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未来    中国  企业  服务  政策  公司  快速  上海  设备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3

   日期:2024-11-17     作者:xasic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xiaoguoguo.dbeile.cn/mobile/news/989.html
核心提示:2月1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的核心观点和主要数据。《报告》依托

2月1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的核心观点和主要数据。《报告》依托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旅游经济监测与预警数据、旅游客流数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各省份旅游统计数据等资料,对国内旅游的客源市场、目的地市场、旅游流动特征等进行了研究。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3

一、2023国内旅游进入快速复苏新通道

(一)节假日期间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实现预期增长

2023年主要节假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比2022年有一定程度增长(图1),全年呈现出高开稳增的态势。尤其“中秋+国庆”8天超长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和国内旅游收入均恢复至2019年水平,并有微小提升。“中秋+国庆”8天出游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4.1%,旅游收入同比2019年增长1.5%。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3

图1:2021-2023年主要节假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 注:2023年国庆节为中秋、国庆节数据

(二)节假日期间游客出游距离和目的地休闲半径明显增长

常态化旅行和相关政策的激励,推动中远程旅游快速复苏,游客出游距离和目的地休闲半径明显增长。尤其 “五一”“中秋+国庆” 假期,目的地游憩半径,均比2019年有微小提升(图2)。

节假日的游客出游距离、目的地游憩半径等微观指标表明,国内旅游市场已经恢复了正常的发展节奏。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3

图2 2021-2023年主要节假日居民出游半径和目的地休憩半径

注:2023年清明节只有一天,未进行相关数据监测,2023年国庆节为中秋、国庆节数据。2019年游客出游半径和目的地游憩半径分别为270公里和15公里。

(三)2023年国内旅游市场主要指标预测

预计202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接近49亿人次,同比增长约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约4.9万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40%(图3)。较2019年分别恢复至81%和86%(图4)。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3

图3 2011年以来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    注:2023年为预测值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3

图4 2023年国内旅游人次、旅游收入恢复占比(基数2019年)  注:2023年为预测值

二、市场下沉、需求升级,旅游成为人民群众泛在化生活方式

(一)低线城市、小机场城市、县城和中心城镇成为国内旅游新的增长点

从空间维度来看,随着大众旅游进入全面发展新阶段,现在越来越多的低线城市和乡村居民加入了旅游活动,成为旅游消费新动力,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泛在化的日常生活方式。数据表明,购买人生第一张机票的主力群体的平均年龄,已经下沉到20至25岁,其中近一半游客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对2023年都市游和乡村游出游的分月度监测数据表明,城市和乡村居民的出游率的差距呈现逐月收敛的趋势,春节假期,因为大量在外务工农村居民回乡探亲访友,两者差距达到全年最小水平(图5)。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3

图5 2023年1—9月都市游出游人次与乡村游出游人次变化趋势

(二)游客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的多元分层趋势

这也是大众旅游全面发展阶段的显著特征与长期趋势。旅游新需求和细分市场的不断涌现,推动了旅游场景、产品和服务的创造性提升和创新性发展。研究发现:深受青年人喜爱的特种兵旅游、反向旅游、集章、打卡旅游、“进淄赶烤”美食游、围炉煮茶仪式游、城市漫游(Citywalk)、村超村BA、45度躺平、沉浸式、研学旅游、避暑、避冷、康养旅游、自驾出游、旅居结合的休闲度假游,都是2023年的旅游热词(图6)。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3

图6 2023年旅游年度热词

(三)近程旅游仍然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基础支撑

过去三年,以城市休闲、周边游、乡村游为代表的高频次近程游成为国民旅游主要出行方式。疫情让人们更加深刻认识到身边的美丽风景,更愿意体验日常的美好生活。近程旅游也因此而夯实了在旅游经济体系中的基础市场地位,并持续影响着旅游经济发展格局。

尽管随着国内旅游市场全面复苏,人们的出游距离、目的地游憩半径不断扩大,但近程旅游仍然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基础支撑。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周边游出游人次在季节性波动中呈现加速增长的发展态势。

三、城市群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特征明显

(一)客源地与目的地向东、中部地区高度聚集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对省域客流全国占比专项数据的测算,2023年1-10月,山东、广东、河南、江苏、四川、河北、湖北、湖南、浙江和安徽等10省份游客产出量与接待量均较为领先,其客流输出量与接待量分别占全国总游客量的56.6%和56.4%。

可以看出,客源地TOP10与目的地TOP10呈现完全重合的现象,且在东、中部地区高度聚集(图7)。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3

图7 全国客流量前10位省内、省际客源地、省际目的地

(二)旅游流规模随客源地与目的地距离扩大而不断递减

近程省内旅游客流占主导,中远程省际客流大幅减少。“本地人游本地”构成了现阶段国内旅游市场主力军。2023年1-10月近程省内客流占比2019年增加了24.9个百分点(图8)。TOP10省份(广东、山东、四川、河南、江苏、湖北、湖南、河北、 浙江、安徽),承载了全国近六成的省内客流,占比为57.1%。

省际旅游客流主要集中在相邻省份之间。在2023年1-10月全国TOP100省际旅游客流中,有74条为相邻省份之间的旅游流动。在占全国七成省际旅游流量的前200条客流中,相邻省份之间旅游客流有114条。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报告(2023

图8 2023年和2019年1-10月国内旅游近程省内旅游客流占比

(三)城市群承载繁荣旅游经济火车头、压舱石的作用更加凸显

城市群互为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特征显著。城市群间游客往来构成省际旅游流“干线”和“支线”网络。强旅游流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成渝、中原城市群等城市群内部,形成了旅游客流区域集聚的中心,构成了全国省际旅游流的“干线”。较强旅游流发生在城市群之间,如长三角与京津冀、珠三角、中原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与中原城市群、珠三角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三角等城市群之间的旅游客源流动,构成了全国省际旅游流的“支线”,是旅游流网络的核心支撑。

无论是城市群内部还是城市群之间的旅游流动,城市始终是客源地和目的地重构的核心载体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四、2024国内旅游发展建议

(一)加强对旅游目的地的分类指导,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国家层面要加强对旅游目的地的宏观分类指导。对于起步阶段或产业基础较薄弱地区,创造环境吸引多元化的资本,将旅游产业盘子“做大”。对于旅游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充分发挥“旅游+”功能,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交通、美食、赛事、演艺等业态的融合发展,优化旅游产品供给结构,“做优”旅游产业质量。

(二)持续扩大旅游消费的市场基础,面向下沉市场和需求升级,务实推进国内旅游提升计划。

各级引导社会投资,充分发挥市场力量,不断满足城镇居民旅游需求升级的同时,将更多的政策资源向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让告别物质贫困的农村居民也能够享受文化、休闲和旅游等精神层面的升级需求。

(三)以“生活+旅游”,拓展优质旅游供给新空间。

地方政府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着力营造主客共享的生活空间和当代场景。引导和支持各地对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商圈、文博场馆、城郊公园的旅游利用;适应近程旅游和本地休闲的现实需要,推出一批郊野公园、社区公园、城市绿道与风景道旅游线路和休闲项目,丰富产品供给。

(四)以“文化和科技”,创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动能。

各地要把握游客的文化旅游需求,通过政府公共力量和商业力量以创造性的思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特色文化等融入现代旅游新空间,在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中实现旅游体验品质的提升。

本文地址:http://xiaoguoguo.dbeile.cn/news/989.html    多贝乐 http://xiaoguoguo.dbeile.cn/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