、共享、转移等环节的规范有序,为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实现数据要素的市场化和自由流动提供基础,这是优化数据要素配置、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关键。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实施了大数据立法,如贵阳、银川,极大的推动了数据的流通和商业价值的产生。
从更广的概念思考,大数据相关产业都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仅从技术角度而言,就会涉及到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平台、应用、场所(交易所)等要素。以基础设施为例又会产生很多分支,如集成电路、感知设备、、通信等技术和领域。这些庞大的技术分支,共同构筑起了大数据产业的王国,并且每天都由于新技术的升级和商业模式的升级发生裂变。
5 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环境
5.1.时代背景
数据资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要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党的第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到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首次提出“数据”成为生产要素之一参与分配。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数字经济红利大规模释放的时代,“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已经从投入阶段发展到产出和分配阶段。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府治理模式。
数字经济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根据信通院报告,从数字经济占比来看,西北地区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仅为25.6%,而珠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占GDP达40%以上,西北地区发展数字经济潜力巨大。从数字经济结构来看,西北地区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比重最高,达到 90.8%,经济欠发达省份的信息技术通信应用对数字经济贡献较大。从数字经济增速来看,2018年,西北地区数字经济增速超过京津冀地区的14.2%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11.3%,增速达到16.7%,数字经济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数字经济是助推陕西“三个经济”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数字经济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陕西以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搭乘数字经济的快车,作为追赶超越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陕西省的数字经济总指数领先我国西北地区,增速位列全国前十,引领西部地区数字产业升级。2018年上半年,全省数字经济总产量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4%,省域数字经济发展连续三年增速超过30%。各地市根据城市群具备的产业和资源优势,通过数字经济的转型升级,以数据融合创新市场,驱动产业发展,有望成为中西部数字经济新的发展高地。
5.2.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要素分析
我们以作为数字经济最为关键的要素----产业大数据为例,分析影响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因素、技术因素和市场因素。
政策因素。第一、前面章节提到国家战略,大数据相关技术是新一轮的国际竞争,我国必须要占领制高点。美国的数字经济占GDP比重高出我国20多个百分点,绝对值是我国的两倍,这得益于美国在核心技术上的领先和自主产权,这样就能轻松的赚取技术带来的几千倍于成本投入的利润,收取其他各国的“智商税”,这就是高附加值产业。因此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的经济常态下,国家进行了积极地政策导向,并且不断加码利好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第二、从中国实际考虑,依托我国人口的优势以及我国在平台层、应用层技术和模式方面的创新优势,我国完全可以很好地通过大数据产业进行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这也就是为什么连续三年的全国两会都在广泛讨论大数据的价值、大数据的应用价值、大数据的产业价值。从一定程度上讲,它可以在中国范围内自成体系,对更为先进的国外技术的依托性不强,通过传统行业的信息化升级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就可以实现,这也是最省力气的增长模式。第三、中国从2015年起密集出台关于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并且设立贵州等8个大数据试验区,各级地方政府都给与大数据产业最宽松的政策(如:人才落户,电费、土地、税收的优惠等),鼓励大数据产业发展,以解决经济下行压力。第四、越是发达的生产力,社会形态会越发达,城市名片、环境治理、生态宜居等各种指标越靠前,城市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越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城市发展在与时间赛跑,这类似于快鱼吃慢鱼的道理,不发展就没有未来。而大数据产业恰好符合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各地政府密集出台相关政策积极发展大数据产业,大数据相关产业招商引资活动此起彼伏,大数据相关项目频频上马。
综上所述,大数据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分支之一,未来几年,产业将迎来政策和发展的爆发期。
