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后,中国经济是否已走出“反转曲线”,这是一个14亿人都关心的问题。
经济运行“活跃度”能否直观显示在地图上?复产复工“进度表”可否在不停跳动的电表上找到答案?挖掘机销量、原材料产量等看似并无关联的指标,背后有着什么样的逻辑?
我们试图通过“灯光指数”“电力指数”“挖掘机指数”等令人耳目一新的30个特色指标来观察上半年国民经济,用详实的图表,全面生动地展现中国经济复苏“进度条”。
一、生产:三大行业全面满血复活
工厂开足马力生产、产品源源不断运往各地……
经济复苏,最显著的迹象就是生产的全面恢复。而最新数据显示的图景,展现出了“后疫情时代”我国能源、工业品、工业机械等三大行业生产已全面“满血复活”。
上述三大指标“全线飘红”,指向产业的全面复苏。作为判断产业发展和经济前景的重要前瞻指标,2020年的制造业PMI走出令人振奋的“深V型走势”。
能源是产业的血液。能源生产活跃,必然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三大行业生产的热火朝天。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起,我国日均原油加工量从最低点稳步上升15个百分点,原油进口量也在5月达到了一年来最高纪录。
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煤炭主产区山西省,数据显示,原煤产量除1~2月短暂下降外,之后一直保持着同比正增长势头,显示出了产业恢复活跃对能源生产的“反哺”作用。
近期全国月度原煤产量(单位:万吨) 图片来源:Wind
工业原材料生产也和能源生产一样火热。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钢材、水泥、有色金属的日均产量都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这些钢材和水泥,生产出来之后到底去了哪里?“挖掘机指数”也许能提供给我们一个答案。
挖掘机销量与基建紧密相连。2019年3月,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曾录得月销44278台挖掘机的历史最高纪录。不过进入2020年,已经有两个月的挖掘机销量轻松超过这一极值。
液压挖掘机月度销量(台)图片来源:Wind
国内挖掘机巨头三一重工披露,仅今年 1~4月,公司的销售收入就达到38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已相当于2017年三一重工全年的销售收入。
另一家工程机械生产大户——广西柳工机械有限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该集团4月份挖掘机总产量为4500台,是去年同期的3倍。
值得注意的是,自今年3月以来,每月生产出的挖掘机超九成都被国内需求消化,这意味着钢铁、水泥等产品正实实在在地变成桥梁、道路、高铁轨道,再一次体现出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
不只是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所有行业都在铆足了劲全力复苏。在受疫情影响最重的湖北省,当地的复工指数用了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就从80%上升至95.69%,回升到常年平均水平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在不少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省份,复苏的步伐比湖北还要更快一些。
在经济强省浙江,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推出了全国首个电力消费指数(EPI),从电力能源消耗需求的变化真实反映出浙江省各地市各行业运行状况。从下面的数据图中,各大行业“U型”反弹的态势通过电力消费的变化,表现得尤为明显。
图片来源:公众号浙电e家
新发布的数据更显示,进入4月和5月,浙江的电力消费已经超过去年同期水平,恢复至荣枯线以上。
二、消费:新模式发力增长 线下同步复苏
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第一推动力”,消费表现好,国民经济恢复自然就会好。
假日旅游是国内消费活跃度的风向标之一。五一、端午两个小长假,国内旅游市场有怎样的表现?
