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京东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第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3.4%,重回双位数增长轨道;全年营收突破1.15万亿元,净利润同比飙升71%至414亿元,每股收益增长76.4%。这份成绩单不仅远超市场预期,更推动其港股单日涨幅冲至8.42%,成为资本市场的焦点。
在消费复苏与竞争白热化的2024年,京东如何交出这份“穿越周期”成绩单?今天,我们拆解财报的关键词,揭秘京东的硬核实力。
首先,消费市场回暖固然是利好,但京东的“内生动力”更为关键——带电品类与日百品类收入双双实现双位数增长,第四季度活跃用户数与购物频次持续攀升,直接推动经营利润从20亿跃升至85亿,利润率从0.7%提升至2.4%。
而这个内生动力就是供应链护城河。
如果说财报数据是果,那么京东的供应链体系就是因。从新疆包邮运费全额补贴,到PLUS会员积分兑换家政服务;从新增PLUS会员购买家电和3C产品180天只换不修到无限免邮进一步扩大至自营秒送,京东正在打造一个“自营+生态”的正向循环。
第四季度,京东第三方商家的“春晓计划”持续升级,商家数量延续高速增长态势。这表明,京东的供应链优势已从后台走向前端。商家依赖其仓配一体化降低履约成本,用户因“今日达”“次日达”提升复购率。这种“商家降本-用户体验-销售增长”的闭环,成为京东区别于流量平台的深层壁垒。
此外,京东的另一张王牌是AI技术的赋能。
2025年初,京东云上线DeepSeek大模型,推出“开发训练+场景应用”双引擎平台,帮助企业快速实现深度智能化的开发与应用,让AI快速落地产业端。
基于大模型的数智化供应链技术全景“京东物流超脑”,在四季度也全面升级,这套系统将AI、大数据与运筹学深度融合,从智能选品、动态调仓到无人车配送,甚至客服话术优化,全面压缩供应链冗余环节。京东的AI投入正在重塑零售效率标准。
总结来说,截至四季度,京东的供应链基础设施资产规模近1610亿元,是连续多年不遗余力真金白银的投入,自2017年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截至2024年底京东体系的研发投入已累计近1,400亿元。曾被质疑太重太慢。但如今,这些投入正转化为难以复制的护城河。
当短期主义者还在追逐流量红利时,京东证明:真正的长期主义,是敢啃硬骨头、敢为未来买单。在消费升级与技术革命的双重浪潮下,这家“硬核”巨头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财经早餐力求文章所载内容及观点客观公正,但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本文地址:http://xiaoguoguo.dbeile.cn/quote/8773.html 多贝乐 http://xiaoguoguo.dbeile.cn/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