技术因素。第一、得益于云计算相关技术的发展及国内公有云的发展,大数据依托于计算存储载体在一定程度上随手可得,及其便利。第二、在于大数据的流通和可复制的属性。大数据不是物理形态的产品,它可依托于互联网的运输,传统的边界因素不存在了。第三、现如今在应用层面的创新可谓百花齐放,比如电商通过大数据实现的精准推送。但我们在平台层的突破有限,目前应用的绝大多数大数据平台是基于Hadoop开源框架,所使用的工具是基于Apache相关工具的改良,自主可控的关键技术仍需花大力气研究。当然,我们在大数据产业链的其他环节也不同程度的需要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市场因素。第一、数据流通规模偏小,但活跃。根据信通院的数据预测及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数据报告,2020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约为10000亿元人民币,市场流通交易仅占4%,但数据交易活跃。数据流通规模偏小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数据交换的标准体系和安全体系的不完善,近几年国家和各个地方政府相继在法律上不断完善数据交换和流通的规则,为尽快实现数据价值保驾护航。第二、大数据产业市场对GDP 35%的贡献值主要来源于政府(金融行业25%,工业6.6%),政府主导因素所占比重过大。由于国家政策导向,各级政府积极投入大数据产业发展。但是我们要考虑能够依赖政府多长时间的问题,政府财政压力较大,项目建设也具有窗口期,因此,大数据在旅游、媒体、医疗、能源等其他行业的市场开放需引导和突破。
5.3.我国数字经济展望
我国的数据量将超过美国。当前,我国正在加速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迈进的步伐。根据国际数据公司和数据存储公司希捷公司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25年,随着中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持续推进,其产生的数据量将超过美国。我国产生的数据量将从2018年的约7.6ZB增至2025年的48.6ZB,数据交易迎来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美国2018年的数据约为6.9ZB,到2025年,这个数字预计将达到30.6ZB。
在产业层面,我国数字经济继续快速发展,以关键行业大数据为例,大数据将深入渗透到各行各业,市场规模巨大,根据预测会同比增长31%以上。
在未来几年,仍是应用占据市场,其次是数据相关的衍生产品,数据交易的贡献会明显递增。
技术层面。随着国产化进程的推进,预计在5年内,我们将在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形成自主可控的大数据全产业链产品(含应用)。
到十四五末,数字经济比重将占GDP 50%以上,大数据产业对GDP的拉动将会提高到12%以上(目前预计3%)。
目前数字经济的贡献大多数是组织(政府、企业等),随着人们对差异化功能的追求,技术服务于定制化的发展,个体对数字经济的贡献比重将会变大。
大数据等相关技术应用于政府治理方面的成效达到全球领先,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倍增。
6 发展数字经济的路径和要求
数字经济是一个新的概念,需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其发展。下面以一个地方政府为例,说明如何在一个区域发展数字经济。当然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特点,本文讨论的仅是普遍方法,具体到每个城市或地区要因地制宜。
6.1.发展的基础
一个城市或区域要发展数字经济,首先要分析其产业结构,很简单的办法就是对标全国(省/市)的平均水平,找出短板尤其是第三产业的短板。虽然理论上是产业数字化先行,但数字化产业如果差距太大,就会带来发展基础的不牢靠。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包括技术环境、氛围、人才、政策力度、影响力、企业聚集等等方面,打好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才能谈产业。其次是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不是瞎抓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这里涉及到的因素很多。比如,要通过信息化技术改造或升级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不能只看别人,看到其他城市都在改造工业企业,如果本地区的支柱产业是旅游业,为了对标花大力气升级制造业就显得太过于形式主义。对于支柱产业,政府有绝对的话语权。第三要确定本地区支柱产业的改造方法、路径及预期。第四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是人才,要考虑有没有人才?如何引进人才?是否有能力为人才引进投入足够的资源。第五就是资金投入,有多少家底,能在数字经济发展上投入多少,信心有多大。第六要考虑城市发展的基本面,这个涉及的因素非常多,比如:群众的基本素质(文化水平、互联网的普及程度、思想开放程度)、城市的基础设施、政府的营商环境指数等。第七就是要未雨绸缪,当一个区域由于某个传统行业的信息化改造带来了经济的稳定增长,这时就要花力气培育接续产业。
全面分析发展基础,有助于认清形势和找准发展定位,确定发展目标。
6.2.存在的问题
发展基础分析完了,存在问题自然就会显现。最为核心的问题有几个:一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支持程度,尤其是主要领导对数字经济发展的认知。二是人才的供给能否跟上产业规划,如果跟不上怎么解决。三是地区创新性是否活跃,或者说是否有创新基因。数字技术和产业的核心是创新,包括技术创新还是模式创新。四是如上说的支柱产业进行产业数字化具体存在哪些问题,不仅仅是给传统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并且还要充分利用支柱产业作为跳板让科技接续高飞。
6.3.发展定位
发展定位要结合国家对区域的定位以及城市(区域)的自身定位。比如,国家中心城市并且是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国家赋予它的定位非常关键,要结合城市的基本情况确定数字产业的定位。城市定位不是凭空想象,要在一定范围试点,通过试点探索总结后形成城市定位。
6.4.保障体系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站位认识
在存在问题里分析过,地方主要领导的认知会决定这件事能不能干,干的好不好。建议主要领导牵头,不断通过会议强化各级干部的认识。
组建产业专班,部门协同共进
成立专班,一般地,需要地方主要领导当组长,办公室可设立在一个有利于推进工作的部门。成员单位:网信办(大数据局)、发改委、财政局、招商局、工信局、行政审批局、科技局、效能监察局等部门。围绕目标,各司其职,协同推进。
全面调研分析,总结存在问题
根据发展基础,分析短板,支柱产业如何实现产业数字化。
小步快跑试点,确立发展定位
先找到几个主题,小范围试点,因为产业升级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习互联网思维,通过快速迭代和试错,找准发展定位。
政策先行出台,营造发展环境
明确定位后,政府要出台鼓励和引导政策,例如聚焦行业政策,包括基础设施的提供(路网水电等),招商条件、落地政策、人才政策、税收政策、奖补政策的出台等等,召开发布会营造发展氛围。并在高级别的峰会论坛亮相进行宣传引导。
财政资金保障,做好使用监管
财政资金给予相关产业倾斜,负责资金使用的监管,联合发改、督查等部门对效果进行实时动态评估。
高效服务营商,督导考核跟进
积极推进营商环境的改善和服务升级,强化产业发展的过程监督和事后考核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