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我们将迎来第七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医师节主题是“崇尚人文精神,彰显医者仁心”。医师节前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向全体医务工作者致慰问信,号召医务工作者大力弘扬崇高职业精神,精心钻研业务,努力优化服务,为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作出新的贡献。同时呼吁社会各界关心关爱医务工作者,为他们创造良好工作生活环境,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
8月17日,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张抒扬做客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开讲啦》,用一堂“生命课”探讨医生与患者的相处之道,了解罕见疾病与健康的真正含义,完成一场与生命的对话。
看病时,医生能跟我多说两句吗?
当你在医院花了很长时间排队、做检查等结果,进入诊室后,医生10分钟内就结束了对你的诊断,此时你会心理不平衡,觉得自己不被重视吗?
“医生和患者会快速建立起一种最特殊的人际关系。”张抒扬对此回应,对于医生来说,与患者多交流沟通、安慰帮助很重要;对于患者来说,医生一上午不喝水不起身地看诊,包容理解也很重要。小撒听到这里深有感触地表示:世界上最美好的一句话是什么?就是医生对你说,检查出来了,没事儿!
一米多高病历背后的43年生命赛跑
这是1990年,协和开出的一份检查报告。报告上的患者唐剑,在1981年第一次走进协和时,就听到张孝骞教授对腹痛难忍的他说,“你不是急性胆囊炎,你有可能是克罗恩病”。克罗恩病,当时对于一个18岁的小伙子来说,还很陌生,1990年经过检查被确诊后,唐剑便和这个罕见疾病抗争了43年。
在这43年里,唐剑经历了无数次克罗恩病导致的各种感染和并发症,九死一生,协和内科主任张孝骞,消化内科两任主任潘国宗、钱家鸣“接棒”为他诊治。张抒扬回忆,在这场“持久战”中,协和参与救治的学科涉及30个,有300多位医护人员与唐剑一起和病魔赛跑,与病毒抗争,唐剑自己也见证了整个克罗恩病研究的过程。
唐剑的病历,完整摞起来足足有一米多高。
病历,是协和医院的“三宝”之一,北京协和医院留存了1921年建院以来的400多万份病历。一本本病历如同疾病探索的教科书一般,记录了医生与患者对疾病探索求实、求知、求真的过程,看着载满历史痕迹的病历,张抒扬激动地说:“我的理解是,病历是活的,是具有生命符号的!”这是医生和病人共同完成的一本生命之书,它代表了医生,也代表了每一个普通人对生命的敬畏。
“那如今唐剑的状态如何?”“很好。”
看病,其实看的不是病,是人!
协和“三宝”,病案、教授、图书馆。协和逾百年来涌现出无数知名教授,他们既是悬壶济世的大医,也是教书育人的巨匠。谈到自己的恩师方圻教授,张抒扬回忆:当时和老师一起看诊时,对每位病人,老师都会亲自开门迎进来,病人离开的时候,老师也会亲自站起来送病人出去。从老师身上感悟到的最深刻的传承,便是那种以病人为中心的尽心、用心、走心,用爱心给予病人温暖。
这是1991年,作为总住院医生的张抒扬,在参与其他科会诊时的会诊记录。小撒看到这份记录时,不禁感慨道:“最触动我的,是最后四个字——‘不要太凉’。这四个字仿佛让人从一个专业医生的记录中跳脱出来,感受到了爱的温暖和美好。”
看病,其实看的不是病,是人。站在病案两边的,分别是医生和患者,永远是人和人的交流、人对人的关爱,是人们共同对生命的探究。
与生命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