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未来    中国  企业  服务  政策  公司  快速  上海  设备 

数字经济|向“新”而行,数字经济蝶变腾飞!

   日期:2024-12-03     作者:caijiyuan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xiaoguoguo.dbeile.cn/mobile/news/2499.html
核心提示:今天的中国,正向“新”而行、向“新”而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首个工作任务。3月5日下午,

今天的中国,正向“新”而行、向“新”而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首个工作任务。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数字经济|向“新”而行,数字经济蝶变腾飞!

新质生产力成为当前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

当前,数字技术已经成为驱动生产力变革的关键力量,而无论是技术革命的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还是产业转型的升级,都离不开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成为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飞速发展,数字经济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位。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已连续11年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1.5%,这一比重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从2012年的1.66上升至2022年的1.75,数字经济生产率水平和同比增幅都显著高于整体国民经济生产效率,对国民经济生产效率提升起到支撑、拉动作用。初步核算,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56.1万亿元,占GDP比重将超过44%。

数字经济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全球领跑。我国在用数据中心算力总规模超180EFlops,位居世界第二;2022年我国数据产量达8.1ZB,全球占比达10.5%,位居世界第二;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达到18.45亿户,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四成以上制造企业进入数字化网络化制造阶段,制造机器人密度跃居全球第五位……

从2017年的“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到2019年的“壮大数字经济”,到2020年的“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到2021年的“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到2022年的“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完善数字经济治理”,到2023年的“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再到今年的“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一词已经7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进入量质齐升快速发展期,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重要力量。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数字产业的创新突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活力。

2024年,人工智能产业的加快发展、数据要素市场的进一步完善以及数字产业集群的加快推进,将进一步推进数字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数字技术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传统行业的“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将不断提升。

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将发展数字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创新上,并详尽部署了创新发展数字经济的重点任务:

从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到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再到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政府工作报告》为我们详细勾勒了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新蓝图。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将进入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的新阶段,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将不再是简单的相加,而将是全方位的渗透,进而带来生产效率的倍增,数字经济将加速蝶变腾飞,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数字经济向“新”发展 能力凸显

过去的一年,我国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126万亿元不仅仅是一个记录发展成就的数字,也是无数产业蓬勃发展,共同绘制出的一幅中国经济的壮丽画卷。这背后有一股力量,推动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行稳致远,那便是数字经济向“新”发展的力量!

数字经济向“新”发展,为经济总量的增长添动能。从产业发展来看,2023年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8%。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作为增速最大的行业之一,增加值增长11.9%,远高于全部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从投资来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投资增速领跑全部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高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凸显。

数字经济向“新”发展,为经济质量的提升添活力。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创新能力位于世界第一梯队,“新技术”加快发展;数字消费、智能家居等消费热点不断升温,打造消费市场提质扩容“新亮点”;建成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打造新型工业化发展“新动能”。

数字经济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过去的一年是充满“新”发展的一年,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表现抢眼,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新成果不断涌现……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增速排名前三的技术领域分别为信息技术管理方法、计算机技术和基础通信程序,分别同比增长59.4%、39.3%和30.8%,远高于国内平均增长水平,我国在数字技术领域保持了较高的创新热度。

2023年,我国通用大模型应用创新加速,百度文心一言、阿里云通义千问、华为盘古、科大讯飞星火等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续迭代升级。人工智能在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等行业的研发、生产、管理全环节广泛应用,形成上百种应用模式,有效提高了生产率。

数字产业保持高速增长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数字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全年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2%,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4%;2023年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预计达到664亿元,同比增长82.5%;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

数字产业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2023年5G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86万亿元,比2022年增长29%;2023年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1.35万亿元,工业互联网“百城千园行”活动带动投资超1700亿元。

数据要素市场蓬勃发展。2022年中国数据交易行业市场规模为876.8亿元,占全球数据交易市场规模的13.4%,占亚洲数据交易市场规模的66.5%。

数字技术赋能作用凸显

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赋能效应进一步显现。截至2023年,我国已培育421家国家级示范工厂、万余家省级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国家两化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工业企业18.3万家,这些企业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9.6%,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2.2%。

融合应用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5G行业应用已融入71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超9.4万个。工业互联网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全部工业大类,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5+2”顶级节点稳定运行,服务企业超40万家,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个,工业设备连接数超过9600万台(套)。

数据应用不断向服务业纵深拓展,提升服务的精准性和质量。金融行业依托数据进行差异化定价、精准营销和智能投顾;新零售通过数据驱动和智能化运营,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全渠道融合,精准服务消费者,提升零售效率和质量。

新模式新业态打造新亮点

数字贸易在对冲国际形势变化上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贸易额达20259.5亿元,同比增长8.6%,占服务贸易总额的42%。

电商消费和数字消费成为增长新亮点。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82.5%。

数商产业作为数据产业的新业态快速发展。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3年,中国数商企业数量从约11万家增长至约200万家,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30%。