先看端午假期。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3天小长假全国每日接待游客人数全部超过了1000万人次/日,旅游需求与五一和清明相比继续处在恢复通道上。
携程发布的数据显示,端午小长假前两日,全国累计接待国内游客3707.7万人次,累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6.6亿元,已超越清明小长假3天的总和。
而在此前的五一假期,旅游业也享受到了假期延长带来的红利:多年未见的五天假期,让全国接待游客人数突破1.15亿人次。
出游意愿的集中释放,使沉寂多时的旅游市场迅速活跃起来。
美团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五一劳动节当天,全国旅游度假商户复工率达到 96%,住宿业商户复工率达到 80.1%。同时,旅游业和住宿业消费复苏率也创新高。2020 年五一假期的旅游消费规模与节前5日消费规模相比增长了295.9%。
除了旅游消费外,还有许多数据一样能够展现出消费的复苏。
快递是承载新消费的重要载体。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以来,我国快递业务量连续3个月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有人曾判断,随着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快递业务的繁荣可能只是暂时现象,但数据给出了更有说服力的答案: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在5月达到创纪录的344.2,是有月度数据(2016年3月)以来的最高纪录。
消费的量在增长,质也随之显著提升。以餐饮外卖为例,更多的人并不满足于通过外卖平台填饱肚子,而是希望能够足不出户吃到美味的一餐。
美团点评发布的数据显示,该平台在今年一季度的外卖笔均交易金额,也就是消费者每单所花的平均价钱,创下了有数据以来的最高增速——14.4%。
另一家外卖平台饿了么发布的财务数据也指出:随着封闭措施放松,中国的餐饮店开始重新开业,饿了么的餐饮外卖 GMV (成交总额)从4月份转为正增长。
可能有人会担心,新消费崛起后,传统消费会不会受到挤压?事实上,新消费活跃的同时,传统消费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长假是拉动传统消费的“火车头”。汇客云平台“全国购物中心客流回暖监测”发布的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全国购物中心平均回暖率已达到近六成。
而在一些具有标杆性意义的重点城市商圈,五一假期表现更加突出。下图中四个商圈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销售额同比增长全部超过20%——注意,这是“同比”,也就是跟去年五一相比。这些商圈的销售表现比去年还要好得多,是不是令你感到有些意外?
另据支付宝发布的端午夜经济报告显示,今年端午夜间出行人数比去年同期提高了46%。端午夜间出行人数最多的十大城市是上海、西安、杭州、成都、广州、南京、北京、合肥、武汉、天津,多数都是夜经济最活跃的城市。
三、交通:铁路货运日均装车创新高
高效运转的国内交通,无疑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在经济复苏的“进度表”中,交通又有着怎样的表现?数据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民航业至暗时刻已经过去——飞友科技的数据显示,进入5月之后,中国实际出港航班量已达到今年2月最低值时的一倍多。
5月,中国成为世界上实际出港航班量最多的国家,超过美国。
航班运行逐渐恢复正常,机票价格也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逐步“水涨船高”。这对因疫情陷入亏损状态的各大航空公司来说,无疑是双重利好。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货运发送量直观地展示了国民经济运行的活跃程度。
国铁集团发布的数据显示,即使是在受疫情影响最重的2月,铁路货运量仍处在2.5亿吨之上。显示出疫情未对我国铁路货运造成“伤筋动骨”式的冲击。
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铁路日均装车量6月以来连续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在铁路货运全线飘红的同时,客运也在逐步回复正常水平。数据显示,5月铁路日均发送客运量已经达到今年2月的400%。近3个小长假期间,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也屡屡刷新春节后的新高。
