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钙媒体
作者|陈盖茹
“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这条广告语一定不陌生。对,它就是东鹏特饮的招牌广告,这家连广告都长期山寨的企业上市计划又近了一步。近日,证监会披露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经完成了第一期上市督导工作,已接受华泰联合证券的辅导。
据企查查资料,东鹏特饮是一款国产维生素功能饮料,是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饮料品牌。东鹏饮料的法定代表人为林木勤,注册资本为3.5亿元,创始人林木勤持有东鹏饮料56.85%的股份,是公司实控人。此外天津君正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10%的股份;深圳市鲲鹏投资发展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有7.36%的股份。
“山寨版红牛”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
东鹏特饮官网显示,东鹏饮料始创于1987年, 是深圳市老字号饮料生产企业。2003年9月完成国有企业向民营股份制企业改制。改制后企业高速发展,目前东鹏饮料集团以深圳东鹏为母公司,下设五个生产基地,已建成投产广州增城、东莞道滘、安徽滁州三个生产基地,年产能达118万吨,南宁、重庆生产基地也在筹建中。
产品结构以“东鹏特饮”维生素功能饮料为主导,九制陈皮饮料为辅,纯净水、纸盒装清凉饮料为基础。 2013年开始,东鹏饮料进军全国市场,目前以深圳为营销计划中心,设立了广东、华南、华东、华北、西南、特通六大事业部,完成全国市场的基本布局。
由于目前公开信息有限,财务状况方面,外界仅了解的是2018年销售额为50亿元。针对融资金额以及上市后发展计划,《企业透明度报告》多次拨打公司官网客服电话,但总计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年轻就要醒着拼!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这是近年来在电视广告中耳熟能详的广告宣传。
重金砸向综艺节目如《中国达人秀》、《我们的师傅》、《极速前进》、《挑战不可能》等,同时还赞助《老九门》、《合伙人》、《爱情公寓》、《微微一笑很倾城》等热剧,再加上去年耗资2亿元替代红牛成为中超联盟官方赞助商以及CCTV世界杯转播赞助商,东鹏特饮的品牌知名度持续高攀。
然而,值得关注的是,东鹏特饮的类抄袭广告词,尤其是参考红牛的“累了、困了、喝红牛”,往往会让外界对东鹏特饮的定位,尤其是差异化产生质疑,“山寨”帽子多年来摘取不掉。虽然取代了红牛的中超联赛赞助商,但东鹏特饮与红牛的差距,相差数倍。2018年,红牛销售额超过200亿,是东鹏特饮的4倍。
即便短期无法追赶红牛,但东鹏特饮所面临的其他劲敌依然不少,比如近两三年才推出市场的红牛兄弟品牌战马,今年以来销售额已经突出10亿元,且促销力度去年与今年都大幅超越东鹏特饮。不仅如此,达利集团旗下乐虎2018年销售额也超过30亿元。由此可见,哪怕不算红牛,未来乐虎以及战马都将对东鹏特饮地位形成压力。
涉24个法律诉讼
证监会网站信息,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鹏饮料)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境内证券交易所上市,已接受华泰联合证券的辅导,并于2019年5月24日在深圳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
从有关数据看,公司经营风险为0,但司法风险却有40个,其中法律诉讼有24个,最近的两个发布日期为2019年9月10日,均为“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原告均为东鹏饮料。
在关联风险中,东鹏特饮子公司广东东鹏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安徽东鹏饮料食品有限公司2016年以来由于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广告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屡屡成为被告。
难逃大单品依赖症
据东鹏特饮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东鹏饮料销售额破40亿元,2018年收入超过50亿元。业内普遍认为,尽管东鹏饮料营收增幅达到25%,但难逃对大单品东鹏特饮的依赖。
2009年,东鹏特饮问世,在发展过程中似乎刻意与功能饮料“老大”红牛进行区别。前期,红牛主打罐装产品,东鹏饮料选择了瓶装。后期,东鹏特饮推出金罐产品,但价格在3.5元-4元区间,不与红牛的6元价格带形成正面竞争。在市场开拓上,东鹏饮料挖来了曾在加多宝任职的卢义富和吴兴海,以期扩大版图。
如今,东鹏饮料形成了以东鹏特饮为主,九制陈皮饮料为辅,纯净水、纸盒装清凉饮料为基础的产品结构。东鹏饮料京东旗舰店显示,其九制陈皮饮料、柠檬茶等产品反响平平,评价人数寥寥。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东鹏饮料目前的产品组合不够丰富,产品线的打造还存在不足。东鹏饮料选择上市,是因为整个功能饮料行业有消费需求。为进一步取得发展,进行多品牌、多品类的战略布局很有必要,这就需要依托资本端的力量推进。
在不断追赶红牛的同时,东鹏饮料还深陷多项诉讼。天眼查信息显示,东鹏饮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投资的多家公司因侵害商标权、外观设计专利、买卖合同纠纷等被起诉至法院。2019年,东鹏饮料还因东鹏特饮外观专利过期后仍继续出售相关产品,而被永州市冷水滩区市场监管局罚款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