数字经济向“新”而进 潜力十足

“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经济增长目标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引,伴随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航道,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更加强调“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的今天,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首个工作任务,而“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正是这项任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字经济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将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之际,国家明确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方向。“在这一框架下,数字经济被赋予核心驱动力的地位,将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双重路径,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苗伟表示。

新质生产力需要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持续提升。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授秦荣生看来,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促进其他要素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上的作用,能够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实现质的飞跃。

新质生产力需要新的生产要素和新的生产工具,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正在打造新的生产工具。随着数据要素市场的不断完善,数据要素对生产效率提升的乘数效应将加速释放。

数字产业新业态将加速成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根据“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我国将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到2026年底我国数据产业年均增速有望超过20%,数据交易规模倍增,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749亿元,2022年至2025年的复合增速将达到28.99%。

研究表明,基于数据要素的分析和预测与生产率显著相关,对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幅度为3.8%~6.7%。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将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落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撑,而人工智能则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塑造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如果说2023年是AI大模型发展的元年,那么2024年将有望成为AI应用创新年。AI发展的重点将转移到行业大模型上,未来将有大量原生应用随着“会思考的计算机”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不断推动数实融合,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数字赋能的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拓展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根据“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经济发展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

培育数据驱动型产品研发新模式,开发虚实融合试验、智能无人装备等新型工业软件和装备;打造以数据和模型为支撑的农业生产数智化场景;打造集数据收集、分析、决策、精准推送和动态反馈于一体的闭环消费生态……2024年,数字技术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今年的“部长通道”上表示,要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同时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2024年,“数据要素×”的新时代将全面开启,数据要素乘数效应的释放,将推动数据要素协同优化、复用增效、融合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通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将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落地。随着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必然有更多的行业和领域成为数据要素应用的主力军,并涌现出更多的数字经济新业态、新产业。

代表委员热议“数字经济”

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苗伟:

数字经济将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

“数字经济作为新的增长引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具有深远影响,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苗伟表示。

在苗伟看来,数字经济将成为未来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一方面是以“数”谋“新”。以“数”谋“新”之于如今的数字时代,就是让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加速信息流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另一方面是加“数”向“实”。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利用新兴数智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即通过数实深度融合,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筑新的发展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唐冬生:

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关键引擎

“数据要素作为一种最先进、最活跃的新生产要素,正在成为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当前,我国数据要素市场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数据要素价值远未充分释放。”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唐冬生表示。

唐冬生建议,以数据要素确权登记为突破点,探索数据产权落地实施新路径,突出数据的权益、资产、流通三重属性,开展多用途登记。实现对数据权益的归属界定,为数据进入市场创造前提条件;以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为切入点,构建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新机制,强化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统筹管理,以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作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的突破口,完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以“错位发展”为主线,规范数据交易场所建设和运营,统筹建设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建立多层次数据交易场所体系。以“合规高效”为主线,完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制度规则,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以数据要素应用场景为落脚点,创新数据要素资产化应用新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

制定数字经济产业政策 要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和产业基础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认为,数字经济发展仍面临挑战,需要降低制度成本、激发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切实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要区分前沿性的数字经济创新和具有普惠性的数字化转型,前沿性的更多由市场推动,客观上集中在少数城市和少数企业;普惠性的则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推动,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并为城市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企业自主选择数字化转型模式与路径。

“地方政府在制定数字经济产业政策时,必须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地方特色、资源禀赋、市场需求以及产业基础等多方面因素。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产业政策,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以构建产业生态为抓手,推动数字经济规划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陆铭表示,创新活动的集聚程度比经济和人口的集中程度还要高。对于绝大多数的三、四线城市和中小城市,发展创新性、引领性企业,基本上不太符合当地的比较优势。地方政府需要好好思考,一味地盲目而上肯定不是最佳的选择。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景亚萍:

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 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数字技术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景亚萍认为,数字技术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量。虽然目前我国部分领域已经处于“并跑”甚至“领跑”状态,但仍存在关键核心领域竞争力不足、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此外,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孤岛”未完全消除、数据流通和共享还有障碍、数据利用率不高、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

景亚萍建议,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推动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和有序流通,编制数据目录,完善制度规范,统筹数据资源供给保障;加强交通、水利、市场监管、水电煤气、教育、医疗等高价值场景的数据开放,打通数据要素供给—数据要素流通—垂直领域模型研发及应用的循环链路;应加强大模型发展统筹,防止发展过热导致的一拥而上,大量“烧钱”后仍然“竹篮打水一场空”,根据各省市比较优势,引导因地制宜推进大模型发展。要面向前沿数字技术需求,实施一批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统筹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集中力量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数字技术。

本文地址:http://xiaoguoguo.dbeile.cn/news/2499.html    多贝乐 http://xiaoguoguo.dbeile.cn/ , 查看更多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0相关评论

新闻列表
企业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3001713号