四、城市:车堵了、灯亮了、活力回来了
今天,中国有8.5亿人居住在城市。“春江水暖鸭先知”,城市的复苏也成为国民经济复苏最直观的信号。
日常交通的拥堵虽然饱受市民诟病,却也是反映城市活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在百度地图平台上随机抽取一天(6月23日)全国各大城市的拥堵状况数据,发现了这样一个令人诧异的事实——
上海
广州
深圳
天津
上海、广州、深圳和天津这4座分属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的国内重要城市,当日的实时拥堵指数全部超过去年同期水平。而前7日高峰拥堵指数绝大部分情况下也都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哪怕是受到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武汉,在6月23日这一天,早晚高峰的拥堵指数也超出了去年同期水平。
除了拥堵指数,通过采集人流大数据形成的热力图,也能从明暗对比中直观显示出城市中曾经“散”了的人气,如今再度“聚”了起来。
我们在腾讯平台上选取了2月~6月每个月下旬的周一(2月24日、3月23日、4月20日、5月25日、6月22日)国内多个城市中交通枢纽、购物中心和旅游景点同一时刻的热力图。颜色越深、色块面积越大,说明人流量越大。
深圳欢乐海岸购物中心
深圳欢乐海岸,2月24日,图片来源:腾讯位置大数据(下同)
深圳欢乐海岸,3月23日
深圳欢乐海岸,4月20日
深圳欢乐海岸,5月25日
深圳欢乐海岸,6月22日
上海虹桥机场
上海虹桥机场,2月24日
上海虹桥机场,3月23日
上海虹桥机场,4月20日
上海虹桥机场,5月25日
上海虹桥机场,6月22日
南京秦淮河
南京秦淮河,2月24日
南京秦淮河,3月23日
南京秦淮河,4月20日
南京秦淮河,5月25日
南京秦淮河,6月22日
天津火车站
天津火车站,2月24日
天津火车站,3月23日
天津火车站,4月20日
天津火车站,5月25日
天津火车站,6月22日
长沙岳麓山
长沙岳麓山,2月24日
长沙岳麓山,3月23日
长沙岳麓山,4月20日
长沙岳麓山,5月25日
长沙岳麓山,6月22日
“一图胜千言”。热力图颜色从“淡绿”到“大红”,人流从“点”到“线”再到“面”,城市的每个角落正在恢复往日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盛况。
轨道交通是城市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在助力城市复苏的进程中,这些轨道交通系统又发挥了怎样的角色?
以中国人口最多城市上海的轨道交通系统为例。今年2月,尽管复工进程已经开始,当时上海市地铁全网日均客流量还不到去年同期水平的“零头”。
图片来源:上海市交通委指挥中心
仅3个月后, 全市轨交运行已经明显活跃起来。上海市交通委交通指挥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进入5月,上海轨交客流已回升至去年同期水平的约八成。
图片来源:上海市交通委指挥中心
进入6月,轨交客流回升的态势进一步加速。6月19日,上海地铁客流在时隔151天后,再次出现单日客流破千万人次的情况。
轨交满员、道路拥堵……除了这些人们在生活中能直观感受到的现象以外,你有没有想过换一个陌生的角度,看一眼熟悉的城市?
通过观察夜间城市灯光亮度所形成的“灯光指数”,被不少人认为是反映城市繁荣和复苏状况的一个新指标。我们通过分析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数据中心发布的每日灯光卫星图片,从中也发现了不少有趣的事实。
这是4月16日拍摄的武汉夜间卫星图,我们能体会到灯火出奇黯淡,不像是一座千万人口大城市入夜应有的样貌。一场疫情对城市活力带来的冲击,通过这幅图片得以直观呈现。
而时隔一个月后(5月15日)拍摄的武汉市,夜间灯光比上个月明显亮了很多。武汉三镇的轮廓也在卫星镜头下变得再次清晰,城市的活力回来了。
进入6月(6月25日拍摄),图片上武汉夜间灯光亮度继续提升。更令人高兴的是,不光是武汉,整个湖北的城市群也一起亮起来了——鄂州、荆州、襄阳……这些城市的轮廓也能在图上清晰地辨认出来。
除了武汉,随机抽取的卫星视角下显示出的,是一个“越夜越美丽”的中国:
6月25日长三角夜间卫星图片
6月24日粤港澳大湾区夜间卫星图片
“有图有真相”,上述图片都能佐证近期夜间经济的复苏和活力。
五、乡村:14亿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城市“满血复活”的同时,乡村的表现一样可圈可点。
疫情+蝗灾+极端气候,这些不利因素的叠加,使得今年全球粮食生产有些令人忧心。那么我国的粮食生产是否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呢?
这个问题,让我们用接下来的一组数据来回答。
今年3~4月进行的春播,是离疫情爆发期最近的大规模农业生产活动。从数据看,我们成功排除了疫情干扰,春播规模实现正增长。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预计今年春播粮食面积9.1亿亩,比去年增加700多万亩,其中早稻面积增加470万亩。
而今年的夏粮收割季,正碰上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夏粮的“主角”——冬小麦今年收割量结束了此前连年下降的局面,多年来首次出现反弹。
截至6月中旬,全国夏粮收获已达九成。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和专家实地调查分析,今年夏粮面积稳定、单产提高,丰收已成定局。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14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在粮食丰收的同时,此前“飞上风口”的猪肉价格,也出现逐渐回归正常水平的态势。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能繁母猪存栏已连续8个月环比增长,新生仔猪数量已连续4个月环比增长。
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将有更多的仔猪长成肥猪,有更多的猪肉能够向市场投放,猪肉供给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的现象有望逐步缓解。
六、新动能: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成为强劲“后浪”
工业生产、实体消费,这些推动经济发展的传统动能走出了强劲的“U型曲线”,与此同时,新动能的发展也不甘人后,并走出了更为耀眼的“大阳线”。
我们首先来看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在较短的时间内吸收了不利因素,展现出强劲的韧性。
股市走势越稳健,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就越高。权威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正在踊跃入市,试图通过A股市场实现财富的增值。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以来,沪深两市新增投资者数量每个月都保持在100万以上。
进入2020年,短视频APP掀起了新一波的互联网浪潮:直播带货、知识视频……在这些APP平台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
第三方机构Trustdata大数据所发布的5月份移动互联网全行业MAU(月活)排行榜显示,在10个流量最高的移动APP中,视频类应用就占了三席,在其中占比最高。
另一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通过统计三大短视频APP平台(抖音、快手、B站)数据指出,2020年3月抖音月活跃用户数达到5.18亿,同比增长14.7%,月人均使用时长为1709分钟,同比增长72.5%;快手月活跃用户数达到4.43亿,同比增长35.4%,月人均使用时长为1205分钟,同比增长64.7%;B站月活跃用户数达到1.21亿,同比增长32.%,月人均使用时长为978分钟,同比增长41.5%。
短视频购物、兴趣社区……网络购物的花样,这些年也在“常变常新”。今年首个大规模网络购物节——618网上购物节,各大平台纷纷创下销售新纪录。头部主播、下沉市场,这些网络购物领域的“新动能”成为各大平台的“秘密武器”。
而实体销售和网上销售的深度融合,也让经济运行领域中不少“老传统”有了“新变化”。
半年一次的广交会,一直是我国外贸企业最为重要的盛事。虽然今年上半年的第127届广交会因疫情影响只能在网上举行,但在新技术的“加持”下,网上广交会与往年的“实体广交会”一样保持了极高的热度,参展商数量不但没有减少,还创下近8届以来的最高值。
记者手记|2020“下半场” 中国经济复苏力度可期
“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6月30日,随着当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正式公布,这也缓缓拉开了中国经济“半年报”显山露水的大幕——未来半个月内,经济运行各类数据将渐次出炉。
除了许多人都非常熟悉的国家统计局月度和季度经济数据外,还有哪些数据、哪些指标可以深入详实地反映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状态?
也许你曾看过很多观点分析、看了很多前瞻研判,但仍对经济运行大势缺少系统的认知。为此我们决定换一个方式,带你感受中国经济“后疫情时代”的复苏活力。
为了深入探究这个问题的终极答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下了很多“笨功夫”“苦工夫”,深入挖掘这半年来可以反映我国经济运行的近60多种官方、第三方机构和市场数据,最终优中选优,挑出了反映我国经济复苏大势的六大类30余项指标。
热力图、灯光指数、挖掘机指数、道路拥堵指数……这些平常难得一见的指标让枯燥的数据变得可视化,也通过这些微观的经济现象发生了神奇的“化学反应”,从而准确地反映出经济运行的大趋势。
2020年的日历本已经翻过了一半,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你我的生活与过去多少有着细微的差别;而不变的,则是中国经济走向复苏的不可逆转之势,而这也让我们对下半年的前景充满期待。
记者:李可愚
编辑:陈旭
视觉:陈冠宇
排版:陈旭 马原
本文地址:http://xiaoguoguo.dbeile.cn/quote/382.html 多贝乐 http://xiaoguoguo.dbeile.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