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中国  系统  行业  企业  设备  公司    服务  教师 

曾国藩家风:重耕读,尚勤俭

   日期:2024-12-25     浏览:137    移动:http://xiaoguoguo.dbeile.cn/mobile/quote/4478.html

作为中国近代史重要人物的曾国藩,对其家族的发达可谓居功至伟,对其家风的传承更是煞费苦心。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民间也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曾国藩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也有深切的忧虑。在他看来,官宦之家只能延绵一两代,商贾之家而勤俭者能延绵三四代,耕读之家而谨朴者能延绵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他在写给弟弟们的信中说:“吾乡显宦之家,世泽绵延者本少……望后世子孙读书敦品,略有成立,乃不负祖宗培植之德。”有鉴于此,他认为家风赓续乃是家道兴旺之关键所在:“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

曾国藩家风:重耕读,尚勤俭

曾国藩所主张的家风,其要旨无外乎“勤俭”、“耕读”、“谨朴”、“忠恕”、“孝友”等内涵。他对家风有许多精彩的提炼和表述,最有代表性的是其祖父曾玉屏一手创立、曾氏为之总结的“八宝”(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再有如“五箴”(立志、居敬、主静、谨言、有恒)、“三致祥”(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等。“八本”也是曾国藩总结的最重要的家风之一(曾氏故居富厚堂正厅即名为“八本堂”),这“八本”是:“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今天读来,依然颇具启示意义。

或许与曾国藩早得科名、久历戎行而又屡经宦海浮沉的经历有关,他对其中利弊得失看得比较透彻,在对后代的期许方面,希望他们读书明理,而不苛求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希望他们靠勤劳俭朴而持盈保泰,而不希望他们安享富贵而骄奢淫逸。他告诉几个弟弟:“望互相切磋,以勤俭自持,以忠恕教子,要令后辈洗净骄惰之气,各敦恭谨之风,庶几不坠家风耳。”他告诫两个儿子:“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吾不望代代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世家之招牌,礼仪之旗帜也。”对两个儿子曾纪泽、曾纪鸿,曾国藩要求他们专心读书,不希望他们从军、经商或做官,一再叮嘱他们: “银钱、田产,最易长骄气逸气。我家中断不可积钱,断不可买田。尔兄弟努力读书,决不怕没饭吃,至嘱!”但他对儿子的教育,并不像父辈对他那样要求在科举上谋出路,而是鼓励他们多读有用之书,多作实用学问,甚至包括学习西方的数学、物理、化学、天文等知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曾请江南制造局的两位传教士兼翻译史迪文森、傅兰雅在家中指点两个儿子学习英文,这在当时真是破天荒的举动。后来,长子曾纪泽被清廷任命为驻英、法大臣,后又兼任驻俄大臣,主持与俄国签订《中俄伊犁条约》,通过外交手段收回了新疆伊犁;次子曾纪鸿则在数学研究中取得很大成就,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粟布演草》等数学专著传世。显然,两个儿子的成才与成功,与曾国藩务实而开明的家风大有关系。

在读书明理之外,曾国藩对子侄辈的最大担心,是作为“官二代”“富二代”的他们流于骄奢淫逸,丢弃勤俭家风。他在信中对家人说:“余在外无他虑,总怕子侄习于骄奢逸三字。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把“骄”“奢”“逸”三个字作为覆家丧身的主因,可谓切中要害。他敏锐地认识到,子孙后代的成长环境已经与他们兄弟当年大不相同,曾国藩兄弟小时候还有“蒋市街卖菜篮”、“竹山坳拖碑车”的经历,但到了曾纪泽兄弟以下,生长于官宦之家,远离了生活艰辛,很容易沾染上骄奢习气。因此,他告诉主持家务的大弟曾国潢:“余家后辈子弟,全未见过艰苦模样,眼孔大,口气大,呼奴喝婢,习惯自然,骄傲之气入于膏肓而不自觉,吾深以为虑。”

在曾国藩看来,“骄奢逸”三字是败家之道,“勤俭”功夫则是传家之本。在这方面,他自己带头践行,自称居官数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又告诉儿子,“吾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并要求几个女儿出嫁的嫁妆都不能超过200两银子,这对于他这样的家庭来说,确实显得过于寒酸。对于子侄辈,他时时督促、谆谆告诫:“今家中境地虽渐宽裕,侄与诸昆弟切不可忘却先世之艰难,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字功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功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曾国藩还专门给儿媳和未嫁的幼女纪芬写信,亲自为她们制定每日“功课”,把家中妇女所做事务分为“食事”“衣事”“细工”“粗工”,并定期检查验收。这类事情虽显琐碎,但古往今来败覆其家者,许多都是家眷骄奢、后院起火,这样的教训可谓不胜枚举。在曾国藩的时代,妇女的活动仍然局限于他所列举的那些日常家务,曾国藩不辞辛苦亲自验收她们的功课,使她们保持勤劳俭朴的家风,避免骄奢闲逸的习气,无疑体现了他的治家智慧和远见。据小女儿曾纪芬回忆,1864年全家到南京后,她穿着一件蓝呢夹袄以及已故大嫂贺氏留下的缀青花边的黄绸裤,曾国藩看到后斥为奢侈,曾纪芬赶紧用三姐的一条绿裤换了下来,而三姐的这条绿裤也是贺氏所遗之物。一件并不算过分的衣服,也要嫂子穿过小姑穿,曾家女眷的勤俭风尚由此可见一斑。

在曾国藩的反复训诲和殷勤培育下,曾氏家族半耕半读、克勤克俭的家风得到了很好的延续。100多年来,曾国藩兄弟及其家族后裔中人才辈出,大多秉承了曾国藩的家训,为人规矩、低调、勤奋。他们对世代相传的家风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践行。曾国藩的直系后裔曾宪琪老人就是如此要求自己:“但求做一个读书明理的君子,做一个于社会有用之人。”曾家第三代、第四代中,大多数留学海外,潜心学术的很多,做官经商的很少。当有人对曾国藩的第五代、第六代未能出一个显达人物表示惋惜时,曾宪华老人说:“可是,曾家那么多代,你找不出一个坏人。”他的大女儿曾梦佳也认为:“曾家人的性格和素养,让他们对权力和财富的欲望没有那么强烈。”曾宪琪说,作为名人之后,他们感觉有一分愧,也有一分累,“可以告慰祖先的是,如您所愿,您的后代中,没有一个不肖子孙。他们或是国家的栋梁,或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都是社会有用之人材。”

本文地址:http://xiaoguoguo.dbeile.cn/quote/4478.html    多贝乐 http://xiaoguoguo.dbeile.cn/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相关行业动态
推荐行业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