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拥抱数字经济时代,打造人才培养高地”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论坛上,与会嘉宾共同探讨数字经济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前沿问题与观点,碰撞思想、凝聚智慧、达成共识。
【数字经济人才缺口加大】
有报告指出,目前我国数字人才缺口在 2500 万到3000 万左右,且缺口仍在加大,人才短缺已经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如何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的数字经济人才,也成为亟待回答的时代之问。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刘烈宏先生表示,数字经济有三大基本定律,即摩尔定律、梅特卡夫定律、达维多定律,都来自发达国家,而且距今已有很多年的时间。特别是摩尔定律50多年来一直引领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带动算力需求的爆炸增长,已远远超过每18个月翻番的速度,数字经济时代的“新摩尔定律”亟待出现。
经济理论是长周期的“缓变量”,而数字技术则是短周期的“快变量”,数字经济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两者的互相结合、共同作用。这就要求研究数字经济,不仅要深入研究供给、需求、业态、治理等“缓变量”,还要敏锐把握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这个“快变量”,开展交叉复合研究才能更好地探寻数字经济的理论之路、发展之脉。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经济师、中芯国际原董事长周子学先生认为,数字经济具有五方面特性:复杂性、综合性、创新性和探索性、实践性、国际性。因此,这个专业一定要面宽,学习的方法或者继续学习的本领,横向更多的东西,这个专业应该是跨文、理、工更好。其次,数字经济专业一定要跟经济主体结合起来,脱离产业研究是不行的。
【数实融合:“梳子型”人才】
那么,什么是数实融合?需要怎样的人才?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认为,数实融合应该是指数字化向非数字化实体经济的应用、渗透和重塑。
众所周知,IT化是第一次浪潮,互联网化是第二次浪潮,智能化是第三次浪潮。这个全新的高度智能化的时代就是早些时候谷歌所做的知识图谱,和后面出现了AlphaGo、特斯拉、大模型、ChatGPT等等,这些不断迭代的推动。在人工智能时代全面到来的时候,在数实融合第三次浪潮到来的时候,一定会产生10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它会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领域深刻地渗透。在这样一个时代里面,教学要朝向第三次浪潮设计,才能够赢得未来。
高红冰强调,数实融合人才培养重要的是首先要建立一套知识架构和体系,要培养五个方面的能力。这个知识架构体系就好像“梳子型”,首先要研究数实融合的基本理论、框架、特征,要把数实融合代表的跨学科交叉融合、快速迭代的特征体现为一套体系,就像梳子的“把”一样,然后再跟各个纵向的产业行业进行融合,建立知识体系。这个梳子可多可少,但是这个“把”一定要有。
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五个能力,就是转向一个用数字经济的思维方式来讨论问题,而不要用工业经济方式讨论问题,我们用“数”赋“智”的创新能力;还有知行合一的学习能力,不只是学书本,还要学实践的东西,跨学科的融合能力,还有把数字技术广泛使用的能力,这些能力是基本的一些能力。数字经济时代传授知识只是手段,能力培养更重要。学科设置中,跨学科、跨边界的特征极其鲜明。数字经济是个综合的交叉学科,它的教学和科研需要跟产业